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天津加强社区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彦 《求知》2012,(7):31-33
继工业化之后,城市化目前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强大动力。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也是加强社会管理的基础环节。天津以"三改一化"(即农改非、村改居、集体经济改股份制经济和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镇化为农业产业化创造了条件,农业产业化为农村城镇化提供了支撑,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联系.两者的协同发展,可以形成要素集聚效应、市场培育效应、产业优化效应和经济催化效应,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强化区域性城镇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并加强配套制度改革,是实现两者协同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4)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很长的一段发展时期内,我国工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业的支持来推动。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相反,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缺乏资金支持,导致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严重滞后。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工业反哺农业推动我国新农村建设,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找出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建设出现的问题,从而指出如何加强我国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罗顺英  王继辉 《学理论》2010,(22):17-18
衡阳农村名胜古迹和环境保护的实施对策主要是:发展衡阳农村经济,加快衡阳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保护好衡阳农村饮用水源地;对衡阳农村生活污染进行治理;禁止工业和城市污染向衡阳农村转移;加强衡阳农村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控制衡阳农业面源污染;积极防治衡阳农村土壤污染;加强衡阳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加强衡阳农村环境监测和管理;加强衡阳农村文化建设,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农村城镇化必须包含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同构化倾向”、乡镇成人社会衰落、村庄消失速度加快、政府职能缺位与错位等问题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为此,需要通过合理定位和规划城镇发展类型、推动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的努力,推动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健康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传统的乡村共同体作为农村社会的主要结构正经历着一场潜在的变迁,因为城乡之间人口的大量流动,传统共同体正逐渐演变为两地社会.剖析两地社会,对下一阶段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今后的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做好小城镇建设、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建立农村社会关怀机制、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城镇化经验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推动农村进步、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化空间布局不合理和城镇产业缺乏集聚效应等突出问题,严重阻碍了城镇化的发展。本文以四川为例,深入分析四川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进四川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四川及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宋亚平 《理论探索》2015,(1):10-12,22
城镇化是多种要素向特定区域集聚的过程,特别是经济要素和人口要素,其本质是人的城镇化,是产业上实现从事农业向从事包括工业和服务业在内的非农产业的转换,从居住和生活方式上实现由农村向城镇空间的转化。推进城镇化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十分重要,但它不应是城镇化的源动力,城镇化建设和"三农"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函数的性质。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引发了包括农业经济比较效益低、农村社会治理状况堪忧、土地城镇化大于人口城镇化等诸多问题。推进城镇化的健康发展,首先要明确认识,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实事求是,从具体实际出发,精心绘制城镇化建设的"路线图",在此基础上稳步推进其朝前走。  相似文献   

9.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山西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省份,发展小城镇对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加快我省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思路是:推进小城镇建设的体制创新,加强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明确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加快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注重小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空心化"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出现的特殊现象。农村"空心化"导致了农村凋零与土地浪费、粮食生产堪忧和农村社会管理困窘等。农村"空心化"产生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元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是"时空压缩"阶段表现出的特殊现象,其与城镇化快速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凸起,市场经济下"用脚投票"等密切相关。加强农村"空心化"的综合治理,需辨证地看待城镇化与农村建设的关系,树立农民是职业的理念,保障农民作为职业的利益,不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资本下乡,对农村实行撤并整治。  相似文献   

11.
黄玉昌 《学理论》2012,(19):36-37
加快我国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有助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有助于解决当前的三农问题。而提高城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就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思想认识上加强城镇化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三坚持"。  相似文献   

12.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进入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双重转型的新阶段,城镇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布局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建设,相对滞后于全国水平,大城市不多,中小城市数量有限且布局不合理,在城镇化进程中,必须转变思维,创新机制,抓住重点,抢占发展优势,以县城建设为抓手,推动县城向中小城市迈进,提升中西部城镇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婚龄人口性别比失调导致农村男青年择偶难,近年来在一些欠发达农村地区出现了男青年"婚姻移民"现象。从城镇化的角度来看,农村男青年大量婚姻移民似乎在客观上大大推动了当地城镇化。但是,这种"城镇化"是一种被动的、激进式的城镇化,对城镇的接纳能力构成了挑战,而且是以贫困农村地区经济贫困的加剧以及农村家庭的代际剥削为代价的,客观上抬高了城镇的房价,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为此,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县城配套制度与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接纳能力;加强对婚姻移民的扶持和培训,加快其从农民向市民转化;加快乡镇的城镇化步伐,减轻县城人口压力,降低男青年婚姻迁移成本;关注迁出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处理好婚姻移民迁出后的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建春  王英 《学理论》2010,(27):105-107
当前苏州的城镇化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城镇化质量仍然存在着认识不够明晰、城镇规划欠缺整体性和个性特色、城镇行政管理体制及功能尚不完善、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方面问题。因而,文章从提高思想认识、完善城镇规划、加强农民培训、优化产业结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职能、健全城镇功能等角度探讨了推进苏州城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未来五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把城镇化列入"一统三化两转变"的重要战略中。重庆的渝东北和渝东南两翼农村,是重庆市推进城镇化的薄弱环节。对此,笔者认为,要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对两翼农村城镇化重要性的认识;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推进两翼农村城镇化快速发展;要强化落实,以政策法律制度保障两翼农村城镇化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新颍  董伟武 《学理论》2012,(10):25-26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农村作为经济、文化、意识相对落后的地区在进行社会管理创新中必须要通过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改善农村环境等措施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柳江县"六民工作法"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中找到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上海郊区农村的村落形态、就业构成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社区的管理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既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工作机制上有所创新,又需要党校、行政学院在推进对农村党群工作者教育培训工作过程中积极进行新的探索,调研培训需求、调整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以适应当前城镇化迅速推进背景之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使得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力有所提高,农村党群  相似文献   

18.
郭毳 《行政论坛》2003,(6):77-78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小城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标志着我国小城镇的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为与农村相比,城镇具有许多优势,最根本的一点体现在“积聚效应”上。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针对农村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促使城镇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的最大问题莫过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问题。只有通过积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进军非农产业 ,发展民营经济 ,着力推进城镇化发展 ,加强技能培训等措施 ,合理有序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率 ,增加农民收入 ,真正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转型发展与创新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适应经济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主要动力。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数以亿计的农业转移人口从农村流向城镇,推动着社会结构转变。但随之而来的是城乡差距日益拉大,城市拥挤,资源、环境等社会矛盾日益突出,使得传统城镇化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这对城镇化发展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在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环境质量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宜居小城镇及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