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戴玉 《南风窗》2013,(12):18
在问题重重的中国,网络舆论所关心的主题很少超越国界——网民们对中国污染的关注远远超过全球气候异常。身在"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网",普通网民的信源多样性、各国间的民间交流程度以及对最新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日常应用方面皆因此受限。中国网民的眼界、话题、兴趣、网络乃至现实生活、基本价值观等等,  相似文献   

2.
戴玉 《南风窗》2013,(12):18-18
在问题重重的中国,网络舆论所关心的主题很少超越国界——网民们对中国污染的关注远远超过全球气候异常。身在"世界上最大的局域网",普通网民的信源多样性、各国间的民间交流程度以及对最新互联网理念和技术的日常应用方面皆因此受限。中国网民的眼界、话题、兴趣、网络乃至现实生活、基本价值观等等,  相似文献   

3.
一、网络围观公募基金会的涵义 网络围观公募基金会,是指广大公民通过论坛、微博、博客、贴吧等新兴的互联网工具和渠道,对公募基金会进行全面的围观,对热点人物、事件或话题进行大量点击、跟帖和评论,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进而通过社会舆情推动立法、行政和司法的变革,从而实现公民参与慈善公益事业全过程管理的目的. 网络围观公募基金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网络群体事件.2011年6月20日,郭美美在网上炫富,并称自己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俗称"郭美美事件".同年9月,又爆发了"大量资金用于放贷,公益项目4/5变豪宅"的"河南宋基会事件".这两起事件的爆发集中暴露了公募基金会的诸多顽疾,激发了网民全面围观公募基金会的局面.随着公民意识的逐渐觉醒,网络围观公募基金会将成为常态.  相似文献   

4.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3,(1):18-18
新年伊始,网络舆情由暴雨式的"揭黑"转向体制上的"对攻",表面言辞趋缓,实则刮骨愈深,此为可喜。纵然"举报浪潮"陡然止息,但一块争夺更激烈、更触动本质问题的战场被开辟出来——网络舆论的自由度。网络舆论监督近乎"激进"的一马当先,为各类外部舆论监督擎起大旗,除司法外的各监督力量呈现明显的聚力之势。纪委发力已"不足为奇",近期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政协发声,乃至引出一场网友的互动讨论。河南省政协常委赵克罗曾实名发布批评河南"平坟运动"的  相似文献   

5.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3,(9):18-18
匪夷所思地,中国进入"娱乐化缉凶"时代。网民似乎不甘于看政治大片、情感大戏,还以无比热情参与到推理、追查、捉凶的悬疑案中来,且"顺理成章"地重拾舆论审判的网络传统。可以肯定,网民对犯罪案件的强烈兴趣,应主要是出于善意。善意对象既有可能是受害人,也可能是犯罪者——例如对周克华的舆论同情。与其说网民的善意是基于对某事件的客观判断,不  相似文献   

6.
戴玉 《南风窗》2013,(20):21-21
没有实名认证,没有个人介绍,没有真名ID,但却在微博上拥有1767万粉丝—比荷兰的全国人口还多。她发了仅仅16个字加一个表情,宣布了一条私人消息,就被转发了77万余次,评论49万余条,被称作"地震级"。她是"天后"王菲。她离婚的同一日,一个"大V"被刑拘。有人恨恨地认为,王菲这条"不合时宜"的微博吸走了太多的网民注意力,让更有"利害关系"的消息被湮没。但马上有人反驳道,关心娱乐的社会才正常,过分热议时政是畸形表现。当然也有人调侃说,娱乐明星才是真正的意见领袖。但大多数娱乐明星的大多数微博,并不谈国事。网民们关注她们,也不是为了关心国事。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漠然",她们才能够让影响力悍然发动,却不受忌惮。—我们需要的,是抒发个人情绪、展现个人悲欢的"大V",还是"像皇帝批阅奏折"那般评议国事的那一个?或许都需要。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场域。在国家安全视域下进行网络治理,必须强化和优化马克思主义治理队伍,在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科学调控,在"时、效、度"等方面做好社会意识引导、社会舆论调控、社会情绪管理工作;启动权威的官方"网络百科全书"工程,清朗"词条"空间,满足网民知识需求,实现"守住红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网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抽象愤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尽管国家大局保持稳定,但仍可以说暗流涌动,时局"殊不平静"。我—直关注的社会泄愤事件和网络事件也都呈现出新的特点。石首事件中,不相识的民众因为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的厨师死亡事件,愤怒地走上街头,用砖石袭击武警;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等吸引了全国的眼球,以网民为代表的民众群情激愤,民意难平。  相似文献   

