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吴元忠  黄玉庆 《学理论》2015,(5):214-215
高质量就业内涵和当前影响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主要因素很多,从高职院校及学生层面如何提升高职就业质量提出思考如下:加强政策引导,加强高职人力资源配置;明确高职教育内涵,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调整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新建公安院校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就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构建就业指导体系健全、教育教学质量过硬和服务保障机制完善三位一体的学生就业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树立学校就业品牌;强化就业指导和公考辅导,增强学生就业优势;努力拓展就业渠道,积极争取就业机会。以行之有效的措施全面扎实做好新建公安本科院校的学生就业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公安工作的整体发展、经济社会稳定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李峻 《学理论》2014,(5):242-243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2014届女性毕业生的就业思想概况、对就业条件的自我评估、对职业的自我期待等情况,并进行了初步分析,为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措施有: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多元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拓展能力。  相似文献   

4.
杨单单  高布权 《学理论》2014,(15):258-261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究其原因,这不仅仅在于大学生的供过于求,更重要的问题是在于大学生就业或创业实践能力薄弱。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具有课堂教育教学所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当前我国诸多高校的学生社团在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为此,必须通过提高社团准入门槛;加强社团自身管理合力运作社团;加大资金的投入;提供专业的老师;加强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加强社团的发展,促进学生社团发挥自身应有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高职在校生普遍都是"90后",这一代人在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体现在就业上与以往的学生有所变化,而且存在着功利性过强,社会奉献意识弱等实际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于促进学生职业发展,提高学校就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职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影响因素,提出方法如下:高职毕业生应调整观念,提升自身素质;学生家长要学会放手,关注职业价值;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就业环境;充分整合相关就业教育资源,完善就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1)
在教育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下,民办高校逐渐发展壮大,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工作中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生存发展。提出解决对策如下: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就业环境市场化,打破传统观念壁垒;转变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共建家校联系,共同促进学生成才;做好职业生涯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袁畅 《学理论》2009,(12):119-120
高职院校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以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为宗旨,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改善就业创业服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从而保障学生满意就业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学校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徐琴 《学理论》2012,(29):194-195,236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是:树立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提升能力。其路径是: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面向市场培养高考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9.
对经济转型期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兰 《理论探索》2007,(3):98-100
经济结构调整是改革发展的要求,也给就业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如何提升就业质量,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拓展就业渠道的途径主要是:协调各种关系,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力刺激总需求;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自主创业,提倡灵活就业。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收入、工作强度、工作稳定性和社会保险均有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机制分析发现:社会资本可以有效调动人情资源和信息资源,其中人情资源能够直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而信息资源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提升效果存在"门槛"效应,只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对受教育程度较低和仅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并无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提升其就业质量,既要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也要努力拓展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1.
吴晓宣 《学理论》2011,(12):299-301
针对目前的大学课堂教学存在的缺少吸引力,教学方法简单,缺少师生互动等问题,提出了大学课堂教学应坚持四个原则:直观原则;连贯原则;系统原则和科学、学术原则。同时提出提升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注意教学方法设计,提升教学语言艺术;促进课堂交流;加强对创新精神的培养;把学生引到研究的最前沿;巧用表扬,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应反映社会实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5)
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意义及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新形势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路径,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完善课程设置,制定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让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国家政府报告中提出: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优化就业创业环境,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视角,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方式,发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问题,从而通过有效创业实践教育途径,提升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以企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调查为基础,从文科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需求、路径探析等三个方面全面研究分析,以校、院为桥梁,搭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双赢模式。提升文科生就业的对策是:国家应加强宏观调控;高校应加快教学改革;学生要找准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5.
李传先 《学理论》2012,(7):176-177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作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提高认识、明确定位,做到普遍动员,争取全员参与,同时注重与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6.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规模的扩大与就业质量的提升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在当前就业压力异常严峻的新形势下,积极充实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大力完善现行的社会制度体系,是有效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5)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创业人才培养在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和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培养创业人才过程中还存在问题,改进的措施如下:成立创业指导服务部门,开展个性化指导服务;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创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8.
姚姣茹  张丽芳  王超 《学理论》2012,(8):188-189
通过对西安明德中学的三则教学实例的研究发现:面向中、高考的教学方式是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笔者提了四点解决措施:整合教材、用好教材、大胆创新、提升质量;设计有价值的"真问题";讲课要讲在点子上;布置作业要讲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秘书专业的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关系到同学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并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高职文秘专业的就业对策如下: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制定符合社会和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提高社会口碑,增加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14)
产业融合日益成为产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现象,它导致产业人才需求的深刻变化。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必须进行适应性和战略性的调整,采用积极有效的培养策略:更新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新专业,更新课程体系和内容;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分向培养,协同创新;建立开放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平台,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进而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