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星  陶鹏 《中国减灾》2011,(8):38-40
自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后,对于自然灾害的管理也被纳入了我国应急管理的体系。以应急管理的方式来治理自然灾害,其长处是加强了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信息的报送和沟通渠道更加顺畅,灾后的救援和处置也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2.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地形复杂、天气多变、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影响范围广。近年来,福建省灾害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大,防灾减灾形式严峻、任务艰巨。福建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繁、灾害损失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火灾、爆炸、生产事故等意外事件每年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童星  陶鹏 《中国减灾》2011,(15):38-40
自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后,对于自然灾害的管理也被纳入了我国应急管理的体系。以应急管理的方式来治理自然灾害,其长处是加强了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信息的报送和沟通渠道更加顺畅,灾后的救援和处置也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减灾》2013,(9):26-2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自然灾害,农业无疑是暴露性最大的承灾体。一般年份,全国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社会财富的积累以及气候变化极端事件的频发,重大自然灾害的损失有日益加重的趋势,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面对自然灾害,农业无疑是暴露性最大的承灾体。一般年份,全国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4000多万公顷,成灾2000多万公顷。随着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扩大、  相似文献   

8.
干旱、洪涝、台风、地震……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十年,是中国经受巨灾磨砺的十年,是减灾救灾不断趋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十年,是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更是防灾减灾事业因势利导、趋利退害的十年。  相似文献   

9.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6月23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讲话中,胡锦涛专门提到防灾减灾问题。他强调,要将依靠科技建立自然灾害防御体系纳入国家和各地区各部门发展规划.并将灾害预防等科技知识纳入国民教育.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10.
史培军 《中国减灾》2014,(11):20-21
我国是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和环太平洋灾害带)复合的高自然灾害风险区,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特征.在环境变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并发性、难以预见性,以及相关联的风险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范一大 《中国减灾》2013,(17):10-13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灾害形势非常严峻,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持续增加,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计划实施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提升了国家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地方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已经紧密融入各行各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  相似文献   

12.
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对防灾减灾体系建设、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一如既往地给予了热切的关注。他们集思广益,为推进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出谋划策,尽职尽责。完善体系强化思想"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被郑重地写进了"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完善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加快山洪地质  相似文献   

13.
庞陈敏 《中国减灾》2014,(11):10-15
为有效应对自然灾害日益频发的严峻形势.适应救灾应急工作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国各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预案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支持下.民政部于9月23—26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了全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人员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在23日举行的开班式上.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国家减灾中心主任庞陈敏结合近一两年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实践,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老问题和新难题,并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本刊选登了部分讲话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减灾》2013,(9):14-15
201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为"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充分体现了我国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理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2,(6):1-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70%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成功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降低灾害损失,成为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灾害系统复杂性与综合防灾减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是世界上两大自然灾害带(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和环太平洋灾害带)复合的高自然灾害风险区,灾害具有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率高的特征。在环境变化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并发性、难以预见性,以及相关联的风险日益突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取得显著进展,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高,防抗救一体化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8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副主任、民政部部长李学举发表电视讲话,对我国的减灾、救灾事业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呼吁全社会认识和把握自然灾害的发生特点和变化规律,提高全社会的灾害救助能力,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刊现予刊登。  相似文献   

18.
2011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自2009年起,我国将每年的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方面表达对"5·1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风险不断加大,灾害形势非常严峻,灾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持续增加,一些历史罕见的重特大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科技计划实施和产业化应用示范,有效提升了国家灾害科学管理水平,大大增强了地方防灾减灾能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我国,信息化已经紧密融入各行各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方面。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围绕《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2015年)》任务要求,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极大推动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全球频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自然灾害成为各国面一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特别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的资源、环境和生态压力加剧,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