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芸 《学理论》2014,(8):235-236
"组织课堂"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发挥自身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达成学生的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组织良好的课堂具有以下特征:课堂教学逻辑清晰,教学结构优化;课堂常规良好,课堂调控有力;教学语言精确简练,生动丰富,富有感染力;教师肢体语言恰当得体,富有成效;课堂氛围和谐积极,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组织课堂的对策如下: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课堂调控能力,确保良好的课堂常规;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应学生的需求;运用各种语言,进行积极的课堂关注;提高教学水平,让课堂富有吸引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MOOC的兴起催生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了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促进了现代信息技术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融合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目标,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思政课传统课堂,采取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深化与完善,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相关论述为指导,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传统教学优势相融合,促进线上教学和线下研讨紧密结合,完善"混合式"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促进"混合式"教学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3.
思政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主导者,担负着向学生传播国家意识形态以及执政党政治理念和政治意图的特殊使命。但在这个信仰松动、价值日益多元的转型社会中,加之高校重科研轻教学,重非思政课轻公共课的整体教育氛围,思政教育和思政教师群体所面临的挑战非常突出。以985高校思政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总结出当下思政教师群体所面临的整体性的职业"危机",从中透视出思政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并且以研究结论为依据,探究了思政教师职业困境的原因,提出了改善思政教师职业心理现状的相关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24)
积极心理学侧重于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挖掘人的内在潜能。目前高中思政课的氛围特别是民主氛围的营造不容乐观,而民主氛围的重要性又十分显著。通过积极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培养高中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积极的人格与品质培养激发高中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积极的组织系统优化高中思政课的环境,从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高中思政课,引导课堂民主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正"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实施高校思政课有效性教学设计改革,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设计思维,立足于调动师生双方的主体性精神,侧重于提高师生双向受益度和喜爱度,推行感性化、专题化、个性化、网络化和精品化教学设计改革,切实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武香兰 《学理论》2010,(1):171-172
本文通过对"如何评价毛泽东晚年错误"问题的课堂讨论教学实践活动,认为思政课教学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互动式教学法。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它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7.
姜春英 《学理论》2013,(24):305-306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作为专业培养应用型旅游人才的高职院校,探索与旅游专业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模式,以期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的从业要求,思政课的教学重点着重围绕关于正确的职业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展开;开展思政课的途径主要有课堂实践教学(课堂主题讨论、角色模拟)和课外实践教学(期末汇报演出、社会参观调查)两种。  相似文献   

8.
桂捷 《学理论》2014,(20):234-235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和延伸,探索形式多样的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课堂实践教学组织应主题具体明确;精心准备;以学生为主体;及时总结反馈。  相似文献   

9.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研发的一种智慧教学工具,通过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Power Point和微信,覆盖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新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现代化网络载体,多采用混合式教学,而"雨课堂"就是混合式教学中网络载体的最新实现形式。通过探讨"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上的运用模式及存在问题,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7)
"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为进一步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讲授,更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成长,才能更好地体现该课程的科学价值。但在现实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致使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探索适合本课程特点的实践教学路径已成为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1)
思政课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落实思政课的实效性对国家和学生个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衡量思政课实效性的依据。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足、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素质等因素影响思政课实效性。为此,应创设各种活动任务;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征服学生;用师生间的和谐情感打动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服务于思政课教学。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2)
大班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大班教学在课堂组织、人数控制、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存在影响教学实效性的问题。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思政课大班教学的实效性思考如下:建立有序的课堂组织;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之下,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互联网+教育"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对传统思政课堂的影响力造成极大的冲击。如今,高校思政教学应顺应"互联网+教育"的时代潮流,不断革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教师中心论",充分利用好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得高校思政课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相似文献   

14.
陈文豪 《学理论》2011,(8):233-234
当前,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但前期的案例教学还停留在面对全体高校学生的共性研究上,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主要研究思政课案例教学专门化的问题,针对音乐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探讨音乐院校学生的特点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找到新的突破,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应重视科学理论与知识的讲授,重视学生社会主义思想觉悟的培养和高尚道德情感的体验,这就必须坚持情感教育,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供落实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其次课堂教学中抓住一个"情"字,发挥好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最后,以活动为载体,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思品课德育实效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分析高校思政课网站和大学生思政教育,探讨思政课网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的、内容、方式、评价等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网站一方面要占领网络阵地,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长城"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17.
张雪梅 《学理论》2012,(28):219-220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生自身素质、教师等因素影响下,学生对思政课兴趣不浓,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因此,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图从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融洽师生关系、完善考评机制等方面着手以期提高中职学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教学正在发生的从"思政课教学+互联网"向"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转变,根源于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革命。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思政课教学,并作为底层思维促进着"互联网+思政课教学"的实现。教学APP、Mooc使思政课教师从标准化知识的重复讲述中解放出来,3D、VR和AR技术带来还原现实、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的课堂效果,但也同时带给思政课教师"被替代"焦虑。新媒体技术使思政课教学具有了无限可能,但也造成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失衡。"AI+思政课教学"正在兴起,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教师在未来会面临智慧课堂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新的适应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春风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正在向我们走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利用各种条件创设多样化的信息环境,营造和谐的信息氛围"。和谐课堂,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争取的目标,更是每一位学生所期盼的。本文通过提出构建和谐信息技术课堂的方法与途径,借此来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课堂的调控能力,也让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善思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5,(23)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辅导员与学生间良好的信任关系能够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与前提,辅导员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提高沟通协调能力,灵活运用沟通方式和策略,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构建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良好、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