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组织劳动互助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决定意义的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领导与推动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普遍的组织与发展.实行劳动互助,调剂和节省了人力畜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根据地农副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抗战全面爆发后,由于抗日根据地劳动力的不足,变工互助运动在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迅速兴起,变工队是其最初形式。1943年后,其他抗日根据地也开始重视变工互助运动的开展。随着运动的深入推进,早期出现的变工队及劳动互助社中的弊端逐步暴露出来。此时,由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兴起的合作社模式成为运动发展的新方向,其中生产性合作社与综合性合作社是其主要形式。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各种类型合作社的成功,也带动了晋绥抗日根据地等其他抗日根据地变工互助运动的快速发展与组织形式的提升。变工互助运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抗日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劳动效率,为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后盾,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中的阶级状况,解放了广大妇女,给农村送去了先进的思想观念。这都为解放战争中解放区的建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顺利开展农业合作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爱军 《世纪桥》2008,(10):17-18,22
组织劳动互助是大生产运动中的一个决定意义的工作。在各级党和政府积极领导与推动下,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得到了普遍的组织与发展。实行劳动互助,调剂和节省了人力畜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根据地农副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华中抗日根据地的减息政策经历了由不论新债旧债一律减息到旧债减息、新债自由议定的过程。根据地禁止高利贷,制定合理的还债办法,同时要求债户交息。减息政策的推行也遇到过一些难题,如地主惜贷,农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未能有效配合减息政策,借贷供需不平衡,高利贷依然存在只是形式更加隐蔽等。为满足农村借贷需求,根据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调控:活跃借贷市场,允许新债自由议定;举办合作社,发放农贷;倡导贫富互助;调解债务纠纷;发展生产,活跃经济等,从而促进了农村借贷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华中根据地建设过程中,中共为帮助群众克服生产生活困难,领导群众采取了一种特殊的"贫富互助"借贷形式,以缓解青黄不接及灾荒时期农民的口粮和种子缺乏问题,对于促进根据地经济复苏、抵御灾害和增强民众凝聚力均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一借贷形式在根据地经济好转之后逐渐减少,并退出华中根据地农村经济舞台。  相似文献   

6.
<正>华北抗日根据地的街头展览,主要包括新闻摄影展、战利品展览、科普展览、生产展览、美术作品展等形式。它是从农村和农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传播抗战新文化的形式。街头展览,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配合与推动了各项中心工作,促进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新闻摄影展1939年1月1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次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7.
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封建迷信现象,这不仅给他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也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阻碍其参加抗战。针对这种情况,华北抗日根据地积极开展反迷信运动,通过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同时充分利用戏剧等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改造、瓦解、取缔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会道门组织,破除封建迷信的束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民的封建迷信活动大幅减少,促进了生产发展;农民也逐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提高了健康水平。更为关键的是,反迷信运动塑造了"新人",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和参与抗战的热情,对党领导和团结广大农民争取抗战胜利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8.
袁晓磊 《世纪桥》2020,(3):42-45
澎湃是我党早期的农民运动领袖,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他在早期形成的农运思想,为他在后来领导海陆丰农民运动和建立海陆丰抗日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在实践中领导海陆丰地区进行农民运动,创立抗日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我党后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和其他根据地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性的制度.在运行过程中,该制度一般以县(市)为单位进行统筹,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交纳合作医疗经费.而乡镇和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作为我国农村特有的一种医疗保障形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无疑是对政府运作的农村医疗保障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0.
三北抗日根据地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基本战略支点,是抗击日伪军的前哨阵地.关于三北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的时间,目前有多种说法,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毛泽东关于游击区、根据地的论述,以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统一,对这一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土地改革后农村阶级变化的趋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一般认为,在土地改革之后我国农村出现了两极分化。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原因如下: 第一,土地改革后我们对富农经济中的剥削部分采取了限制措施。 1.开展互助合作运动。早在1951年9月,南方还刚进入土改反霸斗争阶段,中共中央就制定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3年12月,经中央批准的中宣部《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提纲》中指出:“逐步发展互助合作,逐步由限制富农剥削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到1954年,全国的临时互助组织和常年互助组织已发展到993万个,参加的农户达6847万户,约占全国农户的62%。这时,互助合作发展较慢的湖南省,组织起来的农户也已达到总农户数的55%,实现了半数乡有初级社。地处湖南西部的黔阳地区(今怀化地区)虽系山区,到1955年夏季以前,组织起来的农户不仅已达到了总农户数的62.5%,而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21,(10)
正1940年以后,日军对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越来越频繁,封锁也越来越严密。国民政府也调动重兵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军民处于极端困难中,沿着太行山区清漳河随便走到哪村哪户,揭开锅看看,很难见到几颗米粒,尽是野菜野果。面对这种极端困难局面,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认真总结各地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把加强农业生产作为主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3.
在整理晋绥革命根据地文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普遍流行的一种小册子。小册子名《绘图新三字经》,图15幅,900字,宣传内容分抗日时期政治;政权组织形式;大生产运动;思想改造(改造二流子);互助合作;破除迷信讲究科学;军民互爱保卫边区;讲卫生学文化;建设一种新的丰衣足食的社会等。第一图人民救星毛泽东陕甘宁、边区好,共产党、来领导,咱领袖、毛主席,能救国、能抗日,新民主、三三制,谋团结、讲自治,组织起、搞生产,办教育、助抗战,男人耕、女人织,又丰衣、又足食。第二图婆姨送饭我老…  相似文献   

