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印楝油对小鼠的亚慢性经口毒性作用,确定印楝油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毒作用靶器官,取健康小鼠80只,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日9点对各试验组小鼠经口给予177、533和1 600mg/kg的印楝油混悬液(用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与其混悬),对照组则给予533mg/kg的10g/L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90d,停药后继续观察30d。试验90d和120d后分别观察记录各组小鼠的一般临床表现,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心、肝、脾、肺和肾的脏器指数,并对各组小鼠的心、肝、脾、肺、肾与睾丸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90d和120d后,各试验组小鼠的血液生化指标和脏器指数均无明显差异。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给药90d后,印楝油在177和533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的显微结构影响较小,仅仅表现为血管轻微淤血;而在1 600mg/kg剂量下,对各脏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主要表现为细胞变性。停药30d后,各脏器病理改变程度减轻甚至恢复。结果表明,印楝油对小鼠亚慢性经口毒性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77mg/kg,毒作用靶器官为肝、肾和睾丸。  相似文献   

2.
印楝油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和蓄积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良寇氏法进行了印楝油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固定剂量蓄积毒性系数法进行了蓄积毒性试验,以评价印楝油的安全性。在急性毒性试验中,给试验组小鼠灌服不同浓度的印楝油,观察给药后14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及死亡情况,采用改良寇氏公式计算LD50及可信限,测定了印楝油经口给药的LD50。蓄积毒性试验中,试验组小鼠采用固定剂量(1/5LD50)连续经口给药28d后,以蓄积系数评价其蓄积毒性,并对各组小鼠心、肝、脾、肺、肾的脏器系数及饲料利用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印楝油经口的LD50为31.95g/kg;蓄积系数K大于5;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饲料利用率与各脏器系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表明,印楝油属于实际无毒物质,且在小鼠体内几乎不具有蓄积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价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的安全性,为今后系统地研究其药理作用以及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试验依据,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选用80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低、中、高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药物组连续30 d分别灌服18.83 mg/kg、75.32 mg/kg、302.7 mg/kg药物,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系统地评估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各剂量组小鼠精神状况良好,无死亡。试验过程中低、中剂量组小鼠的体重、脏器系数、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而高剂量组小鼠增重指数差异显著(P0.05),长期给药后高剂量组小鼠的脾、肺、肾的脏器系数有显著改变(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液中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性升高(P0.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比值显著性降低(P0.05);高剂量组肝、肾部分细胞发生轻微肿胀,肺间质轻微增宽。提示长期大剂量使用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可能造成小鼠轻微的肝、肾组织损伤。本试验结果提示,烷基三甲铵钙土霉素的毒性很低,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铝灰渣提取物对大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将40只SPF级Wistar大鼠按性别、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大、中、小剂量铝灰渣提取物(AAE)染毒组(依据体重,染毒剂量分别为15.60、7.80、5.20mg/kg)和对照组(蒸馏水),每组10只,连续灌胃染毒28 d。观察染毒前、后大鼠外观体征,取血检测外周血液学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计算心、肝、脾、肺、肾、睾丸及副睾、子宫及卵巢等脏器系数,并对重要脏器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明显减少,体重增长明显减慢;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脏器指数均出现明显差异;AAE大、中剂量组大鼠心、肝、脾、肺、肾、胃、结肠等脏器组织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上述结果表明,铝灰渣提取物对大鼠心、肝、脾、肺、肾、胃、结肠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损伤程度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新三嗪类抗球虫药物纳川珠利的安全性,选用100只昆明小鼠,连续30d分别灌服4.8、19.2、76.8mg/kg的药物,以纯水和空白溶剂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液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系统地评估了该化合物对小鼠的亚急性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试验期间无小鼠死亡,在开始用药1周内,高剂量组小鼠有轻微临床毒性症状,2周后症状消失。试验过程中各组小鼠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高剂量给药后小鼠心和肝的脏器系数明显改变(P<0.05),血液红细胞、碱性磷酸酶、肌酐明显增高和葡萄糖、胆固醇、尿酸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肝、肾小部分发生轻微水样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停药15d后,碱性磷酸酶和尿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纳川珠利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存在肝、肾等轻微损伤的风险,但损伤是可逆的,停药后短期可逐渐恢复,临床使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取临床健康30日龄艾维菌鸡197只,第1期试验分为5组,每组25只,Ⅰ-Ⅴ组饲料中分别添加喹胺醇0、50、100、150和300mg/kg,于给药后20、30和40 d采血测定部分生化指标;第2期试验分为4组,每组18只,A、B、C、D组饲料中分别添加喹胺醇0、250、500和1000 mg/kg,于给药后10、20和30 d采血和剖解测定脏器系数;同时对第1、2期试验各组鸡按同一采血时间,分别取3只鸡的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结果2期试验中50-1000 mg/kg喹胺醇各组鸡尿素氮(BUN)、肌酐(C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指标与对照组无著差异(P>0.05);对试验鸡心、肝、肾、肺、胃、腔上囊等组织学变化无明显影响;脏器系数测定,其试验组与对照组鸡无显著性差异(P>0.05),仅在给药后10d时的肾、30 d时的腔上囊其脏器系数与对照组鸡差异显著和极显著(P<0.05),(P<0.01).  相似文献   

7.
