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教育体系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高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全过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逻辑旨归基础上,剖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围绕思想认识、实践锻造、分类指导、评价反馈等方面,系统化打造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探索完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邹伟建 《学理论》2009,(15):240-243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指导当前和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学习并落实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高等教育的第一位,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教育与管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艰苦创业和法纪教育;努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实践教学为阵地,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完善思政工作考评制度。  相似文献   

3.
微博的运用是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传播、工作方式、工作领域的延伸与扩展,是信息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高校适应时代发展,改进和完善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应当积极探索微博在思政育人当中的影响,积极引导,从注重舆论引导、加强队伍建设、营造校园文化等几个方面推进微博的育人功能,开创高校思政教育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广泛运用,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主体间性理论的引入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实践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通过对陕西某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应用模式和操作方法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亟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互意识,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模式,丰富网络互动交往的对话内容,开展系统的网络媒介教育,注重网络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从而建立教育效果评估长效机制,增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实效,促进师生思想道德的和谐共生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遵循主客体认同相结合规律,构建思政课教学良好开端;遵循知识传授与价值观教育相结合规律,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完美结合;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规律,让思政课焕发蓬勃生机;遵循量变与质变相结合规律,培养青年学生在思想升华中"精神成人"。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科学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2)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重形式、轻效果,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互动等,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展方向脱离现实需求,高校行政化趋向严重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在高校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只有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灌输式"与"实践式""传统式"与"现代式"以及"单向式"与"双向式"相结合才能推动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分析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探讨思政课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网站一方面要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城"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7,(8)
青年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对象。要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马克思需要理论为指导,正确认识和把握其现实需要。目前,这一工作中仍存在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失衡、精神追求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青年教师利益表达机制之间的错位。对此,要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以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挖掘教师团队潜在功能以生成思政工作强大合力,完善高校良法与良境以提升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9.
张陶然 《学理论》2010,(29):213-215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网络时代,我们应努力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构建一个趋利、避害相结合;监督、引导相结合、教育、服务相结合、网上、网下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五结合"教育模式,以期在网络背景下更有效地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是大学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政治工作的创新,希望能够为高校的思政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网络使得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便捷,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网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必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不但是自身的发展要求,也是党和国家交给思政工作者的重托,只有利用好网络,才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高等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思政课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思政课教育的成效成为考察思政课教育的重点指标,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就摆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6,(11)
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系统地回答了在当前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目标、要求、途径、原则与方法等,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人文关怀,常抓不懈;高校应把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摆在突出位置;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学应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高校思政课要把培养有道德、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4.
邓文锋  张道明 《学理论》2010,(17):227-228
逆反心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逆反心理的存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大阻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现象及原因,探讨消除或者纠正其逆反心理的对策,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远靖 《学理论》2014,(2):273-27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塑造功能、文化传播功能,以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渗透功能决定了思政课是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阵地,而要顺利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受教育者的特征出发,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5)
目前,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还存在早期教育乏力、存在认识偏差、教师驱动不够、校园文化不浓等问题,这都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对此,应科学确定其目标,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实基础;提高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提供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障;创新授课教师激励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推动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营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崭新、纵深发展的视角,比如,指导高校思政教育的发展理念、内涵与要求。期待高校能够深刻学习领并且积极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积极指引高校大学生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观,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更高层次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7,(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新媒体背景下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教育对象的特性,决定了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必须提升,才能应对新媒体给思政课教学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思政课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策略提升教学能力,如建立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改革和创新教学手段、增加思政课教师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媒介素养等。  相似文献   

19.
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受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毕业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自卑、依赖和实惠等心理,加上毕业生常外出实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缺位现象。因此,需要运用心理学规律、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结合思政理论课和"潜课程"的作用,进一步做好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3)
近年来,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变化要求高校要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美育以感染人心、深入人心的理念和特征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式等。高校应将美育运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打造二者融合的格局、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合力制度和营造氛围和环境等策略来发挥思政教育中的思想引领、塑造完美人格等功能,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