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逮捕必要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检察机关审查批准或决定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法定条件。对于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尤其是轻微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不捕是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依法行使侦查监督职能,维护司法公正最有效的手段。但在司法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基层检察院放宽逮捕条件,导致批捕率高,羁押人数多,判徒刑率逐年下降的现象,在一定程序上  相似文献   

2.
徒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五种法定刑之一,是后世徒刑制度的基础。徒刑的发展和完善标志着中国封建刑制从野蛮逐渐走向文明。由于封建社会徒刑的主要执行方式是服劳役,研究封建社会徒刑执行的方式和特点,对于搞好监狱对罪犯的管理和改造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力 《法学研究》1984,(3):78-80
《法学研究》一九八三年第五期《谈"隶臣妾"与秦代的刑罚制度》(下称《钱文》),主要提出三个观点:一、"隶臣妾"是"因犯罪而被判为奴隶,同时还有一定期限的徒刑",二、"隶臣妾"以上的徒刑一般都有无期限的罪隶身份;三、肉刑犯人都有终身罪隶身份。下面分別就这三个观点,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郭世东 《江淮法治》2008,(15):59-60
1942年1月19日,延安学生疗养院的运输员刘世荣与保管员李德成,同往三十里铺运木炭,途中两人发生口角,刘将李打伤。回到疗养院后,总务科长白占山、秘书李延德,下令将刘捆绑在窑洞内,因绳子缚得过紧导致其气绝而亡。经过延安市地方法院和边区高等法院两级审理,判处李延德徒刑3年、白占山徒刑2年零10个月。这次公开审判,在《解放日报》上进行了详细报道,在边区内外引起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5.
《行政法制》2004,(1):59-60
《名公书判清明集》,14卷,幔亭曾孙辑录。现存刊本主要有日本静嘉堂藏宋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刻本,上海图书馆藏明刻本,《四部丛刊》本,1987年中华书局点校本等。  相似文献   

6.
徒刑小考     
徒刑在我国历史上发迹较晚。根据史料记载,徒刑始于殷商。《史记·殷本纪》:“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之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汉《孔安国传》:“傅氏之岩在虢虞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环道,常使胥靡刑人筑于此路。”胥:相;靡:羁。胥靡就是用绳子把人拴在一起进行劳役,可见为徒刑。传说就是当时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正确地使用逮捕这一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决定逮捕犯罪嫌  相似文献   

8.
平庸的恶     
汉娜·阿伦特是20世纪最为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她1906年出生于德困汉诺威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1961年,当她听说以色列政府派出摩萨德特工,从阿根廷秘密逮捕了战犯阿道夫·艾希曼,将他带回以色列接受审判时,就主动向《纽约客》请缨,要求深入报道这一审判,并在1962年,发表了基于这一审判所完成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关于平庸的恶的报告》一书。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王兵心,龚志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这是批准逮...  相似文献   

10.
动物福利法及其相关案例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不久 ,在中国的广州、武汉等地流行起了吃猫肉。《羊城晚报》美食版上公然刊出一则广告 :“进补 ,我们吃猫。”一些食客认为 ,吃猫肉不仅能滋阴壮阳 ,还能治病。在此之前 ,肯尼亚也发生了一起吃猫肉事件 ,据报道 ,在圣诞节即将来临之前 ,该国东部一个叫莫罗罗村的三个学生因为吃了一只猫而被警方拘捕。有独无偶 ,2 0 0 2年1 1月 ,日本川崎市政府职员上原宏之为发泄胸中郁闷将2 3只猫相继残害致死一事被告发 ,在东京地方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时 ,检察方面要求判此人半年徒刑。目前在我国 ,任凭食客们大吃特吃 ,最多会有卫生检疫部门对肉食的卫…  相似文献   

