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抉择,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应然之举,是实现民族复兴之伟大梦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牢固的现实支撑: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当代价值彰显为其筑牢坚实根基,中华民族迎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其盈注充沛底气,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其提供理论导引。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导向;就是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有效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就是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实现文化"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文化效应,既来自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其独有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意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功注入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效应。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和分析当前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效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向着  相似文献   

3.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坚持文化自信,要从人民的主体立场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出发点。文化自信要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现实的人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了,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统一的创新实践中形成的。其在内涵上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等问题,并在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不断显示出其独特的实践价值,即为中国自信提供文化坐标、为文化强国提供行动路线、为文化发展提供质量标准、为文化育人提供精神激励、为文化交流提供价值遵循、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文化向度。  相似文献   

5.
石亚玲 《党政论坛》2014,(21):13-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文化效应,既来自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也来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以其独有的文化背景、文化基因、文化意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成功注入有特色、有文化底蕴的文化效应。纵观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的历程,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看待和分析当前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效应,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的关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化,其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必然受到中国文化的"过滤"。这种过滤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的某些文化因素促使中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了浓重的中国文化色彩;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需要更多考虑中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百年历程以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进程中所孕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属于世界无产阶级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新时代等不同历史时期进行了以"淬炼革命精神""创作红色经典""整合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创建,形成了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红色文化建设的指导、始终坚持党对红色文化育人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不断推进红色文化时代化大众化等基本经验,对当前培育时代新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认同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价值理念和理想形成的"场域",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三重导向功能:价值引领功能、精神动力功能、道德支撑功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具有人民性、历史性、先进性三重内在属性;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理论创新和保障民生公正,是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9.
李玲 《理论导刊》2019,(9):72-78
文化是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进程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因素。文化在本质上标志着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革新实质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变革。革命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奋起抗争、争取解放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构筑了红色底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塑造了广大妇女自强不息、全面发展的生存方式,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提供了前进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和谐仁爱、崇德重义的精神与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交融互补,利于广大妇女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民族标识。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9,(10)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重要理论观点,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首先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才能弘扬和繁荣中华文化。在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高校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上讲解文化自信内容,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两课"教学,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让高校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走中国道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完成,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十分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文化自信问题,并且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内容来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吸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赋予优秀传统文化以崭新的科学内涵和时代内涵,使之充满实践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20,(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丰厚滋养,中国革命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发展沃土。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的现实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互联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具有历史与逻辑的一致性,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文化自信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两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实践中互推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自信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坚定文化自信,最关键的是明白自身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优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包容性和君子精神;革命文化对腐败的抑制、教育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和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的优势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对解决当代一些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显著的优势,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根据。  相似文献   

15.
确立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是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下社会价值多元化格局下占据主导地位的主体性和主观性前提,其形成和发展依赖于特定的资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思想资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思想资源。前者标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理论深度,后者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文化厚度。两大资源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宋佳  刘春杰 《学理论》2024,(1):22-23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有之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实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建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10)
探究毛泽东的传统文化观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的一把钥匙,对于做好当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延安时期,毛泽东坚持传统文化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原则;此外,毛泽东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作基本功能划分的方法;另一方面采取了对文化进行内容和形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1]增强文化自信,理应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自信的研究力度,对于培育具有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归属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4,(36)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马克思主义否定观角度来看,"三个自信"是对资本主义否定的必然,是对苏联模式否定的必然,是对我国"文革"否定的必然,是对马克思主义新的肯定。"三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强烈的契合性和通约性,但二者的地位又不是等同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是立场、观点、方法的供给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则为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内涵转换、立足本根、筛选分流、兼容创新分别提供了理论指导、认识指导、选择指导和发展指导,进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注入了现代性活力。同时,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坚定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解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性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