双酚A对雄性小鼠睾丸发育和生殖激素分泌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双酚A(BPA)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损伤作用,将25g左右的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BPA(10、50、100mg/kg)染毒组,每组10只,连续7d对小鼠腹腔注射BPA,对照组注射等量的橄榄油,1次/d,染毒结束后摘取并称量大鼠睾丸、附睾质量并计算脏器指数;光镜检测睾丸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法检测血中睾丸酮、黄体生成素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睾丸重量、附睾重量及其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0.05,P0.01);双酚A组中的曲细精管部分支持细胞与生精细胞分离,生精细胞松散,无规律,各层细胞发生紊乱;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小鼠血清中睾丸酮和黄体生成素的含量逐渐降低,50mg/kg和100mg/kg两个剂量组睾丸酮和黄体生成素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BPA可引起雄性小鼠生殖系统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三聚氰胺急性中毒对小白鼠内脏器官的损害及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将18~22g昆明种小白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口灌喂蒸馏水和不同剂量的三聚氰胺(370、739和1 479mg/kg)。染毒后第36小时处死小白鼠,观察肺等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聚氰胺对肺、肝、脾和肾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病理学观察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小白鼠肺充血,肺泡腔有少量红细胞和炎性细胞浸润。1 479、739mg/kg组小白鼠脾、肝轻度淤血,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和蛋白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各剂量组肾和肺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各剂量组肝和脾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证实,三聚氰胺急性中毒会造成小白鼠肾、肺、肝和脾损害并诱导肾和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9.
将 32只小鼠随机分成 4组 ,包括 3个试验组和 1个对照组。试验组每日分别按剂量4 0 0、80 0、16 0 0mg/kg给小鼠灌服小花棘豆生物碱正丁醇萃取部分 (粗碱 )水溶液 ,同时给对照组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 6 0d后 ,采集心、肝、肾、脾和脑进行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发现 ,肝、肾等实质器官的细胞胞质空泡变性 ,这与苦马豆素中毒引起的病理变化一致 ,表明小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是苦马豆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及体外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试验分体内与体外两部分。体内试验:将10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小鼠,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免疫抑制模型组、总黄酮灌胃试验Ⅰ组[50 mg/(kg·d)]、试验Ⅱ组[150mg/(kg·d)]和试验Ⅲ组[250 mg/(kg·d)]。上述小鼠试验28 d后,分别测定碳粒廓清指数和脏器指数(胸腺、脾)及小鼠血清IL-2、IL-4含量。体外试验: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后,试验分为4组: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作用组(试验组Ⅰ)、沙冬青种子总黄酮+Con A混合组(试验组Ⅱ)、Con A阳性对照组(试验组Ⅲ)、细胞悬液阴性对照组(试验组Ⅳ)。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噻唑蓝(MTT)还原法检测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灌胃环磷酰胺可复制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不同剂量的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胸腺和脾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L-4含量,尤其总黄酮灌胃剂量为150mg/(kg·d)的试验Ⅱ组,可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胸腺和脾指数、碳粒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以及血清IL-2和IL-4含量,与免疫抑制模型组比,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显著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且这种诱导增殖效应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作用剂量呈正相关性。此外,Con A可协同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诱导体外培养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提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可通过促进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的增殖和成熟,改善和增强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