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政治学会成立 2 0年来 ,中国政治学者紧紧抓住改革开放所提供的条件和时机 ,尽力开拓进取 ,推动学科发展、学术进步和人才培养 ,并以自身的学术贡献推动中国的政治发展。回顾这 2 0年的发展 ,中国政治学能够有今天这样的规模和水平 ,是与中国政治学会的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和积极引导分不开的。因而 ,在中国政治学者心目中 ,中国政治学会是中国政治学发展的精神殿堂。我们年轻一代的政治学研究者希望中国政治学会能在未来的发展中 ,承载起中国政治学者的寄托和期望 ,以学术的信念、团结的力量和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政治学的新发展。对于中…  相似文献   

2.
响应邓小平政治学要赶快补课的号召 ,1980年 5月 ,在北京召开中国政治学会筹备会议 ,当时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 :①制定中国政治学会章程草案 ;②张友渔等老一辈政治学家提出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方向 ,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结合中国国情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学 ;③参加筹备会的高校学者建议在综合大学恢复政治学专业。1980年 12月中国政治学会的成立 ,标志着中国政治学的恢复。 1983年国家教委决定 ,在北大、复旦、吉大建立政治学专业 ,开始培养政治学人才。从此以后 ,政治学在全国迅速发展。 2 0年来 ,在政治学研究方面 ,拓宽了领…  相似文献   

3.
学术史研究对于明确学科的自觉意识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政治学学科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作为中国最早的全国性政治学专业学术刊物,《政治学研究》的成果能够全面反映特定时期内我国政治学研究的热点和趋势。通过对该期刊自1985年创刊至2015年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进行信息分类统计和量化分析,可以直观地概括出中国政治与政治学发展的互动关系,把握学科主题、范式和方法在时空的分布以及学术生态的基本面貌,从而判断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和发展水平。近四十年以来,中国政治学人在建立和完善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紧扣时代主题和社会焦点,为中国政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回望历史,彼时的研究成果不仅能够解释中国政治的运行逻辑和发展趋势,而且对政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进步贡献了专业智慧。展望未来,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需要更精致的理论、更严谨的方法以及更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博士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政治学博士点设立三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学博士,但却未见对博士论文的梳理。这就需要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建构中国的理论,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政治学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5.
博士论文是读博士研究生期间最重要的成果,形塑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因而,对博士论文进行梳理不无裨益。论文采用文本研究方法,对政治学科排名前十名高校2011~2015年间政治学理论专业的369篇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主题分类与界定、研究范式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估中国政治学引介与创新的贡献,辨析政治学在中国与中国的政治学之间的"身份危机"所在。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中国政治学的研究要坚守价值取向与立足现实关怀,吸取人类共同的政治智慧与挖掘本土积累的政治实践,在引介西方政治学的基础上实践中国的经验,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提供知识储备,为中国政治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50年来的中国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扼要总结中国政治学 50年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 ,指出中国政治学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确定了学科体系和研究对象 ,在政治的定义、国家理论、政治发展、政治文化、政治参与、政治稳定等研究领域成果丰硕 ;通过对社会主义民主、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反对腐败、“一国两制”等问题的研究 ,对中国政治发展有所贡献。但同时还存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基础理论薄弱、研究领域有待拓展、研究方法尚比较落后等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了推动我国政治学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政治学需要一次新的方法论变革,需要超越传统的和现有的研究视域和研究方法。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政治学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研究整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介绍西方政治学说和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中国政治学发展状况和水平与时代要求尚有较大距离,中国政治学的实践影响力比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和学术流派。中国政治学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转变研究范式和创新研究方法,从注重运用现有的中西方理论说明中国现实转向关注中国实践、创新中国理论,从注重文本研究转向注重实证性研究、经验性研究,更多地采取现场观察法、比较研究法和典型调查法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与政治发展,以期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政治学的繁荣和发展需要理论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 3月 30日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 ,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 ,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1980年 12月 2 4日在北京成立的全国性的中国政治学会 ,是中国政治学研究得到恢复的重要标志。 2 0年过去了 ,中国政治学的补课工作 ,其中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对于西方政治学理论成果的介绍 ,以及对于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现实问题的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从一定的意义上讲 ,如果没有创新 ,也就没有 2 0年来政治学的发展。如今 ,人类即将迈进新世纪 ,我国经济体…  相似文献   

