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稼汉的丰采耀县孙塬村党支部书记李孟斌二三事宋金中他叫李孟斌,是一个貌不惊人但却小有名气的中年庄稼汉。他从1974年起,担任耀县孙塬乡孙塬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19个春秋。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党和国...  相似文献   

2.
支书算账     
深秋时节,秋收后的喜悦渐渐淡去.小山村的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其中一个脸色通红、满嘴酒气的庄稼汉蛮横地喊叫:"赵书记,他张传刚今天再不给我钱,我就是把自家的玉米烂在地里也不卖给他了!"周围的人纷纷附和:"对,他太不讲信用了!""当初说得那么好,现在却不给钱了,卖给谁不是卖呀!"人群中央是一位五十开外的汉子,多年的沧桑留下了他满脸的沟壑.  相似文献   

3.
致富大道千万条。李二堡镇上藏村的农民党员马俊武却选择了又累又脏的养鸡业。凭着回族群众特有的吃苦耐劳精神,这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从上藏、窑洞村的700亩荒山里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昔日的“庄稼汉”变成了规模2.7万只的土鸡养殖大户。成为李二堡镇“四培双带”工程中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4.
别人的父母     
一 每周定点到学校讲课时,路过一个小街口,我经常看见一个中年男子在街口东侧的马路上扫地,扫得很干净.他扫的永远是那条马路的那一块地方,看上去很神圣的样子.扫完地,他收起折叠的扫把,很快就离开了,像是去赶车上班.不过,一直到了今天,我才听人说那是他孩子遭遇车祸身亡的地方.作家毛丹青的这一则微博,看完就再也忘不了了.  相似文献   

5.
正他皮肤黝黑,笑起来一排白牙和明亮有神的眼睛显得格外惹眼,身材削瘦得像极了这地里挖出来的蕨麻杆,奔走在一大片油绿的蕨麻地里时,不时俯下身体查看蕨麻的长势,顺手拔掉杂草。这个在蕨麻地里忙忙碌碌的人就是湟中县灵峰蕨麻种植合作社经理陈斌林,一个倔强的80后大学生。眼前这三亩试验蕨麻田就是他的宝贝。不安分的小伙子这个瘦弱的小伙子应该算是从来都不安分的那种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对未来的生活有过无限的幻想,这  相似文献   

6.
正袁振强土生土长的庄稼汉,世世代代都靠种田为生,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南堤村。提起袁振强,村里人总要竖起大拇指夸个不停,感激之情自然而然流露出来。黝黑的皮肤、憨厚的笑容,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人们夸赞他,是因为他团结率领合作社一班人,劳累奔波,踏实肯干,用实际行动做典型、带领乡亲致富、"敢于担当、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7.
庄稼汉的梦──记商都县东坊子村致富带头人杨启发穆锴商都县西坊子乡东坊子行政村,在支书杨启发的带领下,兴修水利,大搞“三亩田”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临“危”受命一九八九年,春寒还没有退尽。这时的东坊子村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行政村,群众思想混乱,隔三差五,...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55岁的吕永海,依然记得他4岁时那年一个晚上,父亲和几个战友去地里浇水,临出门时,他看见父亲手中除着铁锨外,还在腰间系了根长木棍。当时他不知道这根棍子是做什么用的,到他快10岁的时候,父亲才告诉他:木棍横捆在腰上,可以防止掉进洞穴里,是救命棍。1991年,66岁的父亲在临终前对他说,"孩子,我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留给你,这根拦腰棍你  相似文献   

9.
<正>每天早晨,昂旺扎西从结古镇闽南小区的家里出来,沿着宽敞的结古大道,驾车不到10分钟就到了一座富有藏族风格的崭新建筑。这里是昂旺扎西工作的地方——邮储银行玉树州支行。昂旺扎西是地道的玉树人,亲身经历了4·14玉树地震和灾后玉树的变化。谈到七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他依然难掩悲痛。每一次灾难总会带给人们难以磨灭的痛苦,同时也会让人们的灵魂和精神接受一次洗礼。多难兴邦,靠的是自强不息、砥砺奋进  相似文献   

10.
真情的价值     
<正>一口浓重的四川话、黝黑的皮肤、腼腆的笑容,这是见到孙洪勇时,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虽然他已当了3年副连长,担任连长一职也已大半年了,但他身上依然散发着泥土的味道。在采访中,孙洪勇最愿意谈的是他每次尝试使用新技术、新品种时的激动和带领职工共同致富时的喜悦,而当谈到自己所获得荣誉时,他总是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不值得一提。"也许,正是因为他的谦逊,才让他不断地进步;因为他的担当,才使他赢得了领导和职工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11.
我也喜欢雪     
1951年冬,北京下了头场雪.毛泽东整整工作了一夜,天亮时才放下手中的笔,伸了伸腰,朝门口走去.但刚跨出门坎一步,他便猛地住脚,抬头仰望着天空纷纷扬扬的雪花,久久地一动不动.一卫兵见毛泽东站在门口发愣,忙抓起扫帚匆匆去扫路.“不要扫!”毛泽东急切地喊道,眉头皱起来.他发现铺砖路上的雪比别处的雪要薄些,便大声问:“这路是你扫过的吗?”  相似文献   

