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省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要坚持“重群众公认,但不简单以推荐票取人;重干部‘四化’、‘德才’,但不简单以求全和年龄文凭取人;重干部政绩,但不简单以一时一事的数字取人;重公开选拔,但不简单以笔试和面试取人;重干部资历,但不简单以任职年限取人”。  相似文献   

2.
写下标题,忙作解释:本文所说的“帽”,乃特指“乌纱帽”,不包括其他种类的帽子。而所谓“以‘帽’取人”,就是以其人头上戴没戴“乌纱帽”为依据,来判断其人的品德和能力,继而决定对其采取的态度。按照这种“取人”的法子,你戴着“乌纱帽”,我就巴结你;你没戴“乌纱帽”,我就鄙夷你。  相似文献   

3.
论儒家精神     
周桂钿 《理论学刊》2002,(6):109-112
孔子的思想与后儒有所不同 ,但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因此可以谈儒家精神。儒家精神最主要的就是“仁义中和”四个字。“仁者爱人” ,仁有两条原则 :一是“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二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义者宜也” ,该取则取、不该取不取是义 ,该取不取、不该取也取是不义 ;“中”即中庸 ,它是重要的思想方法 ,是从实际出发的最正确的法则 ;“和”是多种成分的有机组合 ,是优势互补 ,是和谐 ,处于其对立面的是“同” ,“君子和而不同”。儒家精神对现代社会还是有较大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腐败,其具体表现是:有的不顾党的原则,搞权钱交易,受贿卖官;有的不坚持用人标准,不搞五湖四海,“以人划线”或“以地域划线”,凭个人好恶、恩怨、亲疏、关系取人;有的为了小团体的利益,置干部政策规定于不顾,因人设事,因人设职;有的不按干部选拔任用程序办事,推荐干部不走群众路线,仓促委任或搞“临时动议”。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义利观对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着极深远的影响。在孔子看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肯定了追求物质利益和求富疾贫是人的天性;他肯定了“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的行为准则,要求在求利时摆正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他认为:“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主张平均、平等的思想。以现代的新视角来观照孔子的义利观,对于构建现代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许海 《前线》2014,(10):119-119
近期,随着反腐倡廉形势的深入发展,有关部门规划的“反腐路线图”逐渐明晰,“三步走”的战略思路令人振奋:首先是严厉打击,让腐败分子“不敢”腐;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的“笼子”,让腐败分子“不能”腐;最后是巩固思想信仰,实现人的现代化,让人“不想”腐。 如此“剑”与“书”结合,符合了反腐倡廉的一般规律,对根治腐败问题大有裨益。古人在总结有关经验时,已经看到,廉洁其实有三重境界。明代《从政录》写道:“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在这其中,“不敢取”为下,“不苟取”为中,“不妄取”为上。正与“不敢”、“不能”、“不想”的路线图对应。  相似文献   

7.
王长江 《廉政瞭望》2014,(15):45-45
简单“以票取人”、“唯票取人”,往往存在择庸不择优,责权关系紊乱,偶然性大、缺乏公平等问题。但是,为什么一段时间它会成为干部用人的重要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8.
《党课》2013,(16):54-54
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刘邦用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终得天下。赵孝成王用赵括,错用一人,败绩连连。历朝历代,能否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决定兴亡的关键一环。囝以人兴、政以才治,更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人才工作     
《党建文汇》2014,(4):15-15
改进完善民主推荐——修订后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务例》对民主推荐进行合理定位,由选拔任用的初始环节调整为第二个环节,将推荐结果由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规定民主推荐情况只是确定考察对象应当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防止把推荐票等同于选举票、简单以推荐票取人,同时明确群众公认度不高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以起到挡住民意较差干部的“门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次 道 德 ”是 个 新 词 ,选 自 一 本 新出 版 的 书 中 ,一 些 权 威 的词 典 还 没 来得 及 收 录 。 这 个 词 所 要 表 达 的 意 思是 ,一 些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的 人 ,有 时在 实 施 不 正 当 行 为 中 却 遵 循 某 种 道德 规 范 。 如 小 偷 窃 取 他 人 钱 财 以 后 ,把 对 自 己 无 用 而 对 失 主 很 有 用 的 证件 、钥 匙 、手 机 卡 等 “完 璧 归 赵 ”;绑 匪劫 持 人 质 后 只 勒 索 钱 财 , 不 伤 害 性命 ;盗 版 软 件 也 贴 上 防 伪 标 志 ,声 明确 保 质 量 并实 行 “三 包 ”之 类 。这 种近乎 “盗 亦 有 道 …  相似文献   

