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一个有高度的专业知识的人,但没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是一个残缺的人。目前我国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太理想,对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产生了不良影响,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从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意义,以及如何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何骏 《学理论》2009,(21):179-180
人文素质是新时期新型有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存在欠缺,成为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文章结合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现状,以深化《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为指归,论述了提高他们人文素质的必要性,提出了有效的提高途径。  相似文献   

3.
1994年以来,我校着眼于工科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项面向对世纪的教学改革课题,以文学院为依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研究与实践。我们组织若干研究小组,分别研究了五个课题: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意义,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现状,高等工程教育中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基本规律,文化素质教育和大学德育的关系。通过研究,我们对理工科学生的文化知识、科学知识以及思想素质、情感趋向、价值观念、是非观念,对国外人文教育的状况、特点等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很多理工科院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科技、轻人文的现象,学科迅速分化并向实用方向转变。在这种教育风潮面前,人文精神逐渐失落,人文学科几乎成为科技教育的一种点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思想境界低下,审美能力弱化,缺乏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探索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对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29)
古诗词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现状调查,提出在校园推广古诗词学习的建议如下:应建立多种有效的载体开展古诗词学习;适当增加学生阅读欣赏古典诗词的时间;要开展学习古诗词常态化行动,设置公选课和专门学习小组。品味古诗词的创作意境和文化内涵对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薇 《学理论》2014,(32):237-238
当代理工类高等教育教学,往往偏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当有效引导理工科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学生社团这一第二课堂活动平台,积极参与,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营造大学校园良好的人文艺术氛围。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20,(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当代价值值得每个人去深入挖掘。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形成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探讨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培育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路径,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秦泽峰 《学理论》2012,(18):177-178,219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轻视和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分离的情况在我国高等学府,尤其是理工科院校较为常见。文章从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发挥德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功能、促进学生社团文化辐射能力的形成、加强高校自身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与改善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最后实现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0.
贾萍萍 《学理论》2012,(23):206-207
提升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即为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当前形势下,理工科女大学生是女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如何构建理工科女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型理工科女大学生,值得思考。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探索,根据女大学生需求,量体裁衣,为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大学生成长图表》等系列图表,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培养理工科女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呈现着多维矛盾,即: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内涵认知肤浅性,专业学习重要性与传统文化学习消极性,西方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强势性与传统文化作用的弱势性。在大学生与传统文化若即若离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应积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代冰 《学理论》2012,(1):126-128
全球化经济时代需要具备综合竞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专业知识过硬,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内涵修养和文化知识储备。面向理工科大学生开设的国学课程是对其知识体系的有益补充,是提高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基于理工科学生的知识背景,国学课程的内容设置需要遵循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指导实践为根本、以塑造正确价值观为核心的理念,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熏陶是贯穿当代大学生人文修养塑造的始终。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与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当代人的心智。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精神成果的浓缩,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良好媒介,对于建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向价值。文章诠释了传统文化教育的涵义及精髓,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与大学生道德的角色紧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实现探讨有效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于晨旭 《学理论》2012,(1):133-135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发展,也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尝试对一所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了人文素质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602份,调查数据具有真实、可靠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校学生存在忽视人文课程,未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等现象,最后从可行性的角度提出人文课程合理化、社会实践具体化等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6)
大学生学校认同感、归属感,是指学生对大学校园环境、高校的学习生活、学生自身参与学校的各种学术活动和科研实践,以及大学生在与高校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产生对学校历史、文化传统、人文气息、科研成果的自豪感。同时,受到高校文化气息及管理制度的熏陶,使得学生对自己内在价值的判断和评估,从而产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群体高度认同的一种归属感,并在行动上自觉维护学校的荣誉,即使离校后始终对学校的文化传统保持忠诚。  相似文献   

16.
李晔  霍曙光 《学理论》2015,(2):194-195
"红色经典"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等精神品质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其本身的教育价值对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理工科大学校园的文化建设存在着多种问题,"红色经典"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如下:改变教育理念,加强课堂文化建设;培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红色教育资源加强理工科校园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魏伟 《学理论》2010,(2):181-182
针对理工科院校学生自身人文素质偏低的特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提高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益探索。理工科院校可以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等方面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周文质 《学理论》2013,(23):285-286
面临新世纪对人才素质需求结构的变化和迫切要求,在理工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实施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特征的科学精神的人才是一项十分艰巨而迫切的任务。通过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科学与人文融合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真理执著追求的意志、健康的人格品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群  乔秋敏  宋士华 《学理论》2012,(35):168-169,212
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高校教育,借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值得不断探寻。古老书院千余年发展积淀历程中所承载的文化精华,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品性修为,与现代大学的教学目标一脉相承。古代书院的教育环境、教育理念和教学精神等等对于现代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文丽  刘德林 《学理论》2011,(10):58-60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充满向往与崇拜,影响了其他文化的学习和接受;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途径,是人们学习和锻炼政治技能的渠道,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政治参与提高社会实践和政治技能,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本民族文化社会化的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克服传统依赖与现代化迷失两种心理,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