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台湾风情     
唐乾 《两岸关系》2007,(8):63-65
台北,这里很中国从中正机场进入台北市区,第一感觉或许是有些让人失望,无论是高楼还是汽车都不比上海。但不久,你就会深深的被这个城市所吸引,感受到它的繁华与丰富、平易而内秀,这里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宝藏  相似文献   

2.
申冬云 《两岸关系》2005,(12):39-41
来台北后,记者所住的宾馆距离捷运西门站很近,西门站旁边繁华的街市就是台北有名的西门町商圈。给我的感觉:什么时候来这里逛都不会觉得寂寞,可以与街头涌动的年轻人群一起分享这无尽的繁华。这里的步行街就像一条条小河,流淌着色彩和音乐。  相似文献   

3.
缪璐 《台声》2023,(2):54-55
<正>利落的短发,蓝色的双肩包,左手拎着装满羽毛球的箱子,右肩背着心爱的羽毛球拍,这是来自台湾高雄的陈彦桦的标志性形象。曾经的职业运动员陈彦桦如今是上海的一名羽毛球教练。从昆山到上海2016年受球友邀请,陈彦桦第一次来到上海,在参加完一个小型赛事后,陈彦桦就对这里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上海整体城市和街道的氛围跟台北很接近,但又比台北节奏更快,会让人感觉更有希望。”  相似文献   

4.
晓沙 《台声》2009,(8):71-85
无论是参观北衷故宫,还是浏览台北故宫,同样的感觉是美不胜收,因为这里存放展示着别处看不到的中国艺术珍品。而在两岸故宫博物院的展品中,中国古画又总是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些附着着中国人敏感心灵和微妙哲学的绘画真迹。如今,在博物馆展柜静谧的灯光下,完整地展示着神品的风采,在博物馆的墙壁上,  相似文献   

5.
张静 《乡音》2006,(11)
曾听到一种说法,感觉很有趣:幸福就像小猫的尾巴,当你像小猫一样拼命地想抓住尾巴时,只会在原地团团转,累得满头大汗,到最后却一无所获;而当你不去想它,昂然地向前走时,幸福就会像那上下轻摆的小尾巴一样,悄然地跟随你身后了。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而存在于不同人脑海中的幸福定义又是那样的不同,因此盲从得到的对你而言并不一定就觉得幸福。不是有那句话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不要怪人贪心,也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而是凡事总有利有弊,世人多好面子,强装坚强于人前,又会不自觉地自欺欺人麻痹自己,便对得到了的东西极力扬善避恶,那不知情的人得…  相似文献   

6.
台北平溪小镇之旅,原本不在计划之中,是临时动议。这些年,也游历了大陆许多所谓的古镇,感觉除了风格雷同外,许多为古而“古”的景物,多让人游不远,游不深,也游不幽。因此,也想领略一下,台北山里的平溪小镇,是否会有些不同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柏连学 《台声》2007,(7):71-72
如果你到台湾没有去过台北迪化街,你只能算是到岛一游,不能真正了解台湾,更别说了解台湾历史。当我走进台北迪化街,置身于繁华古雅的小巷,仿佛历史的烟云从我眼前拂过,我感到是那样地熟悉,又好像是那么地陌生。古巷空街,不知又响起了谁的脚步,他或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总之我是迷上了这条神秘而斑驳的小街。  相似文献   

8.
错位     
大概是因为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缘故吧,错位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报刊和口语中。社会像一条古老而又巨大的航船,一拐弯儿,许多人和事物就错位了。即使你一点也没有动,你所附丽的背景动了,同样会有错位发生,就像我们坐在船上,我们其实并没有动,但船已经把我们带进了另一个时空。许多时候,我们以我们的思维和理性调整着我们错位的感觉,使我们在时空维度的变化中找回自我。也有许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和理性受到了世俗的干扰和诱惑,使我们在混乱的感觉中迷失了自己。然而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都可以失去,惟独不能把自己丢失。…  相似文献   

9.
情迷特色店     
品位可以与名牌、与身份无关,有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原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还有这些既可以shopping,又可以relax的特色小店——在这里,你也许会淘出心仪已久的手绣吊带上衣,也许会跟某件小饰品一见钟情;也许你会重拾心情,找到快乐的感觉!来一次放纵吧,做个特“色”女人!  相似文献   

10.
在这里参观游览,你会感觉阅读了一遍台湾历史,游览了台湾各地。大陆游客称这里是去台湾游览前的必做功课,台湾游客称这里是比台湾更了解台湾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王立军 《台声》2009,(6):38-38
作为全国台联的工作人员,我还是第一次去祖国的宝岛台湾。3月3日,我们全国台联后勤服务管理人员一行16人,乘坐国泰航空公司的客机经过近4小时的飞行,到达了台北桃园机场。初到台湾,本以为宝岛天气炎热,我们这些长年在北京工作的人会受不了,没想到,当天台北天气多云,走下悬梯感觉非常舒适。  相似文献   

