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政的逝世,是唐王朝一个重大损失。陈政父子入闽8年,在泉潮区域已取得平乱、开发的初步成效,蛮獠敬畏陈政父子的威严,百姓感激陈政父子的恩德。而这时唐朝正处于"贞观遗风""永徽之治"鼎盛时期,能够接任陈政"岭南行军总管"职位的人选大有人在。然而,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和大臣李敬玄、薛元超及刘仁轨等人商议后,认为陈元光随父戍闽多年,在当地有良好的基础,兵民拥戴,且陈元光熟读经史和兵书,科举进士及第,文武双全,年轻有为。于是诏命陈元光袭父职,任玉钤卫翊府左郎将.  相似文献   

2.
隋唐五代时期,是北方汉人继续多次大规模入闽的主要时期。南隋初的杨素军队入闽平叛,唐初的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军队到漳州屯戍,到唐末的王潮、王审知率河南光州军民入闽称王,北方汉人南下的足迹不断。他们带来中原地区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陈元光创建漳州扩大了唐王朝的国家版图,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是唐王朝疆域最广的年代。武则天实际掌权的时候设置了漳州。之后,她登基称帝,重农业、重科举和发展工商业,因而国力强盛。陈元光是武则天选拔的南疆将才,也是朝廷的忠臣,他遵循朝廷的治国方略,带领漳州人民克服困难,兴漳强漳。他注重发展经济,尤其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推动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较快地改变了漳州的社会经济落后状况,使漳州成长为有"闽粤重镇""海滨邹鲁"之称的繁荣富庶之地。  相似文献   

4.
陈政,陈元光父子自唐初奉命入闽后,为开辟漳州树立了殊勋。一千多年来,其子孙筚路蓝缕继续开发漳、泉,后裔繁衍播迁各地,溯自明末以后,有的陆续移居澎湖、台湾,与闽粤移民一道,为开发宝岛台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系根据目前见到的闽台陈氏族谱资料,探讨台湾陈姓三大主要源流之一的颍川陈氏开漳圣王派移垦台湾的有关问题。作者先后查阅了《颍川陈氏开漳族谱》(厦门图书馆藏本)、《颖川陈氏开漳族谱》(云霄山美藏本)、《颍川陈氏族谱集成》(有文编,光绪29年)、《和邑东槐陈氏宗谱》、《平和芦溪陈氏家谱》、《漳浦梅林陈氏族谱》,《平和大溪陈氏世系》、《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所录《武荣诗山霞宅陈氏族谱》等谱牒资料,并到平和县等地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开漳圣王在台湾又称威惠王、圣王公、威烈侯、陈圣王、陈圣公、陈府将军。据两岸史料所记载,台湾开漳圣王祀火始于明而盛于清,至今遍及全台。台湾岛上最早建祀的开漳圣王庙香火是由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后裔子孙或漳籍军民从祖籍地漳州分灵过海的。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湾统一后,随着闽南移民大批进入台湾,开漳圣王香火更是纷纷播入台岛各地。学者姚汉秋《开漳圣王考》云:“今日台湾各地,凡闽南籍的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几乎都有开漳圣王庙的存在,成为台湾乡土神明之一。”又云:“开漳圣王,台湾妇孺皆知”,“台湾各…  相似文献   

6.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光州(今河南省信阳地区)固始人。生于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二月十六日。祖父陈犊,字克耕,隋末起义兵于汜水(今河南省襄城县南),赞翊唐主李世民,征讨临汾等郡。事定论功,授中郎将。父亲陈政,字一民,良家子从军,袭父职。陈元光自幼聪颖好学,十三岁得乡试第一名。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少时又喜欢骑马、射箭,终于成为通儒术、精韬略的儒将。总章二年(公元669年),泉州、潮州一  相似文献   

7.
正1000多年来,"开漳圣王陈元光"屡受朝廷加封,广受百姓朝拜,并随大批闽南人迁徙而迁播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供奉,绵延不断。以陈元光为代表形成的开漳圣王文化,世代相传,历久弥新。这一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她始终闪耀着"护国安民"的光辉。  相似文献   

8.
修菁 《两岸关系》2023,(5):61-62
<正>近期,两岸交流吹起阵阵“暖风”。随着新冠疫情趋缓,今年以来,两岸同胞围绕民间信仰的线下交流持续热络。不少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自己信仰神灵的祖庙拜谒进香。以2023年3月为例,福建漳州开漳圣王祖庙总祠陈元光故居燕翼宫管委会联合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等在漳州云霄、台湾桃园两地共同举办开漳圣王诞辰1366周年庆典暨“开漳圣王民间信仰在两岸”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岛内宫庙代表、专家学者、宗亲代表出席;福建南安市凤山寺管委会联合台南玉圣宫等举办纪念光泽尊王诞辰110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150余名台胞参加;与此同时,台湾妈祖联谊会、台湾中华道教联合总会等岛内信俗联谊会也携宫庙机构代表来大陆拜祭信俗祖神。  相似文献   

