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潘琦 《当代广西》2011,(19):56-57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文化必定要有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性,同时又要有与其他文化相通的地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一种文化使一方山水风光无限。广西素称“歌海”,是因为在八桂大地无处没有歌。无人不会歌,无事不唱歌,唱歌已经成为广西人民的生活必需。而“歌圩”是歌海最典型、最集中的表现形式。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有50多个县有歌圩流行,如壮族的“歌圩”“圩蓬”、侗族的“花炮会期”、苗族的“跳坡节”、瑶族的“达努节”、仫佬族的“走坡节”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在形式上都是以集体对唱山歌为主,结合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正古百越民族后裔,善歌、能歌。壮乡素有"歌海之称"。《武缘县图经》记载:清道光年间,"答歌之习,武缘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三月初一至十日是,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简短一句,尽显当时武鸣"三月三"歌圩盛况。  相似文献   

3.
壮鄉歌圩行     
《今日广西》2010,(5):56-57
壮族青年男女在歌圩上或赶圩过节时,选择对歌之人,交朋结友,寻求配偶。壮人自古好歌、善歌标志着最具聪明才智,并以此衡量一个人是否值得尊敬和爱慕。民间传说,漂亮的姑娘,虽有众多的追求者,但她们只嫁给在赛歌中唱得最好的小伙子。“倚歌择配”反映了壮族的传统文化心理和婚姻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今日广西》2010,(5):46-46
“三月三”歌节是壮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因以唱歌为其活动的主要内容而得名。举办的时间各地不一,因而称呼也各不相同。青年男女对唱山歌是歌圩的主要活动。对歌分组有男对男,女对女,男对女3种,以第三种最吸引人。每组起码有歌师一人,专司编歌之责;歌手两人以上,多可达10余人,专司引吭高歌(其中也有配音的)。  相似文献   

5.
壮族歌圩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一体。是壮族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心理素质的集中反映。从歌圩发展的历程来看,歌圩经历了乐神祈福和依歌择配两个重要的阶段。在现代化背景下,歌圩的功能呈现出多样化,具有整合壮族社会的作用,对于构建壮族社会和谐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顺萍 《传承》2007,(4):30-31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壮族的歌圩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不仅产生了《刘三姐》等优美的传说,也创造了颇具代表性的南方山歌文化,壮乡也赢得了“歌海”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韦文盂 《今日广西》2010,(12):32-34
提起李少庆,田东人都知道他是大名鼎鼎的歌王——各乡镇歌圩时。出口成歌的是他;圩日宣传活动时。唱主角的是他;县里发行福利彩票时,纵情放歌的是他……这些说的都没错,然而都没能精僻概括出一生邀游歌海的歌王风采,近日,笔者走近他,发现他家里挂着一幅武汉大学教授余德泉赠送的名匾:“少已潜心堪作庆,歌而圣极乃成王。”笔者想,这才是歌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8.
正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但有很多民族,却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侗族便是这样的民族,他们没有文字,用唱歌的方式记录历史,装点生活。凡有鼓楼处,便能唱侗歌。而有鼓楼和侗歌的地方,则少不了牛腿琴。侗族有句谚语"饭养身、歌养心"。老人们唱叙事歌时用牛腿琴配乐,姑娘们唱琵琶歌时怀揣着侗家琵琶起舞,这曾经是侗族人的生活日常,天籁般的旋律滋养了侗族,而侗歌歌者、侗乐乐师和隐在侗寨的乐器工匠们,则用自己的手艺做"嫁衣",默默地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19日上午,由南宁市地方税务局主办,武鸣县地方税务局、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地方税务局联合承办,武鸣县文化局协办的“2007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税收惠三农,和谐树新风’山歌擂台赛”在武呜县香山河公园双鱼广场隆重举行。通过借助“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这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舞台,  相似文献   

10.
陈粒 《创造》2008,(7):32-33
不同地区的设防烈度要求不一样,这是根据国家地震局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来确定的。云南129个县区中,有3个县区是9度设防,47个县区是8度设防,57个县区是7度设防,剩下16个县区是6度设防。  相似文献   

11.
正年年山歌歌不同,今年山歌特别红。4月1日-11日,贵港市覃塘区"三月三"文化活动精彩上演,11个场次的民族文化活动连番上演,精彩纷呈的节目引来各地20万余游客。位于樟木镇文化广场的主会场,顶竹竿、"大象"拔河等传统民族体育表演和"三月三"歌圩对唱让广大观众感受壮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在荷美覃塘的龙凤江畔,山  相似文献   

