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罚金作为附加刑的一种既可以附加于主刑使用,作为主刑的补充;也可以独立于主刑使用,作为惩治一些适用主刑过重的轻微刑事犯罪的刑罚手段。本文仅就个人浅见对罚金刑及其法律完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司法界同仁对罚金刑相关制度的重视,同时尽快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罚金刑的适用杨晓静马晓雯1997年3月14日由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修订的新刑法,在总结刑事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了刑法理论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罚金刑制度作了新的补充、完善。下面,笔者试就罚金刑的具体适用作一探讨。一、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与适用方式(一...  相似文献   

3.
罚金刑,是我国刑罚规定的刑种之一,既可以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但是在司法审判的适用实践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法院对刑罚的罚金刑适用情况缺乏监督,导致罚金刑实施的效果欠佳。本文主要对罚金刑在适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建议,以更好发挥出罚金刑在打击和预防犯罪中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罚金作为附加刑的一种既可以附加于主刑使用,作为主刑的补充;也可以独立于主刑使用,作为惩治一些适用主刑过重的轻微刑事犯罪的刑罚手段。本文仅就个人浅见对罚金刑及其法律完善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够引起司法界同仁对罚金刑相关制度的重视,同时尽快通过立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是各国广泛的做法。本文通过我国现行法律对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的规定引申出对未成年犯是否适用罚金刑以及当前适用罚金刑的缺陷,从而提出进一步完善未成年犯适用罚金刑与判处罚金刑中的相关制度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司法实践中罚金刑"空判"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司法权威,并且有违正义原则,罚金刑适用范围的不当也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我国罚金刑主要适用于贪利性犯罪,对于过失犯罪和轻微故意犯罪很少适用,而且贪利性犯罪中罚金刑配置也不合理。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增加罚金刑对轻微故意犯罪的适用;应把过失犯罪作为罚金刑适用的主要对象;合理规定罚金刑对贪利性犯罪的适用,如增加罚金刑对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的适用、严格限制罚金刑对直接侵害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贪利性犯罪适用。  相似文献   

7.
罚金刑是刑罚方法的一种,由于其强制执行力有限,因此对犯罪人适用罚金刑可能受到犯罪人主观抗拒缴纳或者客观缴纳不能的影响而落空。世界各国大都规定了罚金刑的替代执行手段,这对我国构建科学的罚金刑易科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应在刑罚轻缓化的国际大趋势下建立罚金刑易科制度,来弥补罚金刑适用的不足,以更好地发挥刑罚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罚金刑相关立法上的诸多因素,导致罚金刑适用在司法实践中,特别是面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时,存在较多现实问题。本文拟就未成年人罚金刑在实践中适用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该制度的改革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罚金刑是法院判处罪犯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一种剥夺罪犯一定财产利益的刑罚。罚金刑的适用,同时也是国家作为评价通过改变客体存在的方式达到适应或接近主体需要的目的。本文就从正义及效益这二项主体需求体现在罚金刑制度中的内涵,来探求主体价值取向对这一制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熊谋林 《清华法学》2013,7(5):86-111
对近30年的文献进行综述后发现,外国罚金刑适用率高并呈扩大趋势是主流学说的"常识性"结论,并因此推动了我国1997年刑法的罚金刑改革。借助于对我国15个地区2000年以来的罚金刑判决和执行情况的数据,以及三家基层法院2010年的量刑统计进行分析,本文指出我国刑事司法面临高罚金适用率和低罚金执行率的两难局面。本文的研究表明,及时修改必并制罚金刑,以我国刑法为基础,减少罚金刑适用是解决罚金刑执行难的应然方案。  相似文献   

11.
清末10年修律,首当其冲的就是刑事法律的改革。1907年10月,沈家本主持的修订法律馆上奏中国近代第一个刑法草案——大清刑律草案,在中国刑法史上第一次将罚金确定为五大主刑之一。从1908年到1910年,中央各部院堂官、地方各省督抚、将军都统陆续上奏对大清刑律草案的签注意见,其中涉及罚金的主要问题有:罚金定为主刑问题、罚金单位和等级问题、罚金易刑问题、罚金适用的过轻与过重问题、罚金与赔偿金的关系问题。回顾和分析罚金刑在中国近代刑法中的确立过程,将使我们在微观层次上对“会通中西”的法律变革原则有新的体悟,并有利于对近代“礼法之争”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2.
吕志兴 《现代法学》2007,29(5):175-179
《折杖法》的制定与实施使得宋代五刑体系名存实亡,主要表现为:主刑种类减少,刑种配置不合理。为遏制犯罪,宋政府通过颁敕和编敕,规定或创设新刑种,形成以臀杖、脊杖、编管、配刑、死刑为主的刑罚体系,凌迟亦成为常用刑,结果使宋代刑罚较唐代更为严酷。宋代制定与实施《折杖法》,本欲轻刑,但导致刑种配置缺乏科学性,刑罚轻重失衡,反而促使刑罚重刑化  相似文献   

