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奋斗》2019,(19)
正"赫哲族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特别是渔猎技能高超、图案艺术精美、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参观了赫哲族民俗展,观看了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赫哲族伊玛堪说唱教学,称赞"伊玛堪说唱很有韵味"。这句赞扬让赫哲人对赫哲文化的传承更有信心了。为了让民族文化迸发新活力,村里扩办了伊玛堪传习所,开办了赫哲手工艺品培训,赫哲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不断加大,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如今的同江已成为全国赫哲文化  相似文献   

2.
《奋斗》2017,(4)
<正>《伊玛堪》是黑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伊玛堪作为一种讲唱文学,是赫哲族的原生态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原始社会学史,是这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史、文明发生学史,需作多学科的研究考察方可窥其大概。讲唱文学样式是一个民族文学的原生态。《诗经》《楚辞》虽已不是讲唱文学样式,但仍保留某些痕迹,如诵唱、韵律等。中国最初的原生态文学本是诗乐舞结合一体的,即人们所谓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3.
《奋斗》2017,(4)
<正>习近平总书记说,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这让我们赫哲族同胞切身感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是全国仅有的三个赫哲族乡之一,位于大顶子山下乌苏里江畔,是享誉中外的《乌苏里船歌》的发源地。全乡上下,特别是赫哲族乡亲都满怀信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四排赫哲族乡积极摸清致贫原因,真正做到精  相似文献   

4.
《奋斗》2017,(19)
正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首届赫哲龙舟邀请赛暨第三届八岔赫哲族乡"大马哈洄游节"于2017年9月4日完美收官。大马哈洄游节为赫哲族人传统活动。赫哲人食鱼、用鱼,一时节的渔获可以撑起他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所以他们对鱼以及对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水的尊敬无时无刻不牢记于心。赫哲族人在一年一度的大马哈洄游期间会进行祭祀活动,按照习俗由古老的萨满祭祀拉开帷幕。萨满在贡桌前双目  相似文献   

5.
丁友 《奋斗》2010,(4):43-44
<正>春回大地,日暖人间。在黑龙江畔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渔业村里,更是春意融融,生机无限。施工单位农闲不闲装修村委会办公楼,鱼皮制作艺人们加班加点赶制海内外客商定做的鱼皮衣、鱼皮画,伊玛堪艺术传承人一边练习一边向年轻人绘声绘色地讲解,更多的赫哲族群众则赶着参加文明礼仪教育培训。被列入全省文明示范村的消息传到渔业村后,江边渔村沸腾了。兴边富民全面发展渔业村距同江市区45公里,地处街津口赫哲族  相似文献   

6.
《奋斗》2017,(18)
正"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每当这悠远激扬的旋律出现在耳畔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这就是在1980年被选入亚太地区音乐教材的《乌苏里船歌》。这首来自乌苏里江畔的船歌,带着饶河的山水风情蜚声海内外,也让人们知晓了乌苏里江、大顶子山和勤劳朴实的赫哲族人。1962年,为筹备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为了能够推出歌颂祖国歌颂党充满正能量的新歌曲,省内的音乐创作者纷纷到各地采风。赫哲族是  相似文献   

7.
刘蕾言论     
《奋斗》2017,(5)
<正>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正在进行伊玛堪说唱教学的村民们簇拥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动听的歌儿唱了一曲又一曲。这一切让我回想起2016年3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场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关心、支持和嘱托,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铆足了劲。大家都说,我们一定要加油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迈出大步!在今年两会上,我将继续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家乡  相似文献   

8.
丁友  王立峰 《奋斗》2006,(2):54-54
赫哲族世代沿江而居,捕鱼是其传统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经济来源。进入上世纪90年代,鱼类资源逐年减少,“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的场面不见了,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的生产生活开始徘徊不前。同江市委、市政府积极帮助赫哲群众转产致富,将一些沿江岛屿上的荒原、草原划为赫哲族使用,将以工代赈、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等专项资金集中起来,专门用于赫哲族的产业结构调整。赫哲族群众纷纷走下渔船,开荒生产,发展种植业。仅仅4年时间,赫哲族耕地面积就发展到3万亩,人均耕地45亩,1999年实现人均收入翻一番。  相似文献   

9.
<正>金秋时节,东极大地上一派好“丰景”,壮美的丰收画卷正徐徐铺展,美丽乡村和美宜居,特色产业风生水起……青山绿水间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动人乐章。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到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再到乌苏里江畔的赫哲族民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为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擘画了蓝图。  相似文献   