11.
熊建明 《时代法学》2010,8(3):36-43
徒刑到底剥夺或限制着罪犯哪些自由目前并不清楚。以囚犯劳动报酬获取权利之实践来论述徒刑中被依法剥夺的自由类型和结构,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刑法除了规定囚犯必须参加劳动外,并未提及劳动报酬获取权,但规定只要罪犯劳动表现和贡献符合法定标准,就可获得减刑、假释,以劳动成果换取自由是一项制度实践;但此做法目前实际上还只专用于少数人而不普遍适用于一般服刑者,这表明从学理上揭示徒刑被剥夺的自由类型与结构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涛 《政府法制》2011,(4):35-35
母亲得知女儿被强奸后,悲愤难当,拉上弟弟喊上朋友找"坏蛋"兴师问罪,结果却在一众群众的"助威"中,将"坏蛋"殴打致死。2010年12月27日,该案在广州中院一审宣判,陈雪香犯故意伤害罪获刑5年,其弟陈建雄犯故意伤害和非法持有毒品两罪,获判17年徒刑,同案人汤炽辉则获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  相似文献   

13.
关于错捕的衡量标准,目前主要有四种观点:1、诉讼结果说。主张凡诉讼结果系公安机关撤案,检察机关不起诉,法院终止审理、判决无罪或者判处徒刑以下刑罚的,都是错捕。2、绝对无罪处理说。主张批捕后检察机关作绝对不起诉或法院判绝对无罪的,属于错捕。3、刑事赔偿说。主张依据《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被害人最终能取得赔偿的才是错捕。4、逮捕当时说。主张批准或决定逮捕当时的案件事实和证据不符合刑诉法第60条规定的逮捕条件的,属于错捕。  相似文献   

14.
金印 《法学》2022,(10):144-159
既判力相对性是指判决结果只约束当事人。制定法的明文规定并非既判力相对性的原始法源。《德国民事诉讼法》和《日本民事诉讼法》的明文规定并未创立既判力相对性,亦未改既判力绝对性为相对性,甚至不在于确认既判力相对性,而是在于整合或明确有关既判力扩张的规则。既判力扩张不同于既判力绝对性。前者仍以相对性为基础,仅扩张既判力至特定的人,后者则将判决结果约束所有的人。矛盾判决符合民事诉讼的本质属性,既不制造矛盾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关系,也不导致矛盾的强制执行,并不构成对既判力相对性的否定。既判力相对性是民事诉讼法的逻辑起点,是程序保障原则的最低要求,是实体权利程序保护的最优选项。《民事诉讼法》存在肯定既判力相对性的规范,不存在否定既判力相对性的规范。既判力相对性作为民事诉讼法的组成部分,是约束审判机关的法源。  相似文献   

15.
推行审判长和独任审判员选任制度,强化合议庭和法官职责,是《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确定的重大举措。这项改革,实质上是让法官处于审判活动的中心位置,这对于提高审判效率、保障司法公正都交增生深远影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权责不清、审者不判、判者不审”以及法院体制行政化的现象,很有必要对现有的审判长选任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有这样的案例:被告人以知情不举、有意包庇罪被判处有期徒刑。这给我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举发”是否为犯罪?是不是包庇罪? 我们先看看建国后有关法律规定,然后研究“不举发”是否为犯罪的问题。一九五一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第十三条规定:“窝藏、包庇反革命罪犯者,处十年以下徒刑;其情节重大者,处十年以上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第十九条规定:“对反革命罪犯,任何人均有向人民政府揭发、密告之权,但不得挟嫌诬告”。  相似文献   

17.
案例简报     
副县长受贿100万元被判徒刑15年2002年12月12日,福建省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长泰县原副县长陈金聪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依法判处陈金聪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经查,陈金聪在任福建省长泰县副县长兼长泰县长盛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期间  相似文献   

18.
判书是盛行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文书。成书于战国,反映周代制度的《周礼》一书中就有不少关于判书的记载。《周礼》中所见判书可分为:傅别、质剂和书契三种形式,它们应用于不同事务之中,并且有着不同的形制。  相似文献   

19.
在控制死刑的背景下,徒刑制度必须合理承接遏制犯罪的社会功能。与域外徒刑制度相比,中国徒刑制度的缺陷是刑期遇低,执行期限遇短,减刑遇陡,因而需要给予宽严相济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宋代判词语言“散”化走势及其法文化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判词语言是中国历代判词语言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变唐代的骈判为散判,为判词语言的完全成熟创造了物质条件,使判词的司法功能更加凸显。宋朝最具代表性的司法实判集绿当属《明公书判清明集》,从法文化的视角分析其语言风格的特征,对现代司法文书的写作和传统法文化的现代价值的探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