13.
法律视野下的唐代假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宁制度是中国古代行政立法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文献记载,至少中国古代从西周时期开始,就有了关于国家官吏请假和休假的法律制度。经过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逐步完善。在隋代的《开皇令》中,首创了《假宁令》的篇目。唐代的律、令、格、式四种法律形式中,皆有假宁制的规定。充满人文精神的唐代假宁制度对于规范国家官吏的作息时间,提高国家机关的行政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唐代的假宁制度对后世及古代周边国家的行政法律制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吕志兴 《法学研究》2011,(4):183-195
南朝法制继承了晋律令的内容和体例,但从刘宋时起即开始形成一些新规定。梁、陈二代都制定了律令法典;梁律令在法典编纂体例方面有重要创新,特别是对《晋令》篇目的删修,开后世令典30篇(卷)体例之先河;梁、陈在重要法律制度上亦有许多创新。南朝法制对北周、隋、唐有深刻影响,是隋唐法制的主要渊源之一,在编纂体例和重要制度创新、文明程度及对后世的影响上均不在北朝之下,学界流行的“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说与历史事实不符,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5.
冯卓慧 《法律科学》2009,27(4):159-168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法发展的完善时期,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奴隶制民事诉讼法律。陕西出土的传世的及新出土的西周青铜器铭文,明确而真实地反映了西周民事诉讼制度,再佐以先秦文献总结出西周民事诉讼制度的概貌。西周的调解制度、巡回审判制度以及宗法制的影响,使西周民事诉讼制度对中国司法制度有独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Tax offences and penalties are created to tackle tax non-compliance. Tax penalties bear civil liabilities while tax offences portends criminal sanctions. This paper employs the deterrence theory of penalty to determine whether tax penalties and enforcement agencies are effective in ensuring tax compliance in Nigeria. It is found that the dwindling economic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has diminished the deterrent effect of pecuniary tax sanctions. Hence, there is need to review the tax statutes. Corroborative effort between tax authorities would facilitate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on and punishment of tax offenders, thereby improving tax compliance in Nigeria.  相似文献   

17.
刘蕊 《北方法学》2016,(4):151-160
赎刑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法律制度,中原地区的赎刑制度在秦及汉初具有替代刑和独立刑种的双重属性,唐代以后赎刑发展成为刑罚适用的一般原则。罚金刑在中国古代法律中多处于与赎刑合而为一的并存状态。以藏区“赔命价”制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赎刑制度,在古代以成文法的形式出现,在现代则表现出明显的和解性质。赎刑制度中的价值理念和合理规则,对于我国刑罚替代措施和死刑的司法控制等方面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EU has recently mooted the possibility of harmonising minimum penalties. ‘Minimum criminal penalties’ refers to the lowest sanction available for a judge in a concrete case. Calculating the actual penalty involves legal mechanisms that might mitigate that penalty. Comparative analysis reveals that a distinction needs to be made between minimum penalties included in national criminal codes (in abstracto penalty) and the lowest penalty that might be imposed (in concreto penalty). Although in abstracto minimum penalties are found in the criminal codes of most Member States, they are fiercely opposed in others. In concreto minimum penalties that constitute an absolute limit to the discretion of a judge are even more controversial. Against that background, this contribution reviews whether or not the EU should force the Member States to impose absolute, in concreto minimum criminal penalties. It examines the justifications presented in recent proposals in light of legal and criminolog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19.
王捷 《北方法学》2013,7(4):133-138
《周礼》郑玄注云"狱"、"讼"分别指称"争罪"和"争财",但从出土法律文献视角通贯考察"狱"、"讼"二词在法律用语层面的语用,可以发现先秦时期的"狱"、"讼"二词并没有用于区分"争罪"和"争财",在法律用语层面上官府审案多称"狱",民间诉争则曰"讼",都是指称"案件"。郑玄注实是汉人以"汉今"律"周古"而得出的结论,以郑玄注为据而断定西周时的诉讼程序即刑民有分,于史实无证。  相似文献   

20.
王博 《政法学刊》2010,27(4):60-64
罚金刑的广泛适用顺应了世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有效弥补了短期自由刑的弊端,但与此同时,罚金刑的执行难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设计适应我国的罚金刑易科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