14.
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一项重要政策。昌邑县北部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大致分为初步实施、深入发动、全面实行三个阶段。减租减息运动的开展,削弱了农村封建剥削势力,调整了农民与地主、债主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广大农民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昌北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斗争,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16.
华中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一开始就遭到地主阶级的激烈抵抗。为了打破僵局,抗日民主政府将有关政策进行了调整,允许高利贷在某种限度内存在,使华中抗日根据地民间借贷的僵局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减租仍然遭到地主的顽固抗拒,使得抗日民主政府在减租僵局的突破上举步维艰。直到1943年下半年之后,由于局势的逐渐稳定以及农民(佃农)成为运动的主力,减租才在"反贪污"运动中走向彻底化。本文还从受益阶层、土地占有关系、阶级结构、农村借贷关系、乡村社会的政治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减租减息对华中抗日根据地产生的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党的各项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一批批专业户、重点户在江阴县农村涌现出来。目前,全县“两户”有二万三千多户,占整个农户数的10%,今年上半年就比去年全年增加25%。这些由农业生产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形式变化产生的专业户、重点户,为农民劳动致富开拓了新路,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由  相似文献   

18.
土地改革后,党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互助合作为帮助贫苦农民克服困难、增加生产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是引导广大农民不断走向社会主义的适当形式。但是,有人认为,“互助合作同时也是防止农村资本主义自发趋势的适当形式。”(《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1991年8月第1版,第300页。)笔者对这一论断提出疑问,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普遍建立了抗日儿童团。抗日儿童团是由青年救国联合会指导的集抗日救国、生产自救、学习文化于一体的儿童群众组织。陕甘宁边区抗日儿童团是"儿童运动中的主流"之一,在边区政府和边区青救会的领导下,以"抗日"和"非政治"为基本原则,组织边区儿童做力所能及的抗日救亡工作,如支援前线、带路送信、站岗放哨、宣传抗战、拥军优属、生产劳动及开展学习、文体等活动,成为中共最年轻的后备力量,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私人互助借贷运动是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区在废除封建高利贷剥削制度后,人民群众为克服生产生活困难而采取的一种互借互助方式,并得到党和政府的支持和推广。它对于群众的生产生活自救、抵御灾害、发展经济、增强凝聚力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一运动也存在开展不平衡、强迫借贷、只借不还及个别人挥霍浪费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