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邱连波 《民主》2012,(5):17-19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闻静 《民主》2008,(5):19-21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中共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1)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民生幸福和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着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必须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发扬创新精神,进行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4.
殷冀锋  王乐 《理论导刊》2020,(9):123-12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舞台的重要基石。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独立的重要支撑,是维护文化安全的基本保障,是助推民族复兴的精神引擎。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纲,以精准对接人民文化需求为本,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转化创新,坚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双重统一,进而在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自强。  相似文献   

5.
经立芳 《求知》2013,(8):42-4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广播电视媒体作为传播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主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最广泛最便捷的桥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的形成离不开长期的历史发展,它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积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我们的灵魂和核心。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离不开民族精神,只有深刻理解本民族的精神特质才能坚定文化自信,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民族精神的契合性角度入手探讨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8)
文化自信是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是支撑国家精神纽带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与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面对国情、世情的新变化,人民对未来精神文化生活充满着新期待。推进文化自信建设已经刻不容缓。树立文化自信,我们要有开阔的胸襟,以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应充分挖掘人民的力量,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造与革新,提高文化的竞争力和软实力,从而坚定地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统战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文化自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统一战线工作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的高度自信。统战文化自信离不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9.
卢卫红 《民主》2009,(1):16-1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人民的热切愿望。”三个“越来越”,不仅揭示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且反映出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注重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这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曹新 《求知》2011,(11):4-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是因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将日趋旺盛,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提高公共文化的服务能力,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为反映近年来河北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本刊编辑部与河北省委宣传部共同组织策划了这组文章。《大力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一文,从宏观层面介绍了近年来河北省从文化主体、文化民生、文化融合的理念出发,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满足和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创新实践。全面展示了河北省在更新文化建设理念、拓宽文化建设载体、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高素质文化队伍等方面的成功探索和突出成就。本栏目其他文章,从微观层面介绍了唐山市把“村民中心”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的实践;邯郸市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居民兴趣爱好,保障和实现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做法;定州市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以公共文化服务千家万户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精神空虚不是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发挥,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文化强大的动力。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强区战略的实施,广西民族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负面影响,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传承和创新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不足,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健康发展。传承创新少数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高校的职责和使命。广西地方高校应充分结合地方社会文化发展需求,发挥高校智库功能、民族教育、传承创新文化和培养人才等方面作用,逐渐培育少数民族文化认同、传承和创新等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左定超 《民主》2011,(11):7-1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入研究我国文化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文化自信,民族复兴便无从谈起。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之基,弘扬革命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然而,由于历史虚无主义解构革命文化的认同感、非主流文化削弱革命文化的影响力、现实问题影响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新时代弘扬革命文化正面临严峻挑战。为此,亟待从历史、文化与现实三个层面入手,进一步引领人民群众汲取历史伟力、增强文化自信,做革命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7.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丰富多样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需求。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了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待。  相似文献   

18.
吴苓  王绍森  丰仕琪 《求知》2013,(8):30-32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时明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是我们党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领会这一重要战  相似文献   

19.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坚持文化自信,要从人民的主体立场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出发点。文化自信要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现实的人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了,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重要安排。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