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5年前,为迎接新中国成立15周年,文艺界献上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东方红》一经问世便久演不衰,成为新中国音乐舞台上的经典之作。今天,在共和国喜庆60华诞之际,重温这部红色经典,追寻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令人思绪万千,倍感新中国来之不易。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2.
正1964年10月2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由周恩来总导演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演。《东方红》通过诸多艺术形式,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后又连演14场,笔者有幸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以后又多次看过舞台纪录片。有人说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源自"上海之春",而实际上有更早的渊源。  相似文献   

3.
正"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毛主席,爱人民,他是我们的带路人。为了建设新中国,呼儿咳哟,领导我们向前进。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呼儿咳哟,哪里人民得解放。"这首题为《东方红》,表达全国人民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爱戴和崇敬的红色经典歌曲,虽然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但知道这首歌曲诞生、演变的曲折过程的人并不多。那么《东方红》的词作者,即《东方红》歌词的原创者究竟是谁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总策划、总导演,周恩来为《东方红》倾注了大量心血。所以,看过《东方红》的人,对戏中没有表现八一南昌起义的场面感到不解。  相似文献   

5.
茅文婷 《党的文献》2022,(5):F0002-F0002
1965年3月,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基础上再创作的电影《东方红》开始了拍摄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无论是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排还是电影《东方红》的摄制,都是在周恩来的关怀和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当时负责电影《东方红》摄制的同志想请他题写片名,以留纪念。4月5日,周恩来看到请他题字的报告后,欣然写下“精益求精,后来居上”这八个字。  相似文献   

6.
著名音乐大师贺绿汀,1903年7月出生于湖南邵东县槎江乡马王塘一户普通农家。他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的领域里,辛勤耕耘了一辈子,用生命的乐意奏出崭新的音符,写出了无数支歌。如《四季歌》、《天涯歌女》等电影歌曲;《游击队之歌》、《嘉陵江上》等抗日歌曲;《东方红》、《毛主席来到天安门》、《节日的队伍》、《振兴中华》等讴歌新中国,赞美新生活的优秀作品,深受人民喜爱。  相似文献   

7.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红色经典,参与《东方红》创作演出的文艺工作者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不仅创造出影响深远的经典作品,而且培育出一大批德艺双馨的革命文化人才。五四文化的熏陶、延安文化的影响和新中国文化思想的哺育,是《东方红》人才队伍成长的必要条件;创作演出过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育指导,演职人员的军事化管理训练和社会环境的有力助推,对《东方红》人才队伍成长有特殊的意义。参与《东方红》创作的演职人员在文艺舞台上,持久地展示着革命文化人的形象,持续地发挥着经典文化人的作用。总结思考《东方红》人才队伍成长规律,对于今天文化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1964年9月,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公演。《东方红》这部大型歌舞,以磅礴的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图景,形象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从而成为共和国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东方红》从创作到公演,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耿耿 《党史纵横》2008,(4):52-57
1964年10月,为了庆祝建国十五周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隆重推出。《东方红》从创作、排练到演出,仅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其速度之快、演员之多、气势之恢宏,令人感到惊讶。其实,早在《东方红》问世之前,就有两部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大型歌舞:一部是空军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一部是上海的《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  相似文献   

1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演于1964年,是由一批革命历史歌曲和创作歌曲结合而成的,以歌、舞、诗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概括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东方红》不仅仅是一部壮丽辉煌的中国革命音乐舞蹈史诗,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最具权威的、著名词曲作家智慧结晶的经典巨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东方红》的诞生与周恩来总理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没有周总理的支持和关注,也许就没有《东方红》的上演和巨大成功。每当想起那雄壮、昂扬的旋律,我们的心依旧澎湃激荡……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指导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等文献选载──在《东方红》导演团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六五年一月八日)周恩来第一个问题,指导方针。我们创作《东方红》,总的指导方针是学习和传播毛泽东思想。舞台演出是学习和传播,拍电影是更进一步的学习和传播。能看到舞台...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指导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创作等文献选载──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的几个原则(一九六四年八月一日)周恩来即送刘,彭、罗核阅后,再送邓核阅。这是周恩来在周扬《关于国庆期间演出大型歌舞〈东方红〉问题的请示》上的批示。标题是编者加的。拟同...  相似文献   

13.
熊坤静 《党史文苑》2013,(10):37-42
《毛泽东选集》(以下简称《毛选》)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它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大量出版。新中国成立后两个版本的《毛选》一至四卷,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主要著作。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经过五十年的历史检验,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东方红》以人民革命的光辉历史和毛泽东思想为主题,坚持革命化、民族化和群众化相统一的创作原则和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针,培养造就了一大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优秀人才,奠定了新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我们在文化的意义上思考和研究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对今天的文化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小芳 《党史文苑》2014,(10):44-47
1950年5月1日.新中国成立才半年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就颁布实施了。这部《婚姻法》主张男女婚娴恋爱自由、离婚自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伦理。虽然新中国成立了,秉持婚姻自由理念的《婚姻法》也颁布了,但封建落后的婚姻理念不会随着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实施而立刻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6.
著名歌曲《东方红》,自解放前夕产生以来,早已户晓家知,人人会唱,歌声响彻了全中国。长期以来,关于它的词作者一直署名为“李有源词”。但是《青年文娱手册》一书收入《东方红》时,词作者署名却为张松如,即公木。这是怎么回事? 关于这首歌曲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的真实词作者又是谁?近年来,笔者有幸与我国当代著名诗人、吉林大学教授公木多有接触。在1992年7月2日和17日的两次接触和谈话中,公木向我介绍了《东方红》这首歌曲产生的真实过程。 《东方红》歌曲的产生是由《移民歌》开始的。1944年春,一支陕北移民队由葭县出发经延安去南泥湾。这支移民队队长李增正是李有源的侄子,他俩都是陕北著名歌手,李增正更擅长编歌。在移民队行进途中,李  相似文献   

17.
1964年国庆15周年之际,首都文艺界隆重推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周恩来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来的。这部有3000多人参加演出的大型史诗,融歌、舞、诗于一体,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壮大和发展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提起《东方红》,当年参加这部史诗创作和演出的文艺工作者们都不约而同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周总理是《东方红》的总导演。”然而,当我们今天打开历史案卷重新审视这部史诗诞生的那段历程时,人们将会发现,周恩来对《东方红》倾注的心血及其所折射出来的意义,远非一般纯粹艺术…  相似文献   

18.
《东方红》,我心中的歌□胡键“东方红,太阳升……”我是属于唱着《东方红》歌曲长大的一代人。那歌词,那旋律,已渗入我的心灵深处。记得在前几年下岗后,我凭着坚韧的努力,到广东一家合资企业的分公司任了经理。每个月台湾老板都要宴请高级员工,意在沟通彼此之间的...  相似文献   

19.
读刊卡片     
《东方红》诞生于抗战时期的延安,当年鲁艺的文艺人说,李有源并非唯一的词作者。 当时,李有源编了个《移民歌》,总共9段。第一段歌词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生存,呼儿咳哟,他是人民大救星。用的是陕北民歌《芝麻油》的曲调。但是在李有源之前,一个叫李锦绮的小学语文教员  相似文献   

20.
现任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高校摄影协会协会理事美术作品:2008《5.12新娘》入选“震不垮的中国”赴新加坡四川艺术家作品慈善艺展。2009《歌声满过山谷》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代周年四川省美术作品展、四川省美术馆油画提名展。2009《母爱》入选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代周年成都市美术作品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