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是党中央作出的新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指示,以中关村科技创新为龙头和牵引,从京津冀乃至全国发展的高度,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要求,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大国家战略,围绕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现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进产学研合理分工和优势互补,加快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区域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注入动力和活力,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整体共同进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从国家战略层面破解区域发展的协作难题。京津冀地区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100多年才走成的城镇化道路,快速、浓缩的城镇化模式在新时期碰到了"天花板",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北京发展问题,突出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3.
当前推动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要从完善京津冀产业协同合作机制,加快发展功能性区域中心城市,合理分配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口,从而实现京津冀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合作是区域创新体系和产业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社会高端智力资源高效和谐向企业流动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也是推动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最终实现经济转型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手段。产学研合作体系是区域和产业创新网络的有机结合,能有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对创新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湖北区域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战略选择的关键在于培育企业主体、激活技术源头和创新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培育和拓展新动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应围绕"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科技创新优势,着力深化区域治理协同、技术研发协同、产业协同、服务保障协同,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城市群和产业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面临艰巨的人口、环境和城市发展转型的任务。从战略共赢的角度看,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解决好区域转型问题,突出以功能调整和建立生态补偿创新机制双转型,加快区域生产力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增强深化改革形成新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作用。此次京津冀协同发展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首都功能调整是其"焦点"。北京市近年来率先提出了六个战略调整,首先是调整中心城  相似文献   

7.
<正>委员和专家学者分别就影响和制约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建议:一、构建区域协同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应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好两个协同。既要在京津冀区域内统筹产学研资源的整合利用,又要把产学研协同创新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去谋划落实。一是聚集一流水平的科技资源。吸引北京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国际研发机构等高端资源融入本市创新体系。二是承接一流水平的高端产业。围绕天津高端制造业基地  相似文献   

8.
数据是国家基础战略性资源和重要生产要素。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具体举措。以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核心,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推动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集约化和服务化创新,对于深化政企协同、行业协同、区域协同,全面支撑各行业数字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促进新型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深化大数据协同创新,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园区在开展跨区域创新合作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通过建立科技园区推动型联接的跨区域创新网络理论模型(CRINSP),来深入探讨科技园区推动跨区域创新合作基本原理、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价。结合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动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依据CRINSP原理,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科技园区推动京津冀跨区域协同创新的路径选择、政策与重点举措,包括推动建立京津冀创新联盟,促进各类创新主体深度合作;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全链条服务体系;健全创新网络运行机制,加快提高协同创新效应;优化外部支撑环境,共促软硬件条件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葛剑平 《北京观察》2014,(11):34-35
正京津冀三地政府要克服小区域本位主义的思想观念束缚,牢固树立区域发展"一盘棋"的理念,以国际化大视野、大格局思考发展,以战略思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长期以来,以首都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战略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热点,提出了许多战略模式,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  相似文献   

11.
朱传言  肖峋 《人民论坛》2015,(5):217-219
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产业集群理论与中心外围理论出发,分析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的基本原理,即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一体化经济收敛,促进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同时提出行之有效的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创新机制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2.
赵弘 《人民论坛》2014,(13):41-43
<正>习近平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在于解决北京城市病和区域环境问题、推进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更在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和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区域合作历程,从1986年天津市提出建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至今已经近30年,特别是2004年"廊坊共识"提出很多的设想和思路,但是到目前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可以为协同发展战略的落实提供重要保证,而且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是推动区域合作走向深入的动力。京津冀区域社会资本存量丰富,但目前对社会资本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京津冀区域可以通过挖掘共同文化资源、鼓励社会组织的跨区域流动等多种措施,来激发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冯文 《北京观察》2019,(9):42-43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复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促进产业创新协同,是一个系统性问题,不会一蹴而就。创新体制机制,需要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智慧。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京津冀协同提出5年来,随着党和政府顶层设计的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政报》2014,(20):26-30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是继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天津面临的又一历史性机遇。一、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意义是?答:习总书记“2.26讲话”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双城联动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党中央从全国大局出发,审时度势,深谋远虑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国家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背景下提出的,其深层次的目的在于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三极。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而且是党中央、国务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完善治理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毕朝国 《群众》2018,(12):36-38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江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江苏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江苏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7.
该文基于成渝城市群在西部地区发展格局中的引领示范地位,通过探究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在区域合作中的核心作用,以创新的主要特征检视当前创新政策存在的误区,提出重点做好成渝城市群协同创新体制机制转变、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瓶颈、突出企业主体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工作,以创新思维来打造西部开放高地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化区域发展多极支撑的重要战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协同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人才是创新系统结构优化、功能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科技创新的首要因素。加强京津冀科技创新人才的交流,能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能够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优化配置,能够促进三地共同进步,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如何积极推动产学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实现中国自主创新的新思考,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为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与创新主体的深度合作,应积极推动更有利于促进公共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推动科技发展与产业发展共同进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文章就我国目前产学研现状,分析了创新能力的制约因素;依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能力的要求,提出了面向协同的产学研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并从制度、政策、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发达的经济区和最大的产业密集区,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三地经济交往密切、互补特性鲜明。近年来,三地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立足自身功能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加强产业协作和协同创新,为京津冀区域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京津冀区域虽然在产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