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理论》2015,(15)
农业院校就业责任教育刻不容缓,在农科大学生专业培养与择业偏向之间、农业发展需求与科技人才流失之间、农科大学生就业责任教育现状与现实需求之间都存在突出矛盾。探索以课堂、实践活动、涉农企业定向委培、农科大学生创业、典型事件为载体的五种农科大学生责任教育模式,为高校就业责任教育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研究法探讨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概况。辨析学习倦怠的概念、归纳梳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调适学习倦怠的方法措施:积极主动培养各方面的技能;加强亲子沟通;更新课程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方法等。希冀能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并对学习倦怠的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李可钰  盛明明 《学理论》2013,(17):252-253
为了找出大三学生学习倦怠的原因,以进一步提出有效对策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的出现,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对120位大三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发现:大三男生学习倦怠得分在性别、文理科差异和城乡差异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三学生学习倦怠最突出的表现是情绪低落,并且显著高于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落得分,且在情绪低落方面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一个国家教育的综合水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一般包括专业能力、通用技能、个人品质、职业规划能力等几个方面。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从而理清大学生的就业机构改革与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张晶  卢晓灵  朱海 《学理论》2012,(30):164-165
采用问卷法,对921名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学习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自尊与学习倦怠呈显著负相关(P≤0.001);自尊对学习倦怠解释率达到16.1%,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根据研究结果,从学校教育层面提出了增进贫困生自尊的三点建议,以期对缓解贫困生学习倦怠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何军峰 《学理论》2012,(22):204-205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毕业生对自己认识不足、毕业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毕业生心理素质较差等问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严峻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5)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专业学生为例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他们对专业自豪感的情况并从专业课程设置、校园文化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对培养农林院校大学生的自豪感进行了浅析。并提出对策:以学生为本,合理规划课程设置;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农科专业就业质量;及时修剪,注重学生心灵呵护。  相似文献   

8.
华玉昆 《学理论》2011,(23):227-228
近年来,大学生不计后果的"先就业后择业"和"错位就业"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变这种现状,基于大学全程化视角的就业教育课程按照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段性规律,结合用人单位用人要求和高校就业教育的实际需要,将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划分为四大阶段十三大模块,按时间先后顺序递次推进,通过不同教学形式和课程形态,对大学生实施就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提高农业院校就业率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丽颖 《学理论》2010,(3):136-137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挑战的方式之一就是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提出了对农业院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并针对农业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尝试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而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学理论》2012,(14):77-78
通过探讨专业承诺各个维度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为在大学里推广研究性学习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连榕等人编制的专业承诺量表和自编研究性学习问卷对48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相关分析显示,专业承诺的理想承诺、感情承诺和规范承诺与研究性学习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是研究性学习的显著预测变量。得出结论: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同感,通过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来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刘银凤 《学理论》2013,(17):293-294
随着现代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的发展,创业教育成为热点,而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的形势下,从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及学生特点出发,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行"专业+创业"教育模式改革,对顺应教育发展变化,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促使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6)
生涯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有效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提高高等教育中教学课程的实践效果,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应树立生涯教育理念:明确生涯教育课程定位;确定生涯教育体系内容;构建生活教育课程培训系统;构建生涯教育课考核、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4,(33)
分析了近几年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及现状,并结合艺术自身的专业特点,为提高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提出了几点策略,同时也为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培养模式上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非常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大学生自主创业,一方面可以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缓和市场与人才之间的供需矛盾。但是,大学生创业也面临重重困难,首先就是融资问题,为此,提出几点建议如下: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宽松融资环境;完善创业融资体系,拓宽创业融资渠道;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能力;大学生加强学习,提高自身创业素质。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2)
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研究,首先应从对其含义的正确理解入手。通过分析整理近年来吉林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统计数据,笔者尝试通过三个层次九项指标构建高校毕业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阐述,提出建议如下:协调"质"与"量"的共同发展;国家增强政策力度,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专业设置紧扣市场生活,加强大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高校开设相关教育平台,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6.
杨雄鹰  高亮 《学理论》2013,(32):338-339
大学生就业工作,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针对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下:政府、社会、个人三方结合,从高校招生、教育和就业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整就业思路,拓宽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7.
针对女性特点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缓解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提高女性社会地位是非常必要的,又是迎接中国女性创业时代来临的重要举措。开展女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从理论上来说,丰富了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发展了社会性别理论;从实践上来说,有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推动女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有利于引领女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思路,有利于提高女性的社会独立意识,促进个人发展。  相似文献   

18.
毕婧 《学理论》2013,(32):271-272
近年来大学生"考证热"现象愈演愈烈,尤其是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备受追捧。他们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去参加培训,报考证书,也不管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就业方向有多大关系。以教育学专业学生报考心理咨询师证书为例,可以看出"考证热"的原因在于:教育学专业和心理学专业有紧密联系,高校扩招导致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差距,用人单位对相关证书的青睐,培训机构的大力宣传,大学生对考证的功利化心理明显,从众心理严重以及自身的兴趣使然。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26)
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通过调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与学习状态,剖析原因,探索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措施如下:进行正面疏导,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改革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制定淘汰机制,增强学生危机意识;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教书育人成效;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环境,提高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20.
沈夏云 《学理论》2010,(2):173-174
勿庸置疑,当前弥漫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于庞大的大学生就业群体肯定是一个不利因素。然而让人惊喜的是在庞大的大学生就业潮中,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能在困境中异军突起。本文拟以绍兴文理学院2009届文秘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例剖析了造成此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并在此整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于当今高职文秘教育的一些凝重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