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电子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难题之一。我国现阶段电子废弃物管理有关法律尚不健全,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以外尚无专门的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律,具体法律制度亟待确立。  相似文献   

2.
农村垃圾已经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但是我国关于农村垃圾的回收、处理和污染防治的现行法律制度存在着诸多缺陷:法律体系上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垃圾回收与处理机制不完善、监督机制基本空白,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环境公益信托的经验表明,我国可以在《信托法》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垃圾回收与处理的实际需要,围绕设立、信托财产、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监察人、管理机构、税收优惠等方面,构建农村垃圾回收与处理的公益信托制度,以解决农村环境保护的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电子垃圾开始出现,并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环境问题。电子垃圾问题在我国亦不容乐观,并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欣慰的是,我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并已着手制定相关法律。本文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对于如何构建我国的电子垃圾法律制度作了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毒地"事件的爆发使污染场地的环境风险管理愈加迫切。我国2004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对我国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污染场地环境风险管理起步较晚,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法律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不足。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加强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法律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经验。我国应吸收发达国家污染场地环境风险法律管理的先进经验,从加强立法、严格责任、引入第三方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建立恢复治理保证金和验收评估制度,以及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和污染地块名录、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完善污染场地信息公开和社会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场地污染环境风险的法律管理。  相似文献   

5.
船源污染作为海洋主要污染源严重威胁我国海洋环境的保护。当前,由于我国相关防治法律还存在诸多缺陷,造成我国船源污染海洋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针对我国船源污染防治法律现存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较为综合全面的完善措施。结合对《征求意见稿》相关完善措施的解读,可以对我国船源污染防治法律的未来发展动向有所把握。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也急剧增多。生活垃圾成份也由传统的易降解物质向化学、工业用品等转变。同时,也存在一些中小城市向附近农村地区转移垃圾并试图以此来破解城市"垃圾围城"的现象。在当前农村环境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下,文章拟提出一条适合农村环保与发展的生活垃圾循环利用之路,并通过分析现行立法,提出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循环利用法律法规,适时提高法律位阶,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押金返还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票据应运而生。然而,电子票据不仅仅需要技术上的完善,更加需要法律给予其更加充足的空间去发挥作用。在法律上界定电子票据的内涵是研究相关法律问题的逻辑基础和起点,电子票据的现实应用与现实法律的冲突有必要寻求协调和解决之道。制定与电子票据相关的配套法律规范,并为电子票据专门立法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杠杆收购的核心是收购方运用财务杠杆加大负债融资比例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在杠杆收购的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居首,其次为垃圾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夹层资本,最后是股权资本。然而,我国的杠杆收购面临着银行贷款、"过桥贷款"、垃圾债券、优先股和认股权证等融资渠道不畅通的法律困境。我国杠杆收购融资的出路,短期在于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寻求变通措施,长远则在于完善我国的融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电子数据的调取涉及诸多法律问题,美国的相关司法判例从电子数据搜查令的合理根据、电子数据搜查的搜查范围、电子数据搜查的时限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数据搜查的相关问题加以规定,形成了系统性的电子数据收集法律规范体系。美国的相关判例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数据搜查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我国最新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有关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0.
从法律层面规制跨境电子废物对中国的不利影响是重要的问题。环境保护法律比较宽松,执行力度不大,处置电子废物的相关法律不完善,环境保护意识差,是电子废弃物流入中国的重要原因。中国应当积极地完善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维度对电子废弃物转移至境内进行规制。在《公约》体系下促进对电子废弃物的危险废物的性质的明确,明确“处置”的概念,并将生产者责任引入《公约》体系下,促进《公约》对私主体的约束,促进《公约》下技术与合作信托基金的赔偿补充性作用以及《公约》被更广泛地接受;同时国内法上明晰电子废弃物的概念语范围,明确规定行为与责任相适应的违法责任,针对香港转口电子废弃物的法律漏洞尽快达成内地与香港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安排,敦促违法主体为非国内主题时涉案国加强危险废弃物出口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电子数据的调取涉及诸多法律问题,美国的相关司法判例从电子数据搜查令的合理根据、电子数据搜查的搜查范围、电子数据搜查的时限等几个方面对电子数据搜查的相关问题加以规定,形成了系统性的电子数据收集法律规范体系。美国的相关判例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电子数据搜查相关法律规范体系具有借鉴意义,我国最新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在有关方面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污染转移是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对该区域外的环境造成污染损害,或将自己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治理责任推给他人,从而使自己不承担或少承担污染损害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国内法学界对污染转移的研究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污染转移概念的界定,包括污染转移的原因和表现的研究;第二,污染转移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及其法律救济;第三,完善污染转移治理的法律建议;第四,其他视角对污染转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面对日益严重的海洋环境状况,学界、政府、企业与公民必须重新审视政府主导型的海洋管理模式,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公众参与海洋保护的态度,为其提供参与的途径和程序,如果没有程序性的法律规定,那么实体权利义务规定就只能是一纸空文。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陆源污染防治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完善陆源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保障公众参与机制畅通,调动企业防治陆源污染的积极性,加强对公众海洋环保意识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简析电子代理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突飞猛进,电子代理人正在逐步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其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有必要对电子代理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就是要明确界定环境产权,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以"电子垃圾收集处置"案例来说明:环境问题只是表面现象,它的背后是利润分配。当前市场利润分配方式很不合理:污染增加利润,环保减少利润;市场鼓励污染企业,驱逐环保企业。造成这种不合理利润分配方式的原因是市场"外部化"。产生"外部化"的原因是环境产权缺失,因此要实行环境产权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壤问题日趋严重,这事关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农业生产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企业污染是我国农村土壤污染的重要来源,并存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缺陷、行政管理和执法的不足、司法保障的不足以及公众的土壤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法律问题。对此,可以借鉴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健全司法保障、增强舆论宣传,以解决我国农村污染的症结。  相似文献   

17.
当前,手机垃圾短信已成为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问题,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银监会已于近日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手机违法短信的治理工作.垃圾短信可分为三类一是具有违法犯罪内容的信息;二是未经接受者同意发布的、具有广告性质的信息;三是具有骚扰、报复等性质的信息.其侵害了接受者的生活安宁权、通信自由与通信秘密权,都具有违法性.目前技术上和法律规定都有缺陷,建议尽快在相关法律中完善有关责任规定.  相似文献   

18.
电子证据作为证实网络犯罪的重要证据已被新的《刑事诉讼法》确立了独立的证据地位,但是相关配套的电子证据法律不完善、取证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电子证据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尽如人意,证明力、可信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从法律制度,取证技术、取证流程等多个方面加强和改进电子取证工作的规范化,提高电子证据的可采用性和证明力,促进电子证据取证工作的科学有效规范化开展,为司法机关的电子取证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支付制度在其货币和信息层面给传统法制带来挑战,这两个层面涉及众多的法律问题需要寻求解决对策和进一步完善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加快电子支付立法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支付基础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支付制度在其货币和信息层面给传统法制带来了挑战。这两个层面涉及众多的法律问题需要寻求解决对策和进一步完善思路。结合我国实际,加快电子支付立法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