12.
论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一方面军一渡赤水河,向云南扎西(威信县)集结的行程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2月上旬曾连续召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的决定和决策。对于扎西会议的情况,党史界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对其中若干决策,也有所评价。但总的说来,扎西会议没有得到它应有的历史地位。《中共党史大事年表》没有记载,新出版的关于长征的著作也没有专门记述。这主要是受史料与观念的限制。1985年以来,陆续公布了遵义会议前后的一批文献,这才使得我们比较清楚地看到扎西会议的全貌。本文拟依据现有材料,简述这次会议的概况和内容,并对它的历史地位发表个人的看法,希望引起党史界对扎西会议作进一步探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省先生" 毛泽东童年时代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唐家坨外婆家度过的.尽管外祖父家也是务农的,但有一个舅舅是开馆教书的,所以毛泽东经常到那里听听.直到8岁那年,父母才将他接回韶山入私塾读书.从8岁读到13岁.6年中,他先后在韶山一带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等6处私塾读书.每天清早和晚上他或在地里劳动,或放牛、拾粪,白天到校读书.农忙时就参加收割庄稼.为此,毛泽东戏称自己为"六年孔夫子".正是这6年孔夫子式的教育,培养了毛泽东"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他后来树立起"古为今用"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莫聪是个机灵人,这能让人一眼看出来.当你提出一个问题时,他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转着眼珠看你,一边思考,一边等你再把问题补充一下,或者以为这样就能干脆躲过回答.后来,明白我是铁心要把这期对话做下去,他才开始有问必答.但答案仍需启发、等待,且眼珠仍习惯性地转来转去.为了让有限的篇幅尽可能多地承载对话的内容,在以下的文字中,我自作主张地删除了他吞吞吐吐、支支吾吾的语态,只留下对话的"核".  相似文献   

15.
记者在仁寿县方家镇东岳村采访时。记下了一个故事。东岳村六组的李树清是个传统农民,当别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时,老李每天仍要到他的地里转两三趟,松松土、拔拔草,收成时,50多岁的他宁可在地里挥汗如雨,也不请人帮工。  相似文献   

16.
我的工作可能跟大家不一样了,从体力变成脑力,后来发现越来越辛苦,但是没办法,谁让我是做这份工作的.如果能换,我一定跟你换.我们原来的OTO吴迥(雅虎搜索引擎就是他写的)讲过一句话,他说时间真宝贵,我愿意出一百万美元买一年时间.我说瞎扯,我恨不得卖你两年时间.我那时候真的这么想,但现在觉得时间太宝贵了.现在才觉得很多东西,你想要的、你最后拿到的不是你要的,中间的过程才是你要的.这要等你到一定年龄,才会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两年,大家忙完地里的活儿,总爱往合作社跑。去年冬天,我在合作社里干活,领到了1.6万元的工资,一家人半年的生活费有着落啦!"9月6日,二师二十九团六连职工卢勇笑着说,"跟着老孙干,这钱袋子鼓起来了,思路也更开阔了。"卢勇所说的老孙,名叫孙军超,是连队的一名共产党员,也是大伙儿心中的致富带头人。2014年,头脑活、路子广的孙军超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得到了连队干部的大力支持。随后,孙军  相似文献   

18.
父亲既希望我守在身边,共享天伦;又希望我远走高飞,功成名就,这种纠结一直缠绕着他“条条道路通罗马。”刚听到这句话时,我并不知道罗马在哪里,甚至,还以为它是一匹马。就像父亲,在那几亩地里埋身耕耘,仰首遥望,偶尔吼两嗓子。  相似文献   

19.
正"邬园长,最近你嘴唇一直发紫,高原缺氧厉害吧?你要组织活动,还要照看好孩子们,身体吃得消吗?我们去和园长商量一下,等来年六七月气候好了再组织观摩课吧?"这是扎西主任第三次跟我说这个话了。11月的玉树寒冷、干燥、多风、少雪,空气中含氧量只有8月份的70%~80%。从我8月份到玉树藏族自治州直属机关幼儿园任职以来,一直饱受缺氧的折磨。11月,我要为全园教师做一堂示范课,但是强烈的高原反应时常让我觉得力不从心。扎西主  相似文献   

20.
人勤春来早,心喜憧憬多.农二师二十九团二十连承包户丁国栋来到自己的棉花地里开始忙碌了起来.丁国栋今年比往年更为积极、乐观.究其原因,丁国栋说:“是团场好政策加上二十连党支部对我真心帮扶,让我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