12.
唐晓 《两岸关系》2010,(2):54-55
说到台北特色地,万华区算是一处。听台北的朋友说,万华区就是老台北城,也就是台北市的发源地,古名叫做“艋舺”,在上世纪20年代,日本人把这里改名为“万华”,不过直到现在,人们在使用台语时仍然习惯把这里称为“艋舺”。  相似文献   

13.
浦子 《今日浙江》2007,(2):50-51
岁末,到了宁海县的大佳何镇,踏入这片土地,你会感觉这里涌动着一股春的热潮,暖暖的,让人心里好受.  相似文献   

14.
田毅 《两岸关系》2008,(7):61-61
由39名大陆旅游业者组成的“大陆踩线团”6月中旬赴台进行11天环岛业务考察之旅。走访了台北故宫、台北101、太鲁阁垦丁、佛光山、阿里山、日月潭等景点,体会台湾风情。  相似文献   

15.
沈建设 《今日浙江》2012,(13):50-50
走进位于杭州余杭区临平东湖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笔者感觉,这里更像一个综合型的"温馨医院",服务大厅进门处有值班员,及时为你"导医",将反映的问题进行"分诊",迅速找到设在大厅的各个服务窗口。  相似文献   

16.
正5月中旬,507个家庭正式入住台北首个示范性公共住宅——健康公宅。这里房龄新、配套好,房租低,有幸抽中的家庭都感觉自己"大赚一笔"。公共住宅简称公宅,又称社会住宅,相当于大陆的廉租房。近年来,台北、新北、台中等都市重点发展这种只租不售的公宅,不过由于僧多粥少,民众租房贵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在大台北地区。台北释出507套廉租房今年5月,台北市民蔡先生开开心心地搬进位于健  相似文献   

17.
对一颗优秀灵魂的倾诉应想乍一听到你遇上车祸的消息,是在一辆飞驰的警车上.我像被人当胸重重击了一拳,闷疼闷疼.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感觉,当你熟稔的一个名字与不幸联系在一起时,你几乎会被那噩耗惊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何况,你遭遇的是几乎比死亡还要可怕的...  相似文献   

18.
台北闹饥荒     
每次回到乡下老家,要返回台北的时候,妈妈总是塞到我的行李箱里很多东西,一直到完全塞不下为止,那种场面就好像台北正在闹饥荒。“妈,你什么都不用带,台北什么都有。”我说。妈妈总是这样回答:“骗你的!台北什么都有,台北又不是极乐世界。”我把芭乐、橘子、哈密瓜拿出来,说:“至少,这些水果都有。”妈妈又帮我塞进去,说:“我们乡下的较好吃,也较便宜。”我把一大包肉干、肉松、肉脯拿出来,说:“我们家楼下就有新东阳呀!”她又帮我塞进去,嗔怪道:“你知道什么?我是买给我孙子吃的,又不是买给你吃,何况人家这些都是手工做的呢!”我看拗不过她…  相似文献   

19.
马剑 《中国保安》2005,(14):6-9
北京是记者本次调查的第一站。在位于公主坟附近的某家银行,记者利用人们等待办理储蓄业务的时间,就保安印象问题随机向市民进行了采访。“保安在北京还是可以的,像在这里,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填单子,一旁的保安会告诉你,还会提醒你要把钱收好,我觉得保安挺好的。”一位老人边说边指着站在银行门口的保安员。“保安呀,不是很清楚,前几天看《法制进行时》说是有个银行保安员被开除后又入室盗窃报复,感觉不是很好,具体没有接触过!”一位在附近工作的男子回答道。“昨天上午我还在公主坟看到几个保安跟人打架,挺凶的,别的就不知道了,印象嘛,也没觉…  相似文献   

20.
你也许有这样的经验,翻开相册,感觉自己比十年前漂亮得多,于是,一种被搅动的甜美,会在你的心头荡漾。走在街上,那条忽闪现的美丽女性,像一个个亮丽的点,时时点燃你的眼睛,此时,你的感觉如何呢?是欣赏,是艳羡,还是潜意识中的偏见和鄙视?曾记否,在男女几平分不出个儿的年月,女人不化妆。年方二十五面容就像被暴风摧残过,那时的女人,容貌被摆在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多少年以后,女人发现了自己,发现了容貌的意义,于是,化妆美容成了她们生活的必需。化妆美容是社会的进步,是人的进步,是女人的升华。化妆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