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统一立法还是地方分散立法问题,是我国当前法制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市场经济立法方面具有重要实际价值的理论课题。这里我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意见,求教于同行,并希冀对立法实际工作起到参考作用。一、统一立法与地方立法之统一而非对立有人认为统一立法与地方立法两者存在尖锐的对立,非此即彼,而旗帜鲜明地赞成前者,反对后者。“统一”强调统一立法,反对地方分散立法的理由概括而言有下述几条:①根据我国的历史和现在的国情,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因此,这个统一的市场经济制定的法律也必须是统一的;②我国是…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说明了什么是地方立法,分析了当前地方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指出了法外"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的微妙关系,并就国家与地方如何对待基层政府的"立法权"问题作了分析,认为国家应严格控制地方的立法权,地方政府也应掌握好立法权的度,应合法、合理地使用这一权力,以免与国家立法权发生冲突;最后,还指出了现行<立法法>在地方立法权的主体方面所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3.
完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是民族法治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尚存在立法自治权行使不足、与同级人大的立法权限混淆不清、地方立法主体扩张后立法能力不足、立法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完善民族和自治地方政府立法工作:充分行使统一前提下的自治立法权,明确民族自治地方人大立法与政府立法的关系,加强民族地区设区的市政府的立法,提升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地方立法与国家立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中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方立法和国家立法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在:一方面,国家立法对地方立法起着指导和依据作用,地方立法总体上从属于国家立法,执行着国家立法;另一方面,地方立法又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相对独立于国家立法。正确认识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关系,有利于中国法制体系的整体发展,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化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行政论坛》2019,(5):143-148
行政—立法关系在任何层级的政治系统中都是核心和关键。我国地方人大是地方民主法治建设的主体,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为研究对象,从制度设计和功能的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和人大间关系进行阐释。由于行政—立法关系之间存在的张力,不同的地方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实践模式,以北京市行政—立法关系的实践为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可以将我国地方行政—立法关系概括为三种模式,即人大主导的行政—立法关系模式、合作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以及竞争型行政—立法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6.
谭波 《行政论坛》2012,19(4):69-75
我国地方立法在宪法中没有得到完整的体现",较大的市"的宪法地位不明确。这种不明确导致地方无法参与到中央立法的有效博弈之中,同时也影响了中央立法本身的施行和中央与地方争议的有效解决。对地方立法制度的完善应该体现民主参与、维系国家稳定、分权和利益均衡的原则。在具体的宪政制度设计上,需要在宪法中确立地方立法的地位及约束机制,规范地方立法主体的增补和清退机制,强化地方立法的自主度和优势。  相似文献   

7.
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运行现状之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地方法治建设,《立法法》赋予了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并对其立法提出了相应要求。然而,现实运行中,设区的市地方立法存在着追求数量、抄袭同位法、超越立法权限范围并有侵害法治统一的情形。为此,需要对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事项范围做出明确解释和限定,加强省级人大的批准程序和国家权力机关的备案审查力度,并建立定期评估制度。同时,设区的市也要在坚持立法节约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委托第三方起草立法文本、实施有效的公众参与立法等方式,真正提高立法质量。  相似文献   

8.
完善地方行政立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方行政立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立法质量不高,各地都程度不同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行政权,轻公民权;重权力的体现,轻权力的约束等倾向。从江苏省南京市行政立法的实践来看,影响行政立法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地方政府立法程序中引入公众参与,是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治回应能力、确保法律施行实效的重要途径。我国当前地方政府立法公众参与机制尚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民主法治建设。近年来北京市公众参与政府立法的实践颇具代表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地方政府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实际状况。文章以其为研究个案,并基于相关调研探讨了地方政府立法过程中公众参与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立法中公众参与机制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委托第三方参与立法是近年来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广泛尝试的立法工作方式,已逐渐成为提高立法质量、提升立法效果的重要举措。在探索过程中,其呈现出受托第三方的来源广泛与协同创新、委托事项的全面探索与有所侧重、委托机制的初步成型与不断完善等特点,同时也存在部分难题与隐患。如何发挥委托第三方参与地方立法的最大效能,促进地方性法规从"有"向"优"的转变,成为现实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对此,要在总结已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在第三方的胜任力、地方人大的立法权、委托事项的临界线和委托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做理性剖析和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1.
陈洪娇 《学理论》2012,(31):118-119
地方立法的地方性特征是地方立法的灵魂。地方社会救助立法当然也应该把握好地方性这一特征,以明确地方立法相对于中央立法的定位,防止照搬照抄上位法和同位阶法的地方"二次立法"的出现,使地方社会救助立法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得以发挥。地方社会救助立法的地方性特征应在立法主体、立法权限和立法内容上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制建设和整个国家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数量的不断增加,省级地方政府立法的问题也不断暴露出来,主要是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权限范围不明确。进一步规范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权限,完善省级地方政府立法成为当务之急,为此,应加强各立法主体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扩大公众参与;完善立法监督。  相似文献   

