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建国初到十三大,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维经历了两大阶段,即从以生产关系变革为出发点认识生产力发展,再演变为以生产力发展为出发点认识生产关系变革。考察这一发展过程,对于我们自觉地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具有重要意义。(一)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党在总体上是以生产关系变革为思维立足点,强调通过生产关系变革认识生产力发展的可能性。1952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之后,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以来,在对生产力原则的认识上,在处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者的关系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理论上到实践上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进行了再认识,重新确立了生产力原则。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看法。不能离开生产力去改革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建立的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3.
正15年间,"入世"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对市场的拥抱,以及市场对中国的认可。据中国复关及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回忆,上世纪90年代,中国进行相关谈判时,从美国到欧洲的每一个代表都逼着中国人"承认"自己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从"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  相似文献   

4.
戴稳胜 《理论视野》2013,(12):33-34
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变化伴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主体对市场运行规律的不断适应。十八届三中全会顺天应时,提出市场在经济运行模式中的作用,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指导性作用,提升到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这一决定将极大发挥市场机制注重效率的优势,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三大报告纠正了过去那种单纯抓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变革来发展生产力的做法,同时也不为某种学术观点所左右,认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有多条渠道,要多轨齐下.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一是从满足人们对物质需要的欲望出发,教育人们认清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二是从影响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决定性环节出发,要求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三是从整个生产过程出发,强调经济、政治体制改革,重视发挥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力量.“报告”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和途径的论述,实际提出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而且揭示这样一个思想:推动生产力发展,不是哪个单方面起作用,而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32)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之前学者主要归纳出两点原因。第一,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主观条件决定的。第二,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落后国家先取得革命胜利是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即:俄国的革命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使其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所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此之前,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时,往往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混淆,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  相似文献   

8.
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时候,人类的智慧对信贷的作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到全面、从一维到多维、从正效应到负效应的过程。信用的正效应包括:  相似文献   

9.
“三个代表”论述中,摆在首位的是代表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此,科学理解和正确认识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的一个基本点。一、党要成为推动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先锋队”,首先是要科学地认识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要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流通交换关系、分配关系等,另一…  相似文献   

10.
正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基于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水平的理论认识上的突破。同时,它也是从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前偏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的规律、搞"左"的一套,造成重大损失的经验教训而提出的。我国曾做过许多超越阶段的不正确的事情,单从人为地拔高生产关系说:1956年宣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  相似文献   

11.
探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题目,必须着力研究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认为,初级阶段之所以是初级阶段,关键就在于这一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集中体现在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的矛盾方面.对生产关系理论的再评价什么是生产关系呢?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从生产总过程角度,把生产关系看作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关系,认为"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  相似文献   

12.
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但不能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理解为生产力与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运动。不能简单地从生产力是否发达、先进来判断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研究一个国家、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既要研究生产力发展状况,也要研究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化。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许多情况下不是生产力向前发展了,而是生产关系变得"落后"了。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多年来没有认识清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视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最终的决定作用,甚至离开生产力,片面地把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先进与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夸大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这种离开生产力抽象地看待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从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认识社会主义.他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展,贫穷不是社会  相似文献   

14.
李冬俐 《学理论》2012,(16):42-45
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模式具有独特性,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因此,它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用既定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既有对经典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也包含了根据国情探索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由于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结果,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就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所以,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根据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5.
改革再出发要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35年来召开了八次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把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在一个平均主义时代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次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统部署,在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之中,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政府与市场关系上提出"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来稿摘登     
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吴加求: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对商品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但至今许多同志仍然存在这样一种看法:商品经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只有消极作用,因为它将带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这种对商品经济“二律背反”的认识,使我们陷入一种难以解脱的矛盾之中:一方面是必须发展商品经济,另一方面是必然受到腐蚀。结果往往导致不是在发展经济中放不开手脚,就是在思想建设上束手无策。这是我们在加快改革开放,加快发展商品经济形势下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是,随着企业逐步走向市场,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是现实来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判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理论上,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改革正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时,重点由农村转到了城市,其任务和目的就是调整现成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方面和环节,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完善,更加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更好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四化”的步伐,要完成此任务,达到此目的,则须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借用现代科学的系统方法,把生产方式看成是一个巨系统,把完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协调发展的改革实践提高到系统工程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存在着差异:恩格斯限于"经济关系起决定作用"的观点,而马克思则进一步推进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的思想。这种差异反证了马克思才是创立唯物史观的第一提琴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