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建设是实施国家战略和推动湖南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方略。针对当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构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科学发展的支撑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坚持生态优先,构建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体系;二是坚持大局优先,构建科学的法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坚持民生优先,构建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四是支持协调优先,构建适宜的产业支撑体系;五是坚持职能优先,构建适应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财税支撑体系;六是坚持文化优先,构建文化品位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民主》2014,(2):30-30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是我国最大的水稻种植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湖南全省商品粮的40%来自洞庭湖畔。但近年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粮食生产面临宜植面积减少、生产成本增加、质量安全隐患。由此,建议: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3,(2)
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中央的发展战略,依据江西自身的实际,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规划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一个具体生动的个案,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这就赋予传统的哲学主题天人关系以新的内涵,江西学人在新的视野观照下以理性的态度做出了新的诠释:强调了人类发展的价值取向与自然发展的生态取向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成都平原经济区处于长江上游 ,动植物资源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 ,生态环境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生态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但是 ,区域污染和水土流失仍然较为严重 ,生态经济发展还不强 ,水资源日益紧张。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关系极为密切 ,为此 ,区域应建设生态经济区 ,发展生态经济、树立生态经济观、实施污染与环境一起治理的方略  相似文献   

5.
张红宇 《学理论》2010,(21):112-113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必将为中国开展国际生态经济合作交流提供重要平台,为世界展示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现实样本,树立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新形象。没有生态文化的广泛传播,生态文明观念就不可能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就不可能深入持久。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6.
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中的陆海统筹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海统筹的本质和目标是区域统筹。文章分析了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经济和陆海统筹发展现状,表明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存在区域差异;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陆海统筹经验基础上,本文从制度、空间、产业、设施、生态等方面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的战略重点和内容,并指出要充分发挥北京在环渤海经济区陆海统筹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不论是在海西经济区建设还是在海峡经济区的建设中,福建都需要大胆地解放思想,先行试验一些重大改革措施,才能更好地抓住机遇,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加快海峡经济区合作的重要时期,也是推进福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制订和实施正确的发展战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紧紧抓住“发展”与“合作”两大主题,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描绘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宏伟蓝图,海峡西岸经济区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福州,关键是要认真研究如何结合福州实际,发挥福州优势,把中央文件赋予的政策举措运用好、落实好。下一步,福州将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先行先试、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条件,认为该区发展高科技产业具有相对优势,为此,提出将成都平原经济区建设成为高科技经济区,认为应将电子信息产业和中医药制药列为高科技核心产业,构筑绵成乐高科技产业带。  相似文献   

11.
区域性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研究——以川南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林 《理论与改革》2012,(5):152-154
作为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只有当区域空间结构进入向心型城镇发展阶段时,城镇化水平才能较快提高,城市群才有可能出现。本文在分析了城市群发展的提出逻辑、城市功能区发展模式以及城市经济增长极的选择条件之后认为,川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是四川省整体发展水平仅次于成都经济区的重要经济区,已显现出西部地区罕见的城市群特征和独特的枢纽气质,建设川南经济区必将能较快成为四川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13)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原经济区建设,需明晰其战略定位、客观属性、当前的制度安排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制度创新及其动力机制,以及政府角色等问题。为此,我们需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指引下,客观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做法与经验,以便更好地推进以中原城市区域为增长极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打造"四个河南"与推进"两项建设"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江西有条件建成我国第一个生态经济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期三天的“流域管理国际研 讨会”上,通过研讨和对鄱阳 湖流域的实地察看,与会专家们认为,在我国中西部诸省区,江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过去十五年山江湖工程打下的扎实基础,使这个省有条件建成我国第一个全省性的生态经济区。 江西建设生态经济区 具有天然优越条件 从地理构造上看,江西省山、江、湖之间密切关联,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相对独立的水陆相生态大系统。俯视江西版图,东南西三面群峦叠嶂,地势高峻,形成天然屏障,中间盆地舒缓,河流纵横,北部低洼,湖湫棋布。境内大小山脉丘陵间发育形成了2000多条细、支流,它们…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12)
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省水稻高产区,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抗战期间水稻产量一直呈现平稳增长的态势。以1938年日军入侵湘北为界。洞庭湖平原区水稻产量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水稻产量呈现出稳定发展特点。后一阶段随着战争深入,洞庭湖平原区部分县的水稻产量从1939年起开始下降,而其他县份尽管在这年还有一定增长,但从1940年开始也陆续下滑。通过洞庭湖平原区水稻产量前后两个阶段的变化,可以看出抗战时期洞庭湖平原区的农业在曲折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最近,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经济理论界和经济政策研究部门逐渐把关注的重点转向如何将“海西经济区”拓展为“海峡经济区”这一战略构想上。在海西经济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背景下,把海峡经济区战略构想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既是必要的,又是及时的。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6,(6)
正坚持多方合作持续关注长江1997年,民进中央和湖南、湖北两省共同研讨长江流域综合治理问题,由此开始了民进中央围绕长江保护与发展的二十年建言献策之路。从防洪到沿江产业布局,从制定湿地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到推广建设生态屏障,从上游水库群到中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再到下游的长江出海口,几乎每年都提出建议。特别是自2007年起的第二个十年,又有新的提升。一是平台更为规范:两年一度的长江系列  相似文献   

17.
《侨园》2012,(1):64+74-75,2,3
时下,打造"低碳、绿色、生态、宣居"城市和开发区的口号人们耳熟能详.但事实证明,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对勤劳朴实的辽宁大连庄河市花园口经济区建设者和管理者们来说,他们以自己辛勤的努力非常自信地向世人宣告:花园口经济区真正实现了"低碳、绿色、生态、宣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要靠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抓住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利用科技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关键性项目的带动,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新理念,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廉洁的政治体系作保障,廉政建设也需要生态文明发展的支撑,生态文明建设与廉政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契合。实现生态文明发展与廉政建设契合的合理路径,首先需要构建以廉政建设为保证的生态文明发展环境,其次是使生态文明的理念在廉政建设过程中得到有效渗透,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形成合力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东南板块",商洛必须正确认识自身在经济区的地位作用和相对优势,选准功能和定位,主动接受经济区的辐射,有效承接区域内产业布局构建.要把外源性经济作为加快自身发展的推动力,大力实施产业开发战略,加速资源优蛰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促进以资源密集型为特色的产业结构逐步向以资源、技术为特色的产业结构转变,确保商洛在经济区建设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