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史称“庐山会议”。 在庐山会议初期,毛泽东跟贺子珍曾在庐山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2.
黄运果 《湘潮》2014,(9):18-21
新中国成立后,黄克诚曾受命担任山西省副省长。在山西短期内的意外驻足,是其人生两个低谷阶段(1959年庐山会议挨批和“文革”中再次遭灾)的缓冲期。1959年中央召开的庐山会议期间,彭德怀上书毛泽东,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被称为万言书)。毛泽东将信印发与会人员后,外交部副部长张闻天、总参谋长黄克诚、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等表示支持彭德怀的看法。对此持不同意见的毛泽东主持庐山会议对彭德怀和黄克诚等人进行批判斗争。  相似文献   

3.
舒云 《党史博览》2009,(2):25-26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黄克诚被错误地划进彭德怀“反党集团”中。在1959年8月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吴法宪揭发黄克诚“本位主义”。不过连吴法宪自己也没有想到,“本位主义”竟成了黄克诚贪污一万两黄金。黄克诚一向两袖清风,他坚决为自己辩护。198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58号文件《批转总政关于黄克诚同志的复查结论》,彻底否定了“黄金案”,为黄克诚恢复了名誉。  相似文献   

4.
俞国 《党史天地》2008,(5):15-18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中共中央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统称庐山会议。毛泽东认为,经过八九个月的紧张努力,“共产风”、“浮夸风”、高指标和瞎指挥等错误得到了初步的遏止,形势已经好转。  相似文献   

5.
1959年的庐山会议错误地将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定性为“反党集团”,这一冤案还牵连到洪学智将军,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6.
对《1959年庐山会议是纠“左”的吗?》一文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府新论》1994年第5期发表了任全才同志的《1959年庐山会议是纠“左”的吗?》一文(以下简称任文),对庐山会议前期是纠“左”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质疑,“从四个方面说明庐山会议前期不是反‘左’,而是反右”。任先生在《1959年庐山会议纠‘左’问题刍议》一文中提出了同样的观点。笔者拜读后受益非浅,但觉得有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任文的标题缺乏针对性,并与他所要论证的问题不符。 庐山会议是对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八中全会的统称。学术界一般把它分为前期(7月2日至15日)、中期(7月16日至8月1日)、后期  相似文献   

7.
1959年“反右倾”整风运动曙初1959年8月,中共中央庐山会议发动了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的批判,并决定在全国开展"反右倾"斗争。中共湖南省委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于当年8月至翌年3月,在湖南全省组织开展了以"反右倾"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整...  相似文献   

8.
禹丁华 《湘潮》2004,(1):62-62
湖南省档案馆现今保存着丰富的“反右倾”运动档案材料。其中有一份中共湖南省委工作会议印发的文件,内容为会议重印周小舟1959年8月13日在庐山会议上给毛泽东的信,文后附有信的原稿影印件22页,文件开头用黑体字印有编者按:“……这封信在发出之前,经周惠同志作了修改。”此信主要是把他在庐山会议前后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及相关人员的交往以及他自己的思想状况向毛泽东作汇报。重要内容有:与彭德怀的来往和谈话经过;与黄克诚的关系;与张闻天的一次谈话;与李锐的关系;与胡乔木、杨尚昆的谈话;自己的思想状况和严重错误等。 这是一件十分珍贵的档案文献。1959年的庐山会议,已经  相似文献   

9.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黄克诚同志(1902-1986)以刚直正派、讲真话、讲实话而著称。他一生历经曲折坎坷,几十年间,虽然遭受过许多次错误的批斗,但他却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信念,为真理敢做敢言。他的正直与胆量在党内外有口皆碑。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只要是出以公心,就应该敢讲话”。在庐山会议上,黄克诚明知唱“反调”不会有好结果,但他还是要说真话1959年的庐山会议黄克诚本来没有参加,他是后来被毛泽东的一个电报召上庐山的。黄克诚一到庐山,就感到气氛有些异常。有人隐约地对他说,毛泽东对那封信很不满意,彭德怀可能要挨批。毛泽…  相似文献   