13.
所谓立法创新,就是按照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不断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修改或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从地方立法讲,就是遵循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从地方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研究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制定出有创新意义、有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为地方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法律保障,创造一个具有投资吸引力的法制环境。立法创新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既包括立法观念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内容上的创新;既包括立法实体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程序上的创新;既包括立法机制上的创新,又包括立法技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而言,统筹科技资源意义重大,关乎到经济区能否持久高效发展。目前经济区内科技资源的统筹工作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通过地方立法规制的途径可以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理。既有的地方立法在基本属性、具体形式和主要内容三大维度之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改善地方立法现状、解决立法现存问题的出发点,地方立法机关须从立法的区域协同性、"规范倾向"性以及可操作性三方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地方立法的基本理念进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3)
在社会转型期与社会矛盾凸显期,辅警制度会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警务工作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法理与现实的考虑,必须大力推进我国辅警相关立法工作。在立法层级方面,应构建一个以公安部部门规章为统领、地方性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为延伸的法律体系。在立法过程方面,应遵循从试点到统一、从原则到具体的基本思路。在立法内容方面,应有条件地、在一定范围内赋予辅警以辅助性执法权,加强辅警组织管理与建设,优化辅警招录、培训及考核机制,健全辅警法律责任归结制度,建设辅警专项资金财政机制及薪酬待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10)
2012年刑事诉讼法从监视居住的条件、执行地点、执行方式等多项内容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了修改和完善,赋予了其新的内涵,也增加了新的规定。但是从我国监视居住制度的立法概况和司法实务来看,监视居住制度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文章从监视居住制度新旧法之间不同的规定入手,进一步剖析监视居住制度在立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自己关于完善监视居住制度的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以后监视居住制度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而言,统筹科技资源意义重大,关乎到经济区能否持久高效发展。目前经济区内科技资源的统筹工作存在着诸多现实困境,通过地方立法规制的途径可以对其予以规范化治理。既有的地方立法在基本属性、具体形式和主要内容三大维度之上都存在不足之处。基于改善地方立法现状、解决立法现存问题的出发点,地方立法机关须从立法的区域协同性、"规范倾向"性以及可操作性三方面对关中—天水经济区统筹科技资源地方立法的基本理念进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取得了重要成就,然而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立法都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探讨当前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指出了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的宪政原则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胡峻 《行政论坛》2007,3(5):70-73
《规章制定程序条例》虽然规定了政府规章的委托立法,但一直在立法实践中被漠视。贵州省省政府将政府规章交由一律师事务所起草,从而启动了地方政府规章制定的委托立法。地方政府规章制定采取委托立法可以提高地方政府规章的质量,解决地方政府规章制定中的许多专业性、技术性问题。地方政府规章制定中采取委托立法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与程序公正。为使地方政府规章制定中委托立法更具实效性,应当通过立法完善委托立法,明确委托立法的法律责任,并建立专业性的组织专司地方政府规章制定的委托立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已经启动,地方政府也蓄势待发。在过去一轮的地方政府改革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职能转变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编制不科学等。深刻分析当前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如准确定位职能,加强立法,推行聘任制等,以期为新一轮的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以便深入推进地方大部门制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