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2016,(9)
正一场春雨过后,走进托克托县古城镇西黑沙图村,只见集中连片的土地上,大型拖拉机正在抢墒播种青储玉米,田野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据村支书介绍,现在年青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多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过去全村耕地有一半以上撂荒,耕种的也是旱地多水浇地少。村里的人们经常坐在一起商议如何有效利用村里的土地。2014年,西黑沙图村的108户村民将自家的土地按照全新的模式流转,成立了金果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采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吸纳  相似文献   

2.
正"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我省始终将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临近春节,泸县龙华村七组村民余世辉的农家乐坐满了客人。2012年他开办了农家乐,2013年我省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他抓住机遇将自家土地流转出来入股专合社,空余时间全家还在专合社打工,这样一来每年就有了4笔收入。2015年他算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对张家口市桥东区周顶屯村来说,是收获的一年。周顶屯村依托村企联盟,改变原有种植模式,村民们靠投资分红和在蔬菜基地打工,不少家庭增收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给村民分完红,又用卖菜的收益给"五保户"发了补助,村里账上还多出近5万元。蔬菜种植的成功实践,让村民种植热情格外高涨。不少村民今年刚开春就到村委会打听今年种植安排,是继续照着去年的模式种植,还是选择新的种植品种,对村民来说,是尝试,也是挑战,村民心里都有点儿忐忑。"王书记  相似文献   

4.
兴庆区通过延伸组织服务链条,编织农村致富网络,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党员示范户+合作社+公司+基地",调整产业兴农。通贵乡通南村与昊王米业公司联手,以马建旭等40多名党员示范户和致富能手为骨干,成立昊御现代农业产业合作社,建成黄河金岸万亩优质米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后,吸引300多名村民在企业务工,年增收0.8-1.7万元,近400名村民外出务工,已实现劳务收入130多万元。"支部+功能党组织+基地+资金",发展经济富农。按照  相似文献   

5.
延庆县四海镇西沟外村地处山区,132户人家,350多口人。这些年,村民外出打工、进城买房的越来越多,闲置的房屋院落,很少有人管。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黔北现代物流新城2017年物流处理能力是4000万吨,初步预测,到2022年,物流处理能力将达到1亿吨,实现利润约13.3亿元,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前,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就得挤火车赶回打工的地方。"遵义市播州区芶江镇桥头村尖角组村民罗孝传说,"现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而且道路四通八达,交通特别方便。"去年,和罗孝传一样,芶江镇、三合镇的几万村民不再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7.
正沿着济南市东部的港九路南行,进入美丽的桃花岭地带,群山环绕间,五栋七层高的居民楼格外显眼。这就是芦南村。谈到现在的居住环境,70岁的郭圣英笑得合不拢嘴:"你看看,这街上多干净,原来是住在泥巴窝里,现在幸幸福福过日子,可舒坦了。"15年前的芦南村,还是港沟镇最偏、最穷的小山村。全村160户、近500口人,村民主要以打工、养殖、卖山货为主,人均年收入不到两千元,村里仅倒塌无法居住的旧院落就有近百座。这与十几里地以外尤其是经十路沿线的村庄相比,似乎是两个天地。2005年初,新一届党支部班子成立之后,芦南村奏响了山村巨变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田间走来"雷锋包"3月6日上午,德江县堰塘乡党委书记冉茂邦等一行身背"雷锋包",来到高家湾村3000亩科技大棚蔬菜基地,与驻村干部一起走进田间,指导村民进行科技栽培。高家湾村综治站站长高应齐指着基地里的蔬菜高兴地介绍,目前基地已经接到20个大订单,有了这些订单,就能让村民们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再也不用像从前一样外出打工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的"两会",代表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发表提案议案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今年"两会",适逢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号角,中央一号文件新鲜"出炉","三农"问题再次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土地·产权建立三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针对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大量撂荒,造成农业资源浪费等问题,省政协委员、南充市政协副主席陈宗君建议,县、镇(乡)、村分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通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远郊撂荒普遍高于近郊两倍以上,旱地撂荒占撂荒  相似文献   