10.
37.庐山会议——反左倾庐山会议召开进忠言彭德怀蒙冤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庐山会议”。会议主题开始是以纠正已经出现的“左”的苗头为主,所以毛泽东要求大家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前提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7月14日,国防部长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后,会议的气氛就发生了变化,从纠“左”变成了反“右”。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并在政治局常委几个同志中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小组讨论中,有些人说这封信夸大了错误,低估了成绩,有埋怨泄气情绪…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先后在庐山人民剧院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通称为庐山会议),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上有庐山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多位中共领袖人物旧居。  相似文献   

12.
正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先后在庐山人民剧院召开了三次重要会议: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中共八届八中全会(后通称为庐山会议),1961年8月23日至9月16日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8月23日至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庐山上有庐山会议旧址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彭德怀等多位中共领袖人物旧居。  相似文献   

13.
近阅谢春涛所著《庐山风云:1959年庐山会议简史》一书(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书中第60页里写道:“他(指毛泽东──编者)还手书李白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并在末尾注明:李白《庐山谣》一诗中的四句。登庐山望长江,书此以赠庐山常委诸同志。”事实上,毛泽东题写李白这四句诗的时间,是在1961年第二次庐山会议期间,并非是1959年第一次庐山会议时。末尾为“书此以赠庐山党委请同志”,而非“庐山常委诸同志”。1961年8月对日至9月16日,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中央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14.
在1959年7、8月间的庐山会议上,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对1958年以来产生的“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见。7月23日,毛泽东讲话指责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之后,会议对彭德怀等人进行错误的批判,并开展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反党集团”的斗争。这一历史事件,几乎是妇孺皆知。然而,lop年6月彭德怀再呈中央“八万言书”,以及这封长信的历险过程,却是鲜为人知。彭感怀说:我最快刀岁的人了,不能把卖国贼的罪8背到格村里去l我要把自己的一生都写出来,让历自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5.
刘贵军 《湘潮》2012,(8):7-11
黄克诚是我党我军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同时.黄克诚一生为正义而坎坷.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批判、打击,甚至被审查关押,庐山会议后更是蒙冤20年之久。黄克诚一生与许多同时期的领导人相知相交,陈云也是其中之一.两人前后交往合作几十年.可谓交往情深.至真至诚。  相似文献   

16.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17.
1959年7月初,庐山会议召开,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的黄克诚留在北京关照军委的日常工作。 会议开了半个月后,黄克诚却接到了去庐山参加会议的通知。他于7月17日赶到了庐山。 黄克诚到达庐山那天,与会人员已按照要求开始讨论彭德怀的信件。毛泽东让黄克诚上庐山,显然希望黄克诚能对彭德怀进行说服与批评,让彭德怀认错。这一点黄克诚心中也是明白的。在19日开的小组讨论会上,黄克诚却支持了彭德怀的  相似文献   

18.
两个上将都成了"军事俱乐部"成员 1959年的庐山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的两次重要会议的总称:7月2日至8月1日是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8月2日至8月16日是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相似文献   

19.
近二十年来庐山会议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史学界一般把1959年夏中共在庐山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7月2日至8月1日)和八届八中全会(8月2日至16日)总称为庐山会议。庐山会议本来的议题是继续总结1958年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左”的错误,即按照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中央已定...  相似文献   

20.
30年前的1959年,中共中央于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举行政治局扩大会议,接着于8月2日至16日又举行了八届八中全会。这两个会议,因先后在庐山接连召开,故人们习惯地以庐山会议作为总的称谓。与此同时,江西党校的一场大辩论也在炽烈进行,并且引起了正在庐山主持会议的毛泽东同志的极大重视,受到了他的高度称赞。岁月流逝,30年荏苒而过,对于庐山会议的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