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8月22日至23日,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山东省委党校联合主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学术研讨会暨党校系统党史教学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年会在省委党校召开。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山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赵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央党校党史部主任谢春涛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党校的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黄浩涛在讲话中指出,抗日战争已经胜利70年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过程中积累的历史经验是不朽的,依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97岁华诞,6月29日,"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系列学术活动在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隆重拉开帷幕。在"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战"学术研讨会上,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抗日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建朗,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余子道、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国防大学教授张云、上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刘苏闽等中共党史、抗战史研究专家,从多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光辉抗战历程进行广泛和深入的研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  相似文献   

3.
1、抗日战争胜利与中华民族的复兴2、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伟大意义3、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功绩4、抗日战争与毛泽东思想5、新四军与抗日战争6、中共在抗战中的战略战术原则在现当代的军事价值7、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8、上海与抗日战争9、日本  相似文献   

4.
1、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抗日战争.2、上海抗日救亡运动的起源、过程、特点及历史影响.3、上海各社会阶层与各政治力g在抗日救亡和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变化.4、—·二八与八·一三淞沪抗战.5、日军在上海地区的暴行及统治政报.6、对伪政权及其意识形态的研究.7、列强与上海抗战.8、上海及其周围地区的抗日军事活动。9、抗战时期上海经济研究.10、抗战时期上海文化教育研究.11、抗战时期上海社会生活研究.l、日本侵华罪行与对沦陷区的统治。2、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的觉醒、团结、振兴.3、抗战中的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4、中国共产党领…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8月11日至12日在当年淞沪抗战的主战场宝山召升。这次讨论会由中共上海币委党由研充室、市社科院、市社联、市委党校、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宝山区委6个单位联合主办。会议共收到伦文190篇。这些论文从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以全民抗战、挽救危亡的生动史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颂扬中华民族和上海人民反抗侵略的光辉业绩,宣传中国抗日战争和上海人民的抗日斗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历史作用,反映了上海史学界(也包括…  相似文献   

6.
正为隆重纪念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80周年、一·二八淞沪抗战85周年,以及缅怀与纪念上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长达14年的抗日斗争业绩,2017年11月20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主办的"淞沪抗战新论"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召开。  相似文献   

7.
《党建》2015,(6)
<正>5月19日,中宣部在山东省菏泽市召开"抗日根据地的共产党人"座谈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重要精神,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委常委、秘书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提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在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以敢于担当的精神,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并决心要在将来的抗日政府和军队中起"台柱子"的作用。全国性抗战爆发后,在艰苦的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日本帝国主义军队作战,起了敌后抗战的核心与先锋的作用。到1941年,随着共产党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共产党明确地感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阶级力量的变化,毛泽东用"中流砥柱"概括了共产党领导的军民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在抗战即将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中国共产党要作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9.
《湘潮》2015,(1)
<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奋斗的结果。在这一战争中,代表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列,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最早举起全民族抗战旗帜,毛泽东促进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攸关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抗战、坚持抗战到底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抗日战争走向胜利。抗日战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由幼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辉煌壮丽的篇章。抗日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发源地,党领导八路军和人民群众英勇抗日的主战场之一,在华北乃至全国抗战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巍巍太行,莽莽吕梁,矗立着山西抗战历史伟业的丰碑。一、毛泽东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把山西摆到关系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  相似文献   

12.
"孤岛"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沦陷上海进行的抗战宣传,以其不凡的实绩,不仅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也在中共宣传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今天的宣传工作,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誓与河山共存亡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在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救亡图存的抗战洪流中,"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论是直接参战还是后方支援,所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人们,都是抗战英雄,都是民族英雄。"翻开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英雄谱,让我们检阅贵州所作出的贡献:在全民族抗战爆发之前,贵州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9月11日,福建省党史系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州召开。这是列入全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加强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讲话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传达学习省委尤权书记  相似文献   

15.
《世纪桥》2015,(9)
<正>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提出了一个至今仍然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偏居陕北、力量有限且尚未取得全国政权的政党,何以成为全民抗战的中流砥柱?今天我们纪念抗战,探究制胜秘诀,尤其应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启示、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上海市中共党史和近现代史学工作者及有关方面同志齐集一堂,以“抗日战争与上海”为主题开展学术讨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谨向这次讨论会致以热烈的祝贺!向与会的同志们表示亲切的问候!上海在抗日战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著名的一二八抗战、八一三抗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感召下,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特别是文化救亡运动影响遍及全国。我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和沪郊农村的斗争,积极配合、支援了新四军和华中根据地的抗战。…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中毛泽东的以弱胜强思想刘志刚我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抗战思想成功运用的光辉范例。在纪念抗战与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新学习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思想方法,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评价毛泽东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与...  相似文献   

18.
旁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抗日战争胜利学术研讨会”,感受最深的,是在两天会期中浓酽如一的红岩情结。研讨会于8月28日至29日在重庆召开。此前两周,《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称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和最强大武器。”有这个背景,加上主办方是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和中共重庆市委,所以在高潮迭起的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活动中,这个学术会议备受社会关注。筹备单位先后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论文200多…  相似文献   

19.
《奋斗》2015,(5)
<正>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解放的重任。广大共产党员在战斗中表现出不怕一切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精神,为全国人民做出了榜样。他们无愧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精英,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一、中国共产党倡导并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从而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建设发展的一个特殊重要阶段。无论是在全面抗战爆发的历史关头重建、恢复党的组织,还是在孤岛时期发展、巩固党的力量,以至在全面沦陷后继续坚持斗争、准备反攻,上海党组织的建设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努力建设成为领导上海抗战的坚强战斗堡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