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回阿蓝的话     
贵刊今年第五期上,阿蓝就登广告一事作了一次“答读者”。文末,阿蓝问读者:“未知大家对阿蓝的这种解释是否满意?”回阿蓝的话:不满意! 阿蓝说:“本刊是自负盈亏的,国家完全没有补贴。”对此,我们作为读者对《南风窗》全体工作人员深表敬意!阿蓝又说,杂志登些广告是“尽可能不再增加读者的负担”。对此,读者当然会感激的! 但倘若以此为由,连封面都做广告,读者是绝不会欢迎的!读者之所以喜欢、热爱《南风窗》是因为《南风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2.
答刘进读者     
最近两期《南风窗》出版后,阿蓝听到和看到了一些热心读者的意见,说《南风窗》很多版面采用了文字加衬底灰网的设计,“白雪公主”成了“灰姑娘”,年纪大的人读起来很费力。阿蓝就此问题特意请教了我们  相似文献   

3.
“玻璃屋”装修数月,今又重新开张,欢迎各位光临。你知道吗?4月,对于我们杂志社的全体同仁来说,具有很特别的意义,因为本期刊物与诸位见面之时,正值《南风窗》六周岁之际,谢谢,谢谢各位在这2000多个日日夜夜对我们的支持。你喜欢我们这一期的《南风窗》吗?你能感觉到这一期与过去几期有什么不同吗?这里,阿蓝向你透露一个秘密:本期乃编辑部全体编辑通力合作的结晶。从本期起,我们将改变三组“轮流执政”的格局,由各位编辑分工负责责任栏目。另有公共栏目可供  相似文献   

4.
新年的礼物     
亲爱的读者,欢迎你来到阿蓝小小的玻璃屋。转眼已来到1988年的最后一个月.又一年了,抚今忆昔.《南风窗》和她的作者、读者朋友们,走过了一段多么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路子啊! 1988年,《南风窗》在众多挚友的关注下。正一步一步,努力地走向成熟。作为新年礼物,阿蓝向你推荐三篇文章。读读吧,你将会对我们有更高层次的了解。 1987年12月,珠海市应用传播研究所所长陈韵昭教授在《新闻学刊》发表了一万多字的论文《对传播媒介沟通功能的新认识——<南风窗>给我们的启示》,作者指出:传播媒介作为桥梁,不应限于单线行驶,应允许你我同时来往,应建立立体交叉桥。而《南风窗》所做工作的意义,是提高了市民的参政意识和对政府决策的承受力。作者希望《南风窗》在沟通方面的努  相似文献   

5.
玻璃屋     
《1992:南风窗的“精品年”》(见本刊1991年10月号)与读者谋面后,热心读者的来信纷至沓来,阿蓝在感受到热心读者的挚诚之情外,更感到肩头的压力好沉好沉。精品年,我们要超越自己。广西北海市农业银行的黄国桂读者来信指出杂志中出现的一些错字、病句、校对错误,来信最后说:“说实话,过去发现《南风窗》有错字、病句,总觉得‘在所难免’、‘情有可原’。读过《1992:南风窗的“精品年”》后,为推动《南风窗》向精、尖、高发展,跃上新台  相似文献   

6.
双周·锐评     
《南风窗》2003,(18)
《南风窗》2003年9月(上)《赤脚医生今又来》一文,让我感慨良多。 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正赶上上山下乡,于是,她跑到苏北农村,成了一名赤脚医生。她说,踏在乡间的小路上,身后农屋里的孩子停止了哭闹,看着满天星星,她到现在都忘不了。是赤着脚吗?不完全是。  相似文献   

7.
海蓝色的衬底,五个红色的大字:南风窗之夜。多醒目的海报!还真惹来不少路人的注目礼呢。这是1987年4月23日,两周岁的《南风窗》在中山图书馆新馆举行了“南风窗之夜”联谊晚会。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总邬梦兆、刘念祖、谢士华和省、市新闻协会负责人丁希凌、许实,黄永湛等各界人士近400人欢聚一堂,为使本刊办得更好而出谋献策。看着份份坦诚、真挚的建议书,杂志社的同仁为之激动。在此,阿蓝仅代表杂志社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大家为《南风窗》送来这份宝贵的“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8.
音乐会上见     
你好,朋友!阿蓝又和大家见面了。记得吗?今年5月号,我们发了一篇《梁祝协奏起纠纷》,这文章引起不少读者的关心,还有人询问何占豪先生的近况呢。阿蓝向该文作者转达了广大读者的心意,并得到消息:《何占豪作品音乐会》将于7月10日至15日分别在深圳和广州友谊剧院举行,主演是刚从美国载誉归来的上海交响乐团,著名指挥家陈燮阳将再现风采,青年表演艺术家董慧敏小姐会在音乐会上演唱何占豪的新作品《莫愁女》组歌。  相似文献   

