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思诚信     
民法中的诚信原则根源于西方的商业法制文化,仅此一点就足以提醒我们,它与源自中 国传统伦理的诚实信用绝不可轻易等同。在现代民法制度中,诚信原则仍旧是意思自治原则的补 充和修正;反思诚信,关键在于客观地评价诚信对私法自治的干预程度,在中国伦理文化的背景之 下,其实质就是界定道德对法律的介入程度。相对于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中以“君子”言行为楷模的 诚实信用,民法中之“诚信”所采用的仅仅是“中人”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尤其是儒家的诚信伦理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中国人内在的道德伦理认知和外在行为方式。通过透视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在修身、理政、从商重要领域的特点,取其优秀传统诚信文化精华并作出理性思考,能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维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道德支撑。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对“诚信”的研究和应用有悠远的历史,并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有成功的实践。从各自发展历史看,中国传统的道德诚信与西方文化中的道德诚信具有基本相同的内涵和要求,但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在具体的理解上,两者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并由此影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诚信行为表现特征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冯淑慧 《工会论坛》2006,12(6):116-117
儒家诚信伦理对中华民族诚实信用的文化传统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并在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发挥着作用。但诚信不是一个孤立的道德范畴。在现实生活中,信任、信用、信义,这些概念在多重意义上形成了对诚信含义的延伸或补充。因此需要对这些概念加以界定,并理清它们与诚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诚信日渐式微。先秦时期的儒家诚信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的启示主要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努力构建渗透式诚信教育模式,教师要以诚信立教,青年学生应积极从先秦诚信文化中汲取力量,用儒家的"忠恕"思想和"慎独"方式不断锤炼自己;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更应传承儒家的商业诚信文化,同时将"诚信"作为选拔企业管理者的标尺,从而有效地确立"诚信兴业"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7.
"诚信"自古即有深刻内涵,先于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而存在。当前社会结构的调整使不诚信现象充斥社会乃至高校。诚信的现代危机使党和国家认识到了诚信构建的重要性。现代诚信的构建需要对传统诚信加以扬弃,对西方诚信合理借鉴。公安院校要率先垂范,注重诚信教育,使诚信构建从理念追求走向公设价值范畴。  相似文献   

8.
中西方行政伦理价值观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由于在历史传统、地域空间、民族心理、文化风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导致二者在政府行政伦理价值上也存在极大差异,比如公平效率观的差异、责任观的差异以及利益观的差异。比较中西方行政伦理价值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可以为我国行政伦理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道德基础,同时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面深化改革的道德基石,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伦理规范作用。由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社会伦理关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相应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并未完全跟上经济基础发展的速度,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这就导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信用体系的失衡和一些社会问题。这里面既有制度不规范的外在原因,又有社会价值信仰扭曲缺失的深层次的内在原因,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中,实现诚信观的传统伦理观念和市场社会法治精神的现代化整合。  相似文献   

10.
诚信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儒家儒学思想中得到了深刻的阐发。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人都从自身儒家伦理观念出发,对诚信思想进行了或隐或显的表述。通过对其诚信思想的梳理与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到诚信理念由“信”到“诚”,再到“诚”与“信”一体化表述的发展历程,在内容上则表现为个人修养、人伦关系和政治层面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入与展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历来重视诚实守信的道德修养,素有"崇尚诚信,耻奸伪诈"的优良传统,诚信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的圣贤哲人对诚信有诸多阐述。如"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意思是说讲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孔子也多次讲过诚信,如:"信则人任焉;""自古皆有  相似文献   