9.
基层视线     
《政协天地》2012,(7):41-43
海峡两岸(漳州)宗亲文化交流中心在漳州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个以宗亲文化为主题的对台文化交流中心,设有漳台宗亲文化·族谱对接馆、民俗风情馆、史料文物馆和漳台族谱对接网"三馆一网站",收藏有漳台族谱1200多部,其中台湾地区的族谱近500部。揭牌期间,还举办了漳台宗亲文化、文史资料图书展,共展图书499种1580余册,汇聚了漳州涉及漳台宗亲文化研究的著作和2005年以来漳州市、县(市、区)政协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等。(漳州市政协办)  相似文献   

10.
去年底在泰国曼谷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以下简称大会),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中国福建、广东和台湾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开漳圣王宫庙代表1200多人出席。以漳州市政协副主席许少钦为团长的漳州市开漳圣王文化联谊会代表团一行226人参加。大会举行了高僧颂经仪式,祭祀开漳圣王陈元光及87姓开漳将士,举行《弘扬开漳圣王文化》研讨会,围绕传承开漳圣王陈元  相似文献   

11.
陈耕 《政协天地》2014,(7):21-21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斤漳圣王陈元光的研究就成为闽南义化研究的一个热点。陈元光文化是闽南文化承要的组成,绝不仅指开漳的历史是闽南义化形成的重要起点,更重要的是舟开漳历史进程中升华凝结并积淀在闽南文化之中的思想光芒。那就是我们在讨论闽南最大的节日普渡所呈现的闽南文化永恒的普世理念——化怨为和。  相似文献   

12.
《黄埔》2011,(3):25
台胞祖地福建漳州着力先行先试,加强对台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对台教育合作渐成区域特色。在4月15日召开的漳州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漳州市市长吴洪芹说,漳州将顺应漳台文化交融、经贸互动、产业对接大趋势,积极推动漳台职业教育合作,促进漳台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联合培养;扩大对台招生规模,做好台胞子女入学工作,支持台商在漳创办"台商子弟学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当地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高等院校创建台生班。  相似文献   

13.
齐上志  ACE 《福建乡土》2006,(5):20-22
齐安乡是福州南郊仓山的偏僻山村,是齐姓族人的聚居地。据《福州姓氏志》记载,齐姓入闽始祖于唐德宗年间(780—804)奉命人闽平乱,后隐居高盖山北支脉的齐坑山,以农耕繁衍生息,聚成村落,遂取名“齐安”。至清代,已  相似文献   

14.
基层视线     
《政协天地》2012,(10):51
漳州市政协组团赴台参加图书展漳州市政协9月13日组织一批漳台宗亲文化图书参加在台北举办的第八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图书展。期间,市政协还在台北举办了《台湾涉漳旧地名与聚落开发》一书的首发式。本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图书展是大陆首次以宗亲文化为主题组织的一次参展活动,漳州市政协汇集了《漳州文化丛书》、《漳州姓氏》、《漳州与台湾关系丛书》、《漳州与台湾族谱对接指南》、《闽南话漳腔辞典》、  相似文献   

15.
正闽政文[2018]205号漳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再次调整福建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漳州核电项目近岸海域(2017-2020年)的请示》(漳政[2018]30号)收悉。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你市提出的漳州核电项目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案。二、调整范围(一)东山湾二类区(标识号:FJ-137-B-Ⅱ)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类别、主导功能、辅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月17日,"2009·漳州海商论坛"在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召开。来自两岸三地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漳州,围绕古代漳州月港兴起与漳州港口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清代漳籍广州十三行行商历史考证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系统解读了明清时期漳州海商的特殊群体,共论漳州海商文化,为推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经贸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佐证。  相似文献   

17.
正说到姓氏,闽台两地素有"陈林半天下,黄郑排满街"的俗语,一些史料也记载了衣冠始入闽者八姓的历史事实。为何单单只见这个闽林始祖陵呢?《八闽通志》记载:西晋永康二年(301),八王乱起,天下分崩,中州林、黄、陈、郑、詹、丘、何、胡衣冠八族避乱入闽。这是历史文献中,林氏入闽的最早记录。东晋初年,中原衣冠望族之后的林禄已是琅琊王  相似文献   

18.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的漳州,是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明朝隆庆年间,漳州便因月港(今龙海海澄)的对外贸易,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镇,与广州并称为“东方大港”,也是中国最兴旺的商业和手工业城市之一。当年,九龙江边货船穿梭往来,商贾云集,“涨潮声中万国商”,月港及附近地区“朝夕皆海供,酬酢皆夷产”,就是漳州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漳州的戏曲、歌舞艺术丰富,以闽南语为特征的漳州芗剧、木偶、潮剧流行于漳、厦、台及东南亚一带。芗剧源于锦歌,明末清初漳州锦歌传入台湾,逐渐发展为歌仔戏,再从台湾传回漳州,形成现在的芗剧,成为闽南主要剧种……  相似文献   

20.
“显应宫”(即天妃宫、妈祖庙),位于长乐市漳港镇,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几百年间,“显应宫”数度重修。然而,苍海桑田,古宫已不知何处。1992年6月,一村民在挖沙时偶然发现了“显应宫”遗址,自此这座800余年的古宫重见天日。 “显应宫”是当地出土文物中罕见的重要发现,长乐市政府和漳港镇政府高度重视这一文物遗址的挖掘保护工作,并为此制定了重建“显应宫”的宏伟蓝图。 重建的“显应宫”总占地16亩。第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保留原遗址旧标高,作为地下宫。第二期工程要在宫前拓宽面积1万平方米,建有花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