9.
亲爱的读者,在《南风窗》创刊两周年之际,您知道本刊读者的基本情况吗?您想知道这些“上帝”的意见、看法吗? 不久前,我们对二千名广州人进行了有关《南风窗》的问卷调查。根据随机抽样原则,我们在广州市内的十九个邮局中,抽出八个,然后再按订户的比例发放二千份问卷。一个月之后,28.9%(578户)的订户依期把问卷寄回给我们。据行家认为,在同样情况下,此回收率稍高于国外的。经计算机统计表明,《南风窗》的读者中,干部约占51.9%,29.58%是工人,8.48%的是学生.0.52%是军、警,2.25%是离退休人员,0.35%是个体户,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1986,(5)
今年3月13日晚,广州青年管理现代化协会与温元凯教授进行座谈。下面是部分谈话记录。问:温教授,您看过《南风窗》杂志吗?温:看过,我已经帮你们做过义务宣传了。南风窗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全国都应该开开南风窗。我这次是到香港去开一个国际性的经济体制改革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1.
尽诉心中情     
《南风窗》1994,(10)
当你捧起这本“全面装修”刚刚竣工的《南风窗》,你一定不会忘了老朋友吧。 嗨,《上班一族》的朋友,你好吗? “装修”之后,《上班一族》风采依然,自成一体,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12.
阳敏 《南风窗》2008,(11):30-33
青年人的信《南风窗》:你和王先生交往多年了?吴洪森:我第一次上门拜见王先生是1983年1月底放寒假的时候,至今已经25年了。《南风窗》:能讲一下结识的经过吗?吴洪森:1980年我在九江师专中文系读三年级的时候,写了一篇文学评论,评法国古典名著《红与黑》,花了将近5个月的时间,1980年底完稿。之后先后投寄多家刊物都被退稿。1982年6月再次接到退稿,一气之下就寄给了王先生。那时我已经从九江师专毕业,在新办的九江九中任高中语文教师快一年了。《南风窗》:怎么想到寄给他呢?  相似文献   

13.
来信     
付崇兰 《南风窗》2012,(3):16-16
本期《南风窗》有几篇文章间颇有关联。《呼唤有价值观的中国外交》,《假如有一天,中国主导世界》和《离开美国我们就无法思考吗?》讲的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日渐强大的中国在世界上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又引出如何扮演与靠什么扮演等次生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个始终不褪色的问题便是,未来中国将走怎样的道  相似文献   

14.
来信     
《南风窗》2012,(3):16
本期《南风窗》有几篇文章间颇有关联。《呼唤有价值观的中国外交》,《假如有一天,中国主导世界》和《离开美国我们就无法思考吗?》讲的其实都是一个大问题,就是日渐强大的中国在世界上究竟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又引出如何扮演与靠什么扮演等次生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一个始终不褪色的问题便是,未来中国将走怎样的道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1)
我的希望《南风窗》是众多杂志中少见的高品位的杂志,但我还是有几点希望,主要如下: 1、希望加大发行区域,如番禺、东莞、花都等地可适当加大发行量,让这些小地方的读者更方便买到《南风窗》,不要让那些“不知所谓”的乱七八糟的杂志拉低了读者的鉴赏水平。  相似文献   

16.
贵在空白     
阿蓝转给我一些读者来信,时常有读者提出为何《南风窗》杂志的编排会出现一些空白?或者对标题、题图占的位置多了有意见,问我们是不是没有文章排上去了?仿佛觉得花钱买了书,必须是排得密密麻麻才合算似的。我想告诉我们的热心读者,如果把全部版面都填满字,我的工作就很方便了,全无设计可言。但请你设想:要是把许多人关进没有窗户的房子里,人们马上会感到透不过气来。同样,一本杂志比一般书籍的开本要大,如果满本是黑压压的字会使人有一种压迫感。阅读也需要“透气”,也许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南风窗》1997,(10)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南方为全国的读者输送了南方改革大潮中最新的信息和思想观念的话,我想应首推《南风窗》和《南方周末》这一刊一报。我们办公室从1997年开始,人手一份《南风窗》,她强烈的时代感常常令我们耳目一新。特别是一些人物在个人  相似文献   

18.
阿蓝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 打开《南风窗》,你会看到这刚刚竣工的“玻璃屋”。“屋主”我欢迎阁下的光临。先送上我的名片:阿蓝,编辑,女性公民,共和国阳光下出生、成长。请多多指教。“玻璃屋”,顾名思义,透明的办公室!如果你对我们刊物的文章及编辑工作有疑问、意见或建议,请给阿蓝来信,我将尽可能满足你的要求。当然,阿蓝不是“百事通”,当不了“救世主”,不可能帮助每个人解除工作、学习、感情等方面的困扰,敬请原谅。这所透明的小房子是编辑部与你沟通的桥梁,欢迎你,朋友! 这回,“玻璃屋”选登了唐灿光读者的来信,下一回,该轮到你了。不少读者想了解我们杂志社的情况,开张之日,先向你披露一条本编辑部的“内部新闻”。既然是“屋主”,也就从“屋”说起吧。告诉你,我们编辑部的  相似文献   

19.
《南风窗》1987,(10)
《南风窗》杂志致力于宣传开放、改革,广东是全国开放、改革先走一步的地区。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了解广东,《南风窗》特举办到广东开眼界活动。凡全年订阅《南风窗》的热心读者,均有可能获得免费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开眼界的机会。具体办法如下; 一、在1988年1月号至12月号《南风窗》的12期杂志里,不定期地设《南风窗》读者意见表,凡每次均能认真填写《南风窗》读者意见表及寄回本社的,有机会参加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20.
阿蓝的话     
《南风窗》1987,(9)
“阿蓝,你的信。”虽然自玻璃屋开张至今,这句话几乎天天出现,可每回,我总是激动不已——又一位素昧平生的朋友向我,不,是向编辑部伸出了友谊之手。彼此用文字架起了一座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朋友的来信,有热情的赞扬、坦诚的建议,也不乏严肃的批评,目标只有一个:为了《南风窗》越办越好! 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的王乃恭同志及浙江上于县下管卫生院的曹建华同志分别来信指出,本刊今年第5期第11页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