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刘进军 《青年论坛》2004,(1):119-121
经济与文化大省的山东 ,90年代后 ,都市题材小说创作陷入了困境。传统齐鲁文化熏陶下的乡村化山东都市 ,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位山东青年作家在支撑着该方面的小说创作。“道德”以及对生命真谛的苦苦守望 ,成为了他们创作的主要亮色。而张炜与尤凤伟两位实力派作家则更是利用都市作为一个美丽的幌子去表达他们对现代生活的一种思考以及对人类自然本性与理想王国的张望。从而使山东都市文学充满了上升的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群星璀璨的现代作家群中,沈从文独特的身份建构、天然的语言系统与文学资源让他独具一格,但他的写作生涯在20世纪40年代左右出现了明显的创作困境。在文化认同视域下,他从自我建构的“乡下人”转向“学院派”;之后在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背景下,他开始追求更复杂的文学实验,却以失败告终。在个体认同层面,他始终徘徊在文学与政治的二元对立中,深陷理念与认知的漩涡,最终让他从认同危机走向了创作困境。这一过程也展露了在整个现代语境下,作家们共同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3.
现代都市的形成和发达已构成了当下中国文化研究发展与繁荣的一个条件。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中国都市现代化转型的不平衡性(横向来看)和不彻底性(纵向来看),加之域外文化研究理论在中国文化研究起步伊始遮罩太强,使得我们的都市文化研究忽视了与之相对举的乡野文化,进而导致了将中国都市文化研究等同于西方都市文化研究的研究格局,而这又恰恰限制了“本土”文化研究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孕育了沈从文浓厚的苗族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赋予了作家认识世界的独特目光和审美情趣,孕育了他的个性,影响了他一生的处事态度。这种心理主导下的创作思想,在一个以汉儒文化和西方文明为主流的都市文化背景下,不失为一种特立独行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林燿德和施蛰存开启的台湾都市文学与海派文学的对话为契机,探讨海峡两岸都市文学的隔海传承与变异。30年代上海新感觉派将都市文化的殖民地摩登属性推向顶峰;40年代的海派作家还原出一个琐碎的市民都市空间;台湾新世代作家则塑造了一个集民间、私我和异彩文化等诸多因子交汇的都市场域,包容了更大的阐释空间。这些都市书写都以“感觉”为媒介,借鉴蒙太奇手段刻意颠覆故事情节的连贯性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性,对欲望书写异乎寻常的关注,在小说的审美形态、叙述角度、结构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表现出特有的创新度和开放度。  相似文献   

6.
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中国文学经历了从形式语言到文化语言的实验过程.在形式语言阶段,作家作品强调文学语言的形式意味,突现文学语言在文学叙述中的功能和作用.但从199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文学开始尝试文化语言的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的一个基本的努力方向,就是将汉语写作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创作出更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方言写作"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在本土文化经验方面,又作了更为自觉的理论提炼和创作尝试,其基本特点是注重中国文化生命特色,本土经验不再是落后、愚昧的表现,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展示其困境与开掘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7.
胜歌 《创造》2002,(3):10-10
云南最吸引人的东西是什么?民族文化。一个省拥有25个少数民族,在中国很少见,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这个民族文化的宝库中曾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芳名远扬的东西,如最早的《阿诗玛》、《五朵金花》,使苍山雪、洱海月钩人心魄。80年代,摩梭人出来了,90年代,香格里拉、丽江占城成了现代人躲避都市嚣闹、寻求世外桃源的神秘旅地。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构筑的都市世界——论沈从文的都市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沈从文在小说中构筑了一个都市世界,也许略嫌夸张。尽管沈从文写下了众多的都市小说,但同其他描写都市生活的现代中国作家相比,沈从文提供的都市世界并不完整,并不典型,那些真正具有现代都市特征的生活场景、社会网络、人物形象并未进入沈从文的艺术视野,读他的都市小说,反而使人觉得他对现代都市生活十分隔膜,缺乏深切的感受与体验。不过,我们又必须承认,沈从文用他独特的方式,观照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某  相似文献   

9.
湖湘文化濡染的韩少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燕 《湖湘论坛》2004,17(3):73-74,78
湖南是一个乡土色彩十分厚重的地域 ,历史悠久的湖湘文化对湖湘文人的审美视野与人格构造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湖南文人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心理定势。而在新时期的作家当中 ,韩少功受湖湘文化的濡染是比较典型的 ,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创作中的审美趣味上 ,而且体现在其人格精神的建构上。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文化联接经济和政治,共同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六个基本特征,才能驾驭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全面认识、把握“一个代表”思想统一性的基础上,增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总结党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用“三个代表”思想武  相似文献   