10.
《奋斗》2017,(13)
正"乌日贡"为赫哲语,"喜庆吉日"或"吉祥欢乐"之意,亦即"欢乐的日子"。乌日贡最初起源于赫哲人的"跳路(鹿)神",或称"跳太平神"活动,赫哲语称之为"温吉尼"。其目的主要为了求神驱鬼、消灾祈福,祈祷人丁兴旺、渔猎丰收。到了20世纪80年代,乌日贡才逐渐演变成为以赫哲人传统渔猎文化为背景,以表现古今赫哲人生产生活方式及内容为主题,集赫哲民间文化、体育项目为一体的赫哲人民的节  相似文献   

11.
<正>从事摄影近50年来,我手中的相机曾聚焦过东北人过大年的红火景象,记录下赫哲族同胞驾船捕鱼满载而归时的幸福笑脸,见证过龙江人脱贫攻坚的奋斗英姿,感受过雄奇瑰丽的北国风光……但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曾经站在我镜头前的一群老兵——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伴着雄赳赳、气昂昂的军歌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出生入死,而待硝烟散尽后返回家乡,继续默默奉献……他们就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黑龙江地区老战士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正从"红松之乡"伊春林区,到"华夏东极"抚远市;从黑龙江畔赫哲族民居,到中俄边界的黑瞎子岛;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到高新技术研发单位……两年前的初夏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到黑龙江省考察,发表了重要讲话,为处在重要发展关口的黑龙江画好了一张"黑龙江版振兴发展路线图",给黑龙江人实现振兴梦想插上了"翅膀"。  相似文献   

13.
赫哲族世代沿江而居,创造了灿烂的鱼皮、桦皮文化,赫哲人把这两种材料用剪刀幻化出独具民族特色的剪皮艺术,该艺术成为信仰习俗传承至今的重要有形组成部分。然而,今天我们再次走访赫哲地区,这一带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技艺却处于濒临消失的境遇。针对这一现状,提高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资源珍贵性的认识,加强教育传承是目前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10)
<正>5月的黑土地,柳绿花红,万物勃发。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黑龙江考察,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指明了发展新路子;一年后,这条新路在黑龙江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中生发气象万千。从巍巍兴安"红松之乡"伊春到"华夏东极"抚远,从黑龙江畔赫哲族聚居地同江八岔到中俄边境的黑瞎子岛,从三江平原水稻种植专业技术合作社到高新技术研发单位……新发展理念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滋养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7,(10)
<正>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总会写下影响深远的壮丽篇章。2016年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黑龙江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从"红松之乡"伊春到"华夏东极"抚远,从黑龙江畔赫哲族民居到中俄边界黑瞎子岛,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到高新技术研发单位……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让黑龙江人民备感鼓舞与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的重要讲话,提出一系列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7,(5)
<正>"在发展道路上要发挥好制度优势,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听到赫哲族代表刘蕾提到在兴边富民工程等政策帮扶下,赫哲族群众生活就像乌苏里船歌中唱的一样走上了幸福路时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嘱托和关怀,为赫哲族群众指明了发展方向,让刘蕾和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深受鼓舞,在结合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深度挖掘民族文化、齐心协力同奔小康。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同江市  相似文献   

17.
《奋斗》2016,(12)
正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亲临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看望赫哲族群众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一个群众也不能落。同江要把握机遇,扬政策之长,避基础薄弱之短,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赫哲族群众率先奔小康。一、规划先行,明确思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调研中指出,我们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到就要做到,今后党和政府还会关心支持大家。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珍惜机遇,带领赫  相似文献   

18.
正"前者牺牲后者继,此后无穷烈士来"1929年7月,何香凝登上上海至香港的轮船,准备取道香港,先到南洋群岛,然后转赴西欧。过去,她曾经追随孙中山和廖仲恺多次亡命国外,如今哲人先逝,唯独留着她自己。想到那些自命为孙中山"忠实信徒"的"革命同志"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人民怨声载道,三民主义已被弄得面目全  相似文献   

19.
曾经世居两地的布依族、苗族同胞,如今在同一片土地上生产、劳作,互助互爱,谱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4,(4):F0003-F0003
正饶河县充分利用饶河—比金口岸积极拓展外经贸产业发展。已实现全年四季通关,过货能力将由100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县委、县政府全力打造"大美饶河·魅力边城"旅游品牌。已经开通我省黑瞎子岛-四排-珍宝岛-虎头要塞-兴凯湖东极沿线原生态精品旅游路线。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桦树皮制作技艺"和"嫁令阔"、"权草球"、"萨满舞"、"食鱼习俗"分别被列入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