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有其规律和形式,同样,生产力的运动也不例外。通过对生产力运动的基本状态研究,揭示生产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形式,既是理论经济学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经济实践所提出的重大理论课题。科学解决这一课题,对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生产力运动的基本状态 生产力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既有相对稳定静止的状态,又有绝对运动发展的属性,并且,相对稳定静止是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而绝对运动发展则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如果我们不了解生产力相对稳定静止的一面,就不可能了解生产力绝对运动发展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在生产力绝对运动的过程中,来考察它相对稳定静止的基本状态。根据商品弹性价值理论来划分生产力运动的基本状态,就有正弹性生产力、无弹性生产力和负弹性生产力。 (一)正弹性生产力 政治经济学意义的生产力,必须与商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换句话说,不与商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的生产力,就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因此,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完全可以简单理解为生产商品的能力。 所谓正弹性生产力,就是商品弹性价值大于零的生产力。商品的弹性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等于价值与弹性价值之和,即:商品价格=价值 弹性价  相似文献   

2.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演变至今已呈现出新的态势,其危害性不断加大,对其惩治的困境凸显。究其原因,理论层面主要包括理论研究的不全面、立法与当前实际的脱节、基础概念的不明确等,因此,通过对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基本理论的梳理,厘清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防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立法,成为自《刑法修正案(九)》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并肯定了科技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加突出知识、文化、生态维度的生产力。二者的一致性在于都肯定了生产力内涵的拓展性,差异性体现于关注的方面和态度有所转向。生产力概念的这种研究趋势启示我们应当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重点,同时也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4.
记者: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对于大众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您能具体介绍一下这一理论吗?潘岳:生态文明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很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也刚形成不久,仍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它主要是针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难题,例如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等新型社会主义流派的探索,不仅在学术上对社会主义进行了理论创新,也在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问题具体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回应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想象空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完善。记者:您在以前的演讲中也曾提出:中国2000多年传统的农耕文明是一部…  相似文献   

5.
任倩  任好 《学理论》2013,(24):63-64
先进生产力是一个历史概念,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现代生产力-科学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两面性,究其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不独立性,知识分子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代表必须避免科技使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同时也应当指引当代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朝着生态生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编写《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史》,是为了在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开拓一个新的领域:着重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史.社会主义政治学说,是以批判私有制、实现公有制为基本理论形成的政治思想、学说,因此,其研究对象和范围不能仅停留在一般政治学的定义和概念上,而要从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出发,来确定其基本内容和重点:革命观、阶级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党观以及国际主义等六个方面,其中以国家和革命学说为核心,这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政治学说研究对象及其基本内容的认识。以下,就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对社会主义政治学说发展线索作一个大体概括。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对社会生产力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结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进行了具体探讨。本文试就其主要理论和实践作一简要分析。一、毛泽东关于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理论毛泽东的社会生产力理论,蕴含着较为丰富的内容,他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基本观点,而且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着重探讨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作用及其发展途径等若干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冬俐 《学理论》2012,(16):42-45
传统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的基本模式具有独特性,由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结论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因此,它们通过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用既定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模式,既有对经典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的坚持,也包含了根据国情探索落后国家发展生产力的新途径。实践证明,由于新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前提而不是结果,生产关系大大超越了生产力水平,其结果就是传统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所以,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改革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根据现实的生产力状况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提高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党的执政能力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联系在一起,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理论的一大贡献,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引人注目的新内容,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提供了新的思维空间。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凭空制造出来的概念,它源自马克思主义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描述。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是消灭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差别的社会,“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而有计划地尽量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满足全  相似文献   

10.
青年概念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概念是青年研究的基本问题。现实中存在多种青年概念的定义。从综合研究青年的角度,根据人们对青年概念的认识发展,根据当代社会发展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定义当代青年是处在身体发育已经成熟、人格基本形成和社会自立初期阶段的人;当代青年的年龄界定在18至35岁之间。当代青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由青年与现实社会的实际联系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存在于古往今来的各个社会形态中,只是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同,生态文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面对当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对生态文明概念的定位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国内学术界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定义生态文明,其理论根植于马克思主义辩证的自然观和整体观。以马克思主义为哲学基础来探讨生态文明使得其更加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2.
生态社会主义在当代西方诸多生态主义流派中独树一帜,它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武器,认为自然生态问题实质是资本主义“社会生态”问题或矛盾的外化,只有彻底废除资本主义才能使其得到真正解决,并对社会变革的现实途径和策略,以及未来社会主义的模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究。生态社会主义在其不长的历史发展中,虽然其理论形态未免仍很粗糙,但对人类永续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却极具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1)
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解放和启蒙运动对人的思想的解放,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主体性不断提高,但主体性发展的唯我论倾向又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现代哲学从存在论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主体间性,力图超越主体性的唯我论倾向,为解决生态问题打开了新的视角。在主体间性理论视域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各国一道应对共同面临的生态危机,这是主体间性的中国模式,也是应对全球生态问题的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使其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所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提出的要求。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此之前,我们在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时,往往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混淆,认为中国共产党应该代表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指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兴起,80年代末、90年代初臻于成熟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西方生态运动和生态组织中的一种左翼的激进思潮和派别。它的基本理论是由生态原则、社会责任感、基层民主和非暴力四大支柱构成的,主张建立一种新的在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基础上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虽然这种社会思潮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它在许多问题上明显地暴露出其消极面,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是完全错误的。这种思潮对我国无疑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一是生态社会主义片面地强调生态问题,仅仅从人与自然之间不可分离的关系来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这就自觉不自觉地用人与自然的矛盾取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  相似文献   

16.
遵循规律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规律论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永续发展的真谛和本质规定,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价值诉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境生产力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绿色生产力发展规律,以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和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和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生态政治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政治发展规律,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生命共同体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客观世界普遍联系的辩证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7.
城乡贫困问题的深层原因与治理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阶段,我国贫困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消除,其根本原因不在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而在于现实的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基本保障制度等的不完善。因此,治理贫困的基本路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与保障制度的创新。并且,在未来的贫困问题中,贫困者缺乏能力和缺乏动机的因素可能上升为更加重要的致贫原因,所以能力赋予式的扶贫将是治理贫困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继承了资本主义危机理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理论,对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异化消费现象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倡导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危机理论为分析和解决当今人类的生态问题提供了富于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态危机、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社会基本矛盾比起以往私有制社会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有其显著特点。这就是:它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经济基础是基本适合的,是推动其向上发展的,这是占主导地位或基本的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也有不适合生产力、经济基础状况的部分,即有不利于或阻碍生产力、经济基础向前发展的方面,但这是次要的或不占主导地位的方面。基本适合与部分不适合的相互并存、连接,就构成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民生,而且还使得资本主义生态民生问题凸显。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中,马克思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改善民生的必然选择,走生态文明道路是民生发展的根本方向,从而形成了其生态民生思想。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生态民生是基本的民生构成;生态民生是物质民生发展的重要保障;资本主义是引发生态民生问题的制度根源;改善生态民生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启示我们,当代中国的民生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民生的改善,还必须将生态民生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民生建设中;当代中国的生态民生建设必须加强对私人资本的驾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