9.
陈杨 《法制博览》2024,(12):150-152
鉴于我国网络法律的不健全性和滞后性,加之网民对于虚拟财产的保护意识较为薄弱,所以在网络游戏中往往易发生虚拟财产侵害事件,导致网民经济利益受损、网络纠纷案件不断,而由此引发的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侵权争议问题则成为当前社会焦点话题。虚拟财产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具备法律属性?需不需受到立法保护以及如何进行法律保护?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希望对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未来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奥巴马的戏,如何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勒斯坦人和其他许多穆斯林民众,将很快知道奥巴马的戏不是给他们唱的,要大声喝倒彩,反美情绪不会平息;而美国将继续把维护安全利益的主攻矛头,向伊斯兰激进势力挥舞,而不是转向俄罗斯或者中国。  相似文献   

11.
舆情     
戴玉 《南风窗》2013,(5):18-18
过去两周的网络舆情出现了契合社会局势的"矛盾"局面。一方面,网络舆情出现了从"受到政府重视"逐渐步入"受到政府保护和培育"的迹象;另一方面,网络舆论的"言论底线"仍保持着高压状态。实际上,这种"矛盾"反映的是"最新版本"的宏观网络政策正在成形,并且各方对调整迅速的网络政策的适应力并不相同。首先,我们得来谈谈往事。2011年4月,中央外宣办等四部门便开展了"整治非法网络公关行为专项行动";同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然而,关停一些小的公关公司远远阻止  相似文献   

12.
舆情     
赵义 《南风窗》2012,(11):22-22
过去两周舆情,以网络舆论质疑和回应这个线索看,有些焦点议题消除了误解,有些热点事件则仍然未能抚平强烈的质疑情绪。与以前统计部门带来的"被平均"一样,近日人民群众又一次"被平均"。据《现代快报》报道,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其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舆情     
赵义 《南风窗》2012,(11):22
过去两周舆情,以网络舆论质疑和回应这个线索看,有些焦点议题消除了误解,有些热点事件则仍然未能抚平强烈的质疑情绪。与以前统计部门带来的"被平均"一样,近日人民群众又一次"被平均"。据《现代快报》报道,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基于全国25个省、80个县、320个社区其8438个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汇总分析形成,涉及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保险、保障等各个方面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21年,我国已经是一个拥有9.89亿网民的国家,全世界网民数量已经达到46.6亿人次.互联网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网络暴力作为一种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新兴网络问题,以其诽谤性、污蔑性、煽动性、侵犯名誉、损害权益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南风窗》2013,(15):96-96
《公意的边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版北上2《卢梭的"公意"理论与中国近现代的激进思潮有何渊源?现代政治生活中如何厘清公意与私意的界限,以确保正义,提升个人幸福感?本书囊括12位国内知名学者的犀利讲演,他们将自身最关注的"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化作最生动平实的语言与读者分享,并重点反思公意的边界与底线。  相似文献   

16.
<正>以儿童作掩护实施违法行为的案件屡见不鲜。近日,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暴力阻挠警察执法事件引起了广泛热议。令人悲愤的是,无辜的儿童跌落在地。警察和违法者都受到了处罚。但是,网络舆情基本还是理性的,网民纷纷谴责违法者,同情受伤的儿童。  相似文献   

17.
苏联末期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催生了左翼激进政治组织。它们大力开展包括报刊出版在内的各种活动,反对"苏联共产党机会主义领导人的反人民政策",要求戈尔巴乔夫下台。左翼激进政治组织并没有随着苏共解散、苏联解体而消失,至今依然是俄罗斯政坛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们的最鲜明特征,是不承认久加诺夫领导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属于共产主义政党。作为左翼激进政治组织的喉舌,它们的报刊积极宣传其思想主张,刊载号召进行革命的鼓动宣传材料,努力影响和争取群众,扩大社会影响。左翼激进政治组织报刊的存在,已经成为俄罗斯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固定现象。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4,(4):17-17
从去年底开始,对公务员灰色收入下降、生活趋紧的讨论日趋热烈。仅在天捱论坛上,“公务员诉苦潮”的内容就被点击了84万余次,基层公务员耍求加薪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被许多网民理解为“正在造舆论”、“想寻求舆论支持”。这可谓是公务员的自我群体意识存网上的第一次觉醒。许多堪层公务员晒出自己的详细工资、可得福利、房贷、生活开支、家庭状况,坦承自己的发展瓶颈、实际工作情况、身边人的腐败情况等等。在以往的网络舆情中,公务员群体几乎从未发声,被网民骂得狗血淋头也不见有力反驳。现存看来,并不是他们不接触网络,而是他们或“潜水”保持缄默,甚至可能跟着嘲民一起抨击现实——他们并不会以公务员身份去网上集体表达观点或诉求,除非真正威胁到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9.
冯娜  姜萍 《法制博览》2023,(10):112-114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其副产品“网络舆论暴力”以其强大的破坏力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以网络舆情暴力的概念和分类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网络舆情暴力——网络谣言行为的规制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豁 《南风窗》2011,(8):30-31
让新任干部率先公示,并非全体公职人员"晒"财产,看起来有所妥协,但实际上却往前推进了一大步,至少实现了由"申报"到"公开"的跨越。今年"两会"前后,官员财产公开一如既往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温家宝总理在与网民互动时表示,政府领导人财产公开制度长远来看应该实行。连续6年提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