12.
论传统伦理思维对行政学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思维和德性思维是人类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受德性思维影响,近代西方行政管理则受理性思维影响.无论是西方传统的理性思维,还是东方传统的德性思维,都具有历史发展的片面性,行政伦理则是一种超越理性思维和德性思维的行政学研究视角,它既开启了现代西方行政伦理救治路径,也为我国以德治国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在根本上是由现代科技的实用主义实践造成的,其理论根源在于西方传统哲学文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性理解。汉斯·约纳斯拒斥现代科技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作一种"利用"关系来对待,反思并批判了西方哲学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二元论理解,进而用人本论解释康德的绝对命令,提出了独特的环境伦理理论:一方面,在一般哲学问题上将心灵哲学推进并转变为超越传统二元分立的人类本体论;另一方面,在环境问题上指出人类对于后代乃至整个生物圈都负有责任。约纳斯的论点对于思考科技发展以及环境伦理问题提供了颇有启发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4.
"伦理治理"有三义,一曰"以伦理治理"和"伦理即治理"属于传统治理范畴,"对伦理进行治理"是现代条件下伦理进入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伦理治理"的关键是立足于"问题治理"或"难题治理"。核心内容是对伦理与法律、伦理与伦理、伦理与道德、道德与道德、道德与法律这五种相互冲突的伦理问题或难题进行治理。如此,才不会错失"伦理治理"面向难题、求解问题的现代性本义。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和希腊时代分别是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轴心时代",这两个时代基本奠定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主题.这个时代中、西方的思想家对人类政治世界的思考方式不同,这究竟是历史的偶然因素造成还是必然结果还有待探讨.与中国相比,西方的政治哲学更具理性精神,而中国的政治哲学则具有强烈的伦理特征.它更多关注人世的事情.本文论述了这二者的特征,重点论述了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伦理本位的政治哲学在遇到西方充满理性精神的政治哲学的挑战时,表现出来的主动接纳意愿和强烈的求变心态,分析了这种回应失误的地方,阐述了西方政治哲学的普适价值观念应该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并关照中国的现实.  相似文献   

16.
作为西方经济文化形态的制度伦理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演绎出以法正义为核心,“以恶抑恶”、“以恶增善”的制度伦理,它内涵着契约和法治精神的设定主体、分别物权、公平转让和各得其所的“分构”性正义价值取向。西方政治文明的历史传统为我们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伦理提供了思想资料。在弘扬本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汲取西方“以恶抑恶”制度伦理法正义诉求的合理内核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人之为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道德建设的黄金准则,是个人和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伦理基石,是构建社会伦理体系的基本要素.所以,诚信是一种丰富的社会道德资源.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明礼诚信"的道德要求,充分利用德治与法治的手段,利用诚信机制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内外两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使我们的社会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西法律传统影响巨大。封闭地形造就了中华法系长期保守性、独特性以及宗法伦理和皇权政治的强大;开放地形则既促使西方法文化呈现断裂性、多变性与多元性特质,又促使西方民主法制传统的形成。肥沃土壤是中国传统民商事法律式微和刑事法律发达的成因;贫瘠土壤则反而促进了西方私法的发达。中国古代春秋决狱和务限法传统内生于大陆性季风气候;而西方"自然法"传统的形成则与其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关。对自然地理环境在中西法律传统中所扮演角色的解读,既为认识中西法律传统之差异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觉,又有利于建设合壁中西的现代中国法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慈善事业滞后的伦理根源包括传统伦理根源、宗教伦理根源和现代伦理根源.传统伦理根源主要有:儒家倡导的亲情伦理是狭隘有等差的;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国人的功利主义;"官本位"弱化了国人的公益观念,淡化了国人的社会责任感.宗教伦理根源是宗教伦理从未占据我国的主流意识层面.现代伦理根源则是人们封闭的财产观和对待财富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20.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礼记·檀弓上>中"必诚必信,勿之有悔"、<韩非子>中"小信诚则大信立"、<新唐书>中"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宋晁说之"不信不立,不诚不行"等等,都是教诲诚信的名言.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在内外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诚信对人而言,就如品牌和质量对于商品.诚信如道德领域里的一座山峰,登顶临风的有德之人,方能以开阔的胸怀极目远方;讲诚信的人,令人敬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