9.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政治学:对政治现代化的关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政治学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得以恢复、崛起后,正以喜人的成就和匆匆的步履迈向21世纪。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前,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年来当代中国政治的长足发展,我们不难觉察到其基本取向是现代化,并正朝着现代化的目标行进。笔者认为,探讨下一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2006年第一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在中山大学举办以来,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至今已经走过整整十年的历程。此后,论坛分别在中国政法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河南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举办。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学科研究团队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于2016年4月中旬在广州召开。本届论坛以"政治学发展与中国社会治理:十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着重回顾过去十届的中国青年政治学论坛,思考中国政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是对既有政治学理论的重大挑战,基于理性人假设的"政治科学"对中国前途的观察一错再错。基于中国政治史的历史政治学,不但是观察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其本身还具有本体论意义。在历史政治学这里,当代中国政治不但是中华文明基因共同体的自然延续,也是新中国70年前后连续统一的政治发展过程。历史政治学堪称是为中国政治发展而量身定做的一种研究路径,作为案例的中国政治发展研究使得历史政治学更有学术价值和学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推动近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重要力量,近代中国政治学学术团体在国运多舛之时破土而出,主动承担起"合一群以振中国"与"促进政治科学之发展"的历史使命。"研究政治学学理,探讨实际问题,提供政策方案,期于国家政治建设有所贡献"是绝大多数中国近代政治学学术团体的宗旨所在。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的中国近代政治学学术团体,逐渐发展出较为完备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其实际运行也取得一定的成效和影响。在晚清、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近代政治学学术团体的学术生活、学术追求、精神品格及其制度安排,丰富了具有中国本土风格的学术社团文化,是我们今天建设政治学学术共同体时仍需传承与借鉴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世纪的日益迫近,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恢复并发展起来的中国政治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此,《政治学研究》杂志编辑部继去年与山东省社科联等单位联合召开“邓小平政治发展思想与走向21世纪的中国...  相似文献   

14.
张树平 《政治学研究》2022,(1):142-155+160
历史政治学是中国政治学学科主体自觉和方法论反思的结果。在中国政治学方法论多元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方法论之争的背景下,围绕如何更为有效地理解中国、解释中国,历史政治学逐渐成长为一种具有理论雄心和学科抱负的方法论主张和学术潮流。历史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其研究起点在于经验,经验的时空属性预置了社会科学理论建构中的“历史研究”路径。对于包括历史政治学在内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来说,经验-历史基础上的逻辑呈现是社会理论建构的关键。经验、历史与逻辑的关系决定了历史政治学作为批判实证社会科学的研究进路和学术定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可能的成就与可能的风险。三年来,历史政治学在政治学概念创制和政治学议题拓展上取得了明显成就,但在实现(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中“批判的自我呈现”一面尚待进一步努力。历史政治学发展中潜藏的风险源自于历史政治学与其经验基础的剥离,所以,从方法论上防范历史对经验的疏离以及逻辑对历史的疏离,重建经验世界的完整性、历史世界的统一性和逻辑世界的自洽性成为历史政治学后续发展的关键。从恢复和重建历史政治学理论建构与其经验基础的方法论通道的角度来说,“古典政治学”和“进程政治学”是历史政治学未来发展中较具...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9,(2):5-10
中国政治学的恢复和发展与改革开放有着内在的联系,因此,对当代中国政治学作学术史回顾时需将其置于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下。近四十年来,中国政治学经历建构学科基础、提升研究规范和深化学术发展等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既是前两个阶段的升华,也受到新时代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研究表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实践、全球化趋势与科学技术的更新、中国政治学人的孜孜付出构成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中国政治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时代将会持续供给乃至更加强大,中国政治学的前景是远大的。  相似文献   

16.
师喆 《理论探讨》2020,(5):30-40
持续创新发展是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的一个基本特征,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日益稳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初见规模,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基本搭建完成,基础理论不断夯实,研究领域日益拓展,学术交流日趋活跃,专业人才茁壮成长。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等是其基本经验。为了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新时代的中国政治学,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答时代之问和回应人民之需,积极借鉴吸收一切有益的理论成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充分彰显其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观,也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要构建当代中国的发展政治学,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政治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认真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目标体系,分析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思考中国政治发展的力量结构变动,探索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路径与实现机制,探讨发展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事实上已经成为很多学者进行政治学研究时的价值观和方法论的一部分。因而破除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迷信,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方法论,系统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重新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学的经验和教训,日益成为中国政治学界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叶娟丽的著作《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正好回应了这一重大的理论课题。它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为我们重新解读行为主义政治学提供了一些新的视角。从总体上说,《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研究》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研究行为主义政治学方法论及其局限性的著作。该书有三个主要贡献: 第一,作者从廓清"政治行为"这一概念着手,指出行为主义政治学把行为心理学的方法当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3,(36)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政治进行研究的学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和多层次的研究方向。中国政治的发展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学科建设的基本任务、主题、思路和方向,以及未来研究中重大而亟待突破的难点问题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政治学恢复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以来,取得了相当大的发展,但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政治学提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基于政治学研究的特殊属性,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政 治学研究求真、求实、求善、求美的价值取向,才可能实现政治学研究与政治实践的结合与共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