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进 《学理论》2011,(13):60-61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个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单向度的人,呈现出"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不仅如此,这种"集体无意识"状态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也是广泛而久远地存在着。尽管它在两种不同形态的社会中产生的客观效果相同,但导致两种社会人的"集体无意识"的根源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发达工业社会与我国封建社会的集权性质和方式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2.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理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混乱的,但却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虽然后世的精神分析家批判弗洛伊德的泛性理论,但无人放弃他的无意识理论.而无意识理论经过荣格、拉康等人的扬弃与发展,内容日益合理丰富,从无序到有序,从个人到集体,对精神分析、文学创作、文学评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同时也是市民衬会的三种理论形态.即古典市民社会理论、现代市民社会理论和当代市民社会理论.20世纪70年代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复兴,并于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市民社会理论是一个复杂的并且经历了重要历史变迁的理论体系,推进中国市民社会的理论研究需要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形态进行回溯和分析,以准确理解市民社会理论,把握市民社会理论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4.
关于信息时代社会谣言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谣言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即有社会影响的社会或自然现象所产生的不确实信息.它的形成和传播受到国际政治斗争、国内社会变革和人们的认知判断能力、信息道德水准和信息管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进入信息时代,社会谣言的传播出现了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蛊惑性强,隐蔽性强,无意识传播和非理性传播的新特点,对社会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为此,在信患时代,必须从政府的信忠能力建设、民众的信息道德建设和创建和谐通畅的社会空间等方面入手,加强对社会谣言的管控.  相似文献   

5.
社会有机体理论在马克思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强调任何社会都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社会体系的各个环节""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有机系统,这个系统不仅具有完整性和整体性,还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能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意蕴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之中的。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奠定了哲学基础和依据,也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提供了方法论的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6.
徐莉 《学理论》2012,(21):56-57
社会谣言是指围绕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所产生的没有事实依据的消息。当社会谣言搭上了信息技术的快车,其传播具有了速度快、影响范围大、蛊惑性、利益性、隐蔽性强、无意识传播和非理性传播的新特点,给社会带来了更加严重的危害。科学总结谣言泛滥的原因,并从加强政府信息能力建设,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铲除谣言的生存空间,加强民众的信息道德建设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治理谣言。  相似文献   

7.
刘春兰 《学理论》2013,(10):104-105
群体无意识是某个时期社会群体所具有的但又很少或丝毫未曾被当时的人们所意识到的意识。群体无意识是人类个体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共同性,是个体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的表现。群体无意识对于个体道德的影响主要是从导向和制约两个方面来发生作用的。它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会群体具备的共同模式,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不被人们发现的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它以其不自觉的形式对个体道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管理创新正在深入人心。不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在摸索并提炼出了许多社会管理创新的宝贵经验和新鲜理论。这是历史进入2011年以后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可是,也应当看到随着理论的日益丰富,也就必然向人们提出一个鉴别理论、比较理论、选择理论的要求,还应当看到,或者说更应当看到,随着实践脚步的向前,也对社会管理理论的创新,既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体系,体现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周围世界的无意识"体验";第二,在西方近现代社会发展中,将个人建构一个具有理性意识的主体,这正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策略,使个人在一种主体的幻觉中实现了对社会生活的认同;第三,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具有庞大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通过意识形态的再生产为社会提供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它强调在社会管理这个大系统中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之间、政府部门与群众之间的良性协调与互动合作关系。关于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辅警研究、治安社会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些领域。国外关于"社会协同"的理论主要有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多中心理论、国家—社会互动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现实形成了我国治安管理社会协同的几种理论:治安综合治理理论、治安主客体理论、治安与警务社会化理论、社会管理创新理论。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5,(13)
本文首先对社会排斥理论进行了回顾,然后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结合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对社会排斥重新讨论,认为正是父权制的社会权力结构导致了社会排斥,造成被排斥群体,尤其是女性群体在社会资本上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林南的<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是关于社会资本理论的重要著作,该书在个体行动和社会结构互动的基础上阐述了社会资本的模型,指明社会资本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的沟通联接意义.因此,在回顾社会资本模型内容的基础上,论述了<社会资本>具有系统主义、互动性、开放性、综合性等方法特征,最后提出对该书的一些质疑.  相似文献   

13.
周宁 《党政论坛》2008,(12):57-57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这与社会学的产生在背景上具有相似之处。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典型地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了解社会团结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涂尔干对两类社会团结的界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区别。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是社会政治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是社会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观察视角.由于时代背景不同,思想家在运用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差异很大,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将市民社会的演进过程具体分为五部分,即古典市民社会理论、自由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国家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共产主义市民社会理论、公共领域市民社会理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市民社会无疑是国内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语。哈贝马斯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当代西方社会现实,对市民社会思想作出了突出的阐释。在追溯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的理论渊源基础上,通过对哈贝马斯两个阶段市民社会概念的阐释,彰显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独特视角——文化视阈的公共领域与生活世界,并进而揭示了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泽克从拉康的精神分析结构出发,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幽灵式"的诠释和重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其一,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存在",是无所不在的幽灵.这一认识是时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传统意识形态理论的再反思.其二,意识形态已被神秘化和崇高化,是构建社会现实的无意识幻象,与"无意识"密切相联.在对意识形态挖掘中,齐泽克注重对现实行为的心理分析,关注意识形态现象背后的主体心灵,彰显了齐泽克批判精神的价值所在.其三,意识形态幻象的功能就是用来修饰、填补"能指"秩序的空缺,隐藏其非一致性,赋予社会以一致性和整合意义.尽管齐泽克力求"穿越"意识形态幻象,但他依然认同并维护意识形态幻象.因此,最终未能摆脱在"意识形态与现实之间进行截然的本体论式的区分的传统做法".  相似文献   

18.
崔云阁  郝炳艳 《学理论》2011,(29):21-22
市民社会是研究人类社会问题、研究国家与社会关系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市民社会孕育并演进于西方,西方的市民社会理论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对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西方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形态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准确理解市民社会理论,从历史的角度上把握市民社会的精神与本质。  相似文献   

19.
李明谦 《学理论》2014,(5):35-37
阐释近现代社会发展与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互动,在这种互动中,就可以看出提出市民社会相关理论的近现代哲学家们受到了一定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这对他们理论特质的体现产生了较大的作用。同时他们的理论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奎 《理论导刊》2006,3(8):34-38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的任务规定为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并使之革命化”。所以,他们的理论也就是关于这个制度的认识和改变的理论。但是,这不能说明在马恩的理论体系中不包含社会和谐的思想。事实是他们关于资本主义的批判的理论同关于代替这一社会形态的未来社会构想是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关于未来社会建设的构想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们的关于未来社会和谐的思想。而他们关于社会革命的理论实际又是他们未来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