12.
鼓楼对歌     
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程序非常复杂,而且各式分明。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人对唱;如果客人来的是男歌队,主人则以女歌队与客人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有男歌队和女歌队,则客人的女歌队优先在鼓楼与主人男歌队对歌,客人的男歌队则在另外的地方与主人的女歌队对歌。鼓楼对的主干是唱大歌,但是并不是全部的内容。客人一到寨,主人先让客人到鼓楼里坐下,客主双方以歌互致问候。主人唱的内容是对客人到来表示欢迎,一路辛苦了,村寨条件有限请多包涵等等礼谦之词;客人则…  相似文献   

13.
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是词人叶梦得眼中的宋代市井生活。现代人对宋代生活推崇倍至,有的人甚至认为"宋代美学领先世界一千年"。宋代生活是什么样的,我们谁也摸不着看不见。但在贵州侗寨"凡有鼓楼处,皆能唱侗歌"却是真实的生活图景。不仅仅如此,在榕江县宰荡村,唱歌甚至被上升到和吃饭一个高度。就像苏东坡所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和饭只是为了果腹,而竹与歌则关乎精神层面。  相似文献   

14.
人生如歌,一步一个音符,一岁一部乐章。平稳的人生,其歌也恬静、安详;多舛的人生,其歌则哀婉、跌宕。不同的基调,展现着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主旋律,演绎出不同的华章。从昔日流浪他乡的补鞋匠跃升为当今上海的著名企业家。周仁忠的人生之歌该是何等的雄浑和瑰丽……  相似文献   

15.
杨金砖 《求索》2007,(8):185-187
虞舜虽时处遥远的上古时代,但其“诚实、孝悌、仁慈、宽厚”之德,开创了中国道德文明的先河,成为儒家仁政爱民的典范,其“诗言志、歌永言”的文学思想,其作五弦之琴而歌南风的乐教理念,又发中国文学之滥觞。晚年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从此,虞舜便与潇湘结下不解之缘,其道德文章对潇湘文学影响至深,可以说有豁蒙之功。  相似文献   

16.
侗族的鼓楼对歌鼓楼对歌是侗族最主要的对歌形式。鼓楼对歌的双方是一个男歌队和一个女歌队。在鼓楼对歌有很多种情况,除了吃相思必须在鼓楼对歌外,节日的时候有客人来访,主人也都要留下客人。如果客人愿意,主人也要请客人到鼓楼对歌。如果客人来的是女歌队,主人则以男歌队与客  相似文献   

17.
鉴于原中央苏区经济、文化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倡议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沿海县区与原中央苏区的经济不发达县区结成“姐妹县区”,以期共建共荣,带动双方两个文明建设同时向前发展。今年2月下旬,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及省委文明办牵头,召开了福建省沿海县区与原中央苏区县区结对共建的专题会,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以及所属经济发达十个县区,与龙岩市、三明市以  相似文献   

18.
<正>在有节奏的碰击声中,竹竿快速张合,青年男女敏捷地进退跳跃,或杂耍手中碗盆,或抱着酒坛起舞,或拿着果蔬嬉戏,或手持农具"劳作"……4月21日,在中国壮乡·武鸣"壮族三月三"歌圩暨骆越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身着鲜艳服饰的靓丽男女跳起了竹竿舞,喜迎"壮族三月三"。  相似文献   

19.
在鄱阳湖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85%,而且绝大多数居住在洪泛区内,是洪水灾害的主要受灾对象.因此,防洪减灾是维护鄱阳湖区大多数民众生计、维持湖区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根据农民防洪安全需求制定符合实际的湖区防洪减灾战略和政策、编制切实可行的防洪抢险预案,是提高鄱阳湖区防洪减灾效益的关键.去年,我们随调查队在湖区北部的都昌县和西部的永修县,分访问调查与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都昌县的矶山联圩、社山圩、新妙圩、大沔池圩、东风圩和滚子圩,永修县的东风联圩、荷溪圩、立新联圩和三角联圩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提高暑期学生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避灾自救、互救技能,作为社区安全教育系列活动之一,8月7日,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区圩墩社区组织学生共30余人走进圩墩社区民防体验中心,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圩墩社区民防体验中心共分为展示、宣教、体验三个展厅,配以各种详实的图片资料,以防灾减灾知识为主要宣传内容。学生们在社区宣讲员的带领下详细参观了整个体验中心,还现场学习了急救知识和操作要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