10.
在潼川镇凤凰村,一提起"致富女状元"杨春凤,村民都赞不绝口. 1996年,23岁的杨春凤看到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不少土地撂荒,许多有利条件都无法充分利用.在外打工虽然挣到了钱,但填了家里的穷窟窿后便所剩无几.杨春风想,与其这样白辛苦,还不如选准项目,发展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1.
正"在家开网店一年就能挣20多万元,搁以前做梦也不敢想。"山东省曹县大集镇常庙村村民胡影兴奋地说。之前,他由于没有技术,在外打工收入甚微。2013年7月,曹县探索建立了大集镇淘宝行业商会党支部,在发展壮大电子商务产业的同时,帮助更多的像胡影这样的贫困村民在家就能找到致富门路,全镇电子商务产值从2013年的2亿元,在2015年突破到12亿元。按照"电子商务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曹县打破单一按行政区域设置党支  相似文献   

12.
《当代贵州》2020,(17):76-77
"王书记,谢谢你帮我找到工作,现在我一个月包吃包住还能拿到4500元工资,改天一定来当面道谢。"3月28日,榕江县水尾乡水盆村驻村第一书记王金林接到村民王金银打来的电话。因疫情影响,王金银迟迟没能外出打工,心里很着急。王金林知道后,第一时间与榕江县派驻广东省东莞市榕江劳务服务站对接,将王金银的基本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最终王金银被东莞本玲科技有限公司录用。  相似文献   

13.
德阳中江县白梨村村民吕长贵年过六旬,但在近期村里开展的低保评议中,他第一个退出."现在我把自家的两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的蔬菜专业合作社,自己又到合作社打工,能够自食其力,就不再拿低保了."吕长贵说.村民主动退保,白梨村支部书记吕长喜将其归功为"新村规民约实施后,人心好了".  相似文献   

14.
几年前,有66户人家281人的云县茶房乡茶房村刘家坡村民小组还是一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大多数村民辛苦一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许多人不得不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日子过得极为艰辛。而如今的刘家坡却让人感叹不已,不仅经济总收入达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还有许多村民建盖起了大理南诏风格农家别墅,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硬化……  相似文献   

15.
正秀水村,距离安顺市普定县城7公里,有7个自然村寨,居住着汉、苗、仡佬族等多个民族群众。2014年秀水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多元,村民基本靠外出打工谋生,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2015年4月,祖籍秀水村的兴伟集团董事局主席王伟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千企帮千村"大扶贫行动计划,决定由兴伟集团投资3.77亿元,对秀水村进行结对帮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1,(6):58-58
背景:张某是一名村干部。由于近几年在外打工挣的钱比在家务农多,他看到,村民好多都外出打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好多年不回来。村民承包的土地有的被抛荒,有的让自己亲戚耕种。由于村里人多地少,有的人好几年没有分到土地,对外出打工的人抛荒土地有意见,要求村里收回,分配给没有土地的人。请问.村里有权收回抛荒耕地吗?  相似文献   

17.
山村,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核桃园里十分宁静。村民于长生坐在自家的核桃树下计算着今年的收成:两年了,这3亩大小的核桃园,每年都能带来5万元的收入。今年也差不了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呈加快趋势.随着提前返乡农民工的增加,农村土地流转纠纷可能随之升温。有专家表示:“以后的土地流转逐渐走向规范化是必然的趋势。但已经出现的不够规范或不够完善的流转案例所牵涉的利益争端很难避免。农业部一位研究员分析说,国家明令禁止土地撂荒,但是,由于种粮收益远不及外出打工赚钱多,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当时代大潮呼唤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出外闯市场时.他们对离开自己生存的土地有不少疑虑:一些农民想将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而又害怕就此失去土地.因此选择协商代耕、临时性转包等简单流转方式.部分农民怕土地转包出去后自己丧失了土地经营权.没有了生活保障.因此外出打工后.宁愿土地撂荒也不愿转包出去.另一方面.一些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支持、不引导.顺其自然,无所作为.针对这个实际.化隆回族自治县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灵武市东塔乡果园村青年农民刘自成,钻研花卉栽培技术,自繁自育名贵花卉230多个品种,被誉为银南地区"花卉王"。今年36岁的刘自成,童年丧父,由于生活所迫未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为了生计,刘自成南下广东等地打工,在南方目睹到处是争奇斗艳的花朵时,他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养育花卉致富。于是他用打工挣到的钱换回了几十盆花卉,星夜兼程回到了家乡,在自家院子里搞起一个不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