11.
张豫 《理论月刊》2004,(12):129-130
“重写文学史”是上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活动,它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也是直到今天仍未完全明了的一个难点,就是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不能依附于政治,也不能脱离政治,两者的统一的关键是对政治作何理解。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最大的政治,因此,只有作家心中有人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刘茜 《理论月刊》2000,(7):28-31
30—— 40年代海派和 90年代都市小说都在中国都市小说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众多论者对此分别加以研究阐述,但纵向比较者无。本文认为两代都市小说存在着文本操作,小说模式及表达的都市情感的类似,但又因两代时局风气和作家才情气质的不同,存在迥异的美学风格和在各自文学环境中的不同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颖 《青年论坛》2005,(6):124-126
在20世纪90年代,各流派小说创作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和特征:表现现实。新写实小说注重对生活的还原,关注凡人小事,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实主义冲击波”则高度关注经济发展问题,力图真实展现改革中工厂、乡镇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种种困境;新生代作家则注重对现代都市的当代描写,特别是90年代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及全面市场化引起的现实变动。  相似文献   

14.
1988年白先勇接受蔡克健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出国之后,最重要的变化是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新发现。我在台湾的时候,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很大。那阵子,我们提倡现代文学,自己也搞现代派创作。到了西方之后,却反过来追求传统文化,我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说是西方现代主义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我的作品也有意无意地显露这种融合。”白先勇的这段话,相当有代表性地概括了台湾多数现代派作家走过的创作道路,也揭示了这些作家文化选择意识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向。大体而言,这些作家经过1960年代的现代主义洗礼和1970年代自觉的文化省思,已经摆脱了现代主义创作观的束缚,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追求:在创作中力求价值取向、文学观念的中西融合。由于这种创作观的形成,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或技巧形式上都超越了他们的早期水平,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面貌的民族文学。他们的探索和走过的道路对中国当代文坛提供了足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林婷 《新东方》2005,(8):20-23
村政研究是近几年学术界兴起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因此而卷帙浩繁。现代社会处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激烈碰撞的时代,这一特征在有着浓厚“东方典型”的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乡土中国”与现代社会品质的契合是我们研究“乡村政治”特定问题所应追求的方向,因此,综合各方面文章和论著,我认为,注重对家族、社区和国家三个要素的解读对现代化视野下的村政研究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概括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三个主要因素,三个方面协调发展,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先进文化联接经济和政治,共同组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六个基本特征,才能驾驭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全面认识、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统一性的基础上,增强“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总结党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用“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党,努力提高自身思想文化素质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7.
喻海燕 《求索》2013,(12):147-149
改写理论是美国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文学理论。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历史研究相结合,呈现出多元学科研究趋势,并出现从注重文本研究转向注重文化研究之态势。一般认为.主流诗学、意识形态、专业人士和赞助人等因素是改写理论的核心概念。20世纪90年代改写理论传入中国后,在对中国“主流诗学”和“意识形态”等因素综合考量后,中国的研究者试图采用西方文学的理论研究范式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典籍作品。陈伯吹的文学作品选择与创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考察陈伯吹等中国现代作家对文学改写理论的践行与运用.不仅可观中国现代文学的创造品性.还可揭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轨迹及进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     
王天玺 《创造》2011,(11):54-57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之树上开放的最美的花朵,是一个民族创造历史奇迹的伟大力量。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就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正是这样的先进文化推进中国走进文化经济时代。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正步入全面的转型期,当代中国监狱也随之进入了转型期,监狱的转型本质上就是监狱文化的转型,而监狱文化的转型首先出现的是监狱文化的冲突。当代中国监狱文化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本土与外来的冲突;人治与法治的冲突。  相似文献   

20.
舒欣 《求索》2005,(10)
张天翼20世纪30年代的都市小说延续着鲁迅开创的“改造国民性”主题,他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都市的市民阶层,展示了都市市民的人性心理,揭示了存在于广大市民中的“面子观”和“向上爬”的强烈欲望。在创作中,他把小市民和知识分子放在都市这个平台上予以平等地展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左翼文学以阶级来区分大众和知识分子所表现的不足和“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他在批判市民身上的国民劣根性时,对小市民的处境予以同情,表现出一定的人文关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许多都市作家和张天翼一样,关注都市市民的生存处境,但他们在揭示都市人生存的商品化、私人化,展现市民对物质与金钱的欲望时,自己却沉浸于对都市中各种欲望的赏玩,既没有价值判断,又缺乏人文关怀,而张天翼的都市小说创作思路无疑值得当前都市作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