11.
何向东 《当代贵州》2013,(28):38-38
今年6月,全国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提出了总体要求.在8月召开的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赵克志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5句话20字标准,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用人导向.在这次全省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会议上,赵克志书记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组织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研究发展、研究班子、研究干部队伍建设上来,加强和改进后备干部工作.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完善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不能简单以票取人、以考取人、以资历取人,使干部选拔任用更加符合实际、更有实效.  相似文献   

12.
魏征论廉政     
道德之厚,莫尚于轩、唐;仁义之隆,莫彰于舜、禹。欲继轩、唐之风,将追舜、禹之迹,必镇之以道德,弘之以仁义,举善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为人而欲人不知,言之而欲人不闻,此犹捕雀而掩目,盗钟而掩耳者,只以取诮,将何益乎?齐桓好服紫...  相似文献   

13.
《湘潮》2024,(1):11-12
<正>陈寿在《三国志》中这样评价关羽与张飞:“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毛泽东引之论王震:“取两人之长,去两人之短。”王震凡受领作战或建设任务,必蓄胡留须,不达之不净面。毛泽东、朱德、彭德怀、  相似文献   

14.
知耻而后廉     
古人云:“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此论精辟无比。看时下那些被人们称作“腐败分子”的人,他们之所以腐败,除了法律法规有其可乘之“空子”外,更重要的,乃是他们缺乏羞耻之心,用老百姓的话说,“人要不要脸,神仙也难管”。汕尾市原副市长马红妹,贪婪成性,嗜财如命,大钱拿,小钱也不放过,甚至连水果、鸡蛋、面包、衣服、油盐之类的日常生活消费品,都  相似文献   

15.
“对事不对人”之说,称不上是什么格言、警句,但屡闻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口头。一些单位领导在某个问题发生之后,往往以“对事不对人”作为开场白,发几句议论,说几声“吸取教训”之类的套话,就算问题解决、事情了结。这种“对事不对人”,常见的是为犯错误者护短的辩词。本来,出了问题,不但要“究事”,也应该“究人”,该负责任的要负责任,  相似文献   

16.
近日,一些报纸报道或转载报道我国个别地方“活熊取胆”的情况。中央外宣办与林业部曾于1993年发文(中外宣发文[1993]14号),明确规定不要公开报道“活熊取胆”等以珍稀动物器官作试验或药用事。当时.一些传媒报道,“‘活熊取胆”,个别地方对外开放人工养熊场,供外国人参观,被外国传媒广为报道和渲染,我有关驻外使领馆收到了成千L万封抗议信,对我保护野生动物的政策提出质疑。为此。中宣部在1993年曾打过招呼。现重申关于不要公开报道“活熊取胆”书的规定,请各新闻单位遵照执行。重申不要公开报道“活熊取胆”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组织系统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上提出,要防止简单地唯票取人、唯考取人、唯年轻取人。“三唯取人”确实是当前干部选拔工作中非常需要解决也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射雕英雄传》的前几回,通过郭啸天、杨铁心等人之口.断断续续地提到南宋宰相韩惋胄。不但郭啸天等人斥责韩倔胄为“贼宰相”、“大大的奸臣”,“说到祸国殃民的本事,跟秦桧是拜把子的兄弟”,就连完颜洪烈也颇为看他不起,“这次我对韩佗胄全不客气,跟他说,如不在一个月之内缴足(岁币).我亲自领兵来取,不必再费他心了……我人未离临安府.银子绢匹早已送过江去啦.哈哈!”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不少地方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行大胆探索。比如,有的地方在探索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中,以电视演讲为“竞争”舞台。这种设计并非不可取,但要特别防止单凭演讲取人。在改革探索逐步深入的形势下,各级组织部门要更加注意对人事制度改革的科学指导和稳妥把握。选任党政领导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群众公认。  相似文献   

20.
论中国传统价值观念之框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中国的第一号圣人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天生德于予”时,他其实是因为对鬼神、对死、对天命并无真知而取回避、存疑态度。他并不知道他的这些话反映且引导了他那个时代正在悄然兴起的人文思潮,他更没有预料到他的这些话竟顺应乃至规定了此后两千年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的框架模式。这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伦关系、人生道理为主题,以人性的先验规定为尺度,以儒家的道德取向为主导。虽然诸子百家及其后继者们旨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