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自 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始 ,到 1983年正式废除人民公社体制以来 ,村民自治的民主化制度安排 ,改变着乡村政治生活的传统秩序 ,农村社会正在经历着意义深远的全面变迁。在这一背景下 ,农村问题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 ,形成了以制度创新和组织变迁为理论重心的研究趋势 ,其中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对象的当代中国乡村政治研究尤其值得注意。研究者或以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作为分析框架 ,把人民公社制度的废除视为国家政权对农村深度介入的结束 ,把村民自治的兴起视为农村社会自主发育的开始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 ;或以…  相似文献   

2.
王晓艳 《学理论》2009,(27):168-171
社会的转型给农村传统家庭关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本文以余丁坝村为个案,将农村现代家庭关系的变迁纳入社会变迁的视野来考察。通过分析认为,农村传统家庭关系中,父权夫权制逐步瓦解,家庭关系从主从型逐步过渡为平权型。  相似文献   

3.
刘颖 《学理论》2014,(3):180-181
中国传统家训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德育思想精华,然而,这些传统在近现代社会逐渐发生变迁,探求其变迁的家庭、社会原因,对于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庭结构核心化发展、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传统家庭父子伦理观的变革、母亲解放运动等因素都是中国传统家庭德育现代变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赵晓峰  钟琴 《青年研究》2012,(1):83-93,96
权利二重性是理解30年来农民自杀率变迁逻辑及其区域差异现象的重要理论视角。其中,权利启蒙论认为,分田到户以来,市场改变了资源的代际分配结构,农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被启蒙,农民的行为逻辑逐渐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从而引发了农民家庭权力结构和家庭伦理秩序的适应性调整,使农民自杀现象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凸显。权利规约论认为,农民的权利表达一旦失去有效的规约机制,就有可能在农村社会形成不利于老年人的自杀秩序;而如果能够得到村庄内部结构性力量的有效规约,农民代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就会在新的水平上达成均势状态,农民的自杀率随之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9,(11)
快速发展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城市化,使得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打破了传统乡村社会的封闭性和不流动性,促使了乡村社会的转型;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家庭核心化、少子化。农村社会的变迁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双重叠加,使得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和挑战。本文从"后乡土"的视角审视农村养老问题,发现其表现的新动向,探索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十年前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促他农村经济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随着农村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变迁,农村的社会群体在分化,在体制改革下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在改变,农民社会职业在变化,农民的角色地位在演变,价值观、生活态度、自我意识、习惯这些心理因素也在变迁之中。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免使农村青年在扮演各种社会角包时出现某些困境和冲突。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代际关系视角下的农村家庭养老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克 《学理论》2009,(26):29-30
农村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是目前我国农村主流的养老方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代际关系在社会变迁过程中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家庭养老体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宗法伦理秩序的主导下,近代中国传统治国理政思想具有等级秩序优先的特点,但社会的变迁和民众认知的提升,使得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呈现固守、批判与创新并存的局面。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对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进行研究,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是兼具宗法身份特征与契约规则意识的二元社会,近代中国治国理政思想的变迁在本质上是传统宗法伦理秩序解构和近代契约规则秩序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终结了传统治国理政思想的唯等级秩序论,转而注重国家的多维度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中国很多传统村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变迁村庄在城市文化的侵蚀下显得落寞。在文化民生建设的大背景下,变迁的村庄文化可持续发展困境重重。从分析传统村庄的变迁入手,针对村庄变化的实际,指出社会转型期农村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提出农村文化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婚姻消费变迁中女性地位及作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 《学理论》2010,(20):27-28
文章在田野调查所获得资料的基础上,从农村婚姻消费变迁的视角,探究女性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转变,及其在婚姻消费变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6)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农村的家庭功能发生了变迁。文中的调查点中卫社区由于大量土地被征用,因此农村家庭的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生育和赡养功能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的生产经营功能更多地从农业转移到其他方面,生活消费的功能已经从仅仅解决基本生活需要转变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及娱乐、休闲、学习等多方面的需要,农村的家庭的生育功能及赡养功能均呈现弱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刘玉洁  龚继红 《学理论》2013,(12):67-6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进入转型时期,社会变迁引起了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我国传统家庭代际关系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社会转型时期我国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所产生的社会问题,如"家庭养老、老年人责任重大、代际伦理道德丧失"等,对社会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新时期的家庭代际关系将怎样发展,将在下文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收入相对较低、老年人口占较大比重的农村,由于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步弱化、老年人口自我养老保障不稳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原有的农村养老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应通过加强家庭养老观念的约束、优化税收结构、提供经济补助等一系列途径建立一种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农村养老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晶  郭乔冬 《学理论》2013,(17):60-61
孝文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成为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重要文化根基。受各因素的影响,目前孝文化遭到冲击,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由于我国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这就决定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家庭养老仍将是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因此,要切实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就应该弘扬传统孝文化,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优势,鼓励、扶持符合我国传统孝文化,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家庭养老,真正让家庭成为农村老人安度晚年的稳固后方。  相似文献   

15.
潘鸿雁 《青年研究》2007,(12):35-41
本文以定州为例,考察了在制度变迁与定州农村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制定外出打工策略并实践的过程。家庭成员从自身的位置、角色出发,积极调适和建构一种新的家庭关系去适应这一策略,适应变迁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后乡土社会改变了乡土社会封闭、固定与坚持的传统,属于农村经济、政治与思想转换进程中的过渡性阶段,需要逐渐寻找自己生存的法治根基。当下农村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变中遇到了市场机制缺乏、民主政治根基薄弱、农民法治意识落后等现实阻隔。在推进法治进程中,应当以当下后乡土的现实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和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理论与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价值目标包含秩序、效率和公正。秩序价值对改革开放前的两次农地制度变迁施加了主导作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孕育过程证明了国家治理必须兼顾秩序、效率和公正。由于改革的渐进性和深刻的历史成因,农地制度一定程度上阻滞了要素供给,加剧了农业领域供需两端的结构性矛盾。均衡化的国家治理价值目标结构指引下的"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完善要素供给,各地对此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通过总结地方经验和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上,发现农地制度改革应该强调政府的供给基本公共服务、吸纳农民改革意见、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和拓展流转服务市场的职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整体谋划应从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结构着眼,从政府具备对改革的支配性地位的体制背景出发,通过政府职能的主动转变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农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作为一切人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迁。农民工是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时期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变迁的特性。社会变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放任主义的自然变迁,一种是体现人的意志的规划性变迁。将农民工纳入规划性变迁中,有助于改善其生存状况,使之成为社会变迁的有机组成部分。纵观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农民工在规划性社会变迁中由消极限制到积极保障,一方面反映了农民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要求通过国家规划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民工作为一个特有的过渡性社会群体最终趋于消失。  相似文献   

19.
探讨农村"老实人"光棍群体的形成机制,对维系乡土秩序的和谐与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社会结构层面上,阶层分化使"老实人"个体及家庭在经济分层与社会交往中处于弱资本量状态,组织结构的个体化使"老实人"群体进一步丧失了家族的保护机制;在价值观念层面上,电视文化、婚姻媒介、村庄舆论等现代性因素将"老实人"形象不断地刻板化,对其构成文化排斥,使该群体加速滑向婚姻市场底层。"老实人"光棍群体的形成,需综合考虑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层面的结构与文化变革。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2)
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有专家学者预测这种趋势将继续推进。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改变了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也在逐渐弱化。为了使农村未来的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参保对象的积极性;加强相关制度的完善与配套,使新农保制度惠及每一个农民;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认知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重视孝文化建设,在倡导政府养老的同时强化家庭养老的作用,真正使农村的养老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