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 《协商论坛》2013,(12):43-44
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留下烂账要追责、多头重复考核要清理……中央组织部日前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专家学者和基层干部认为,《通知》有望改变不少地方领导干部“唯GDP(国内生产总值)论”的扭曲政绩观,使科学发展观成为制度性约束。“《通知》体现的政绩考核标准,将调动广大干部坚持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感受到干部评价工作的公平与公正。”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说。  相似文献   

2.
为官与“政绩”□雪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时下领导干部常讲的一句话,他们在当政期间,总希望办些实事,出些成果,留下“政绩”。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无疑应该强化“政绩意识”。然而为谁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这就因人而异了。同样是追求政绩,有...  相似文献   

3.
孟大军 《当代广西》2004,(10):42-42
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之流鼓吹“搞出的政绩千方百计不让老百姓知晓,想方设法让领导看到”的歪曲“政绩观”,以及为了自己的仕途一帆风顺,而不计施政成本、不顾地方发展、不惜牺牲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期生态环境为代价,尽搞一些“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的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一说到领导干部的政绩,往往是以GDP论英雄,因此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给生态环境带来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几代人吃恶果”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4,(1):7-7
中组部去年年底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选人用人不以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论英雄,意在破除GDP崇拜。  相似文献   

6.
尽管地方政府部门一再试图撇清渚如“祖龙”、“铁本”等工程的“政府制造”性质,但事实却正是地方政府一些职能部门“越位”的乱作为。以及另一些职能部门琉于监督的行政不作为。共同制造了这些举世瞩目的“政绩”,施政失误所带来的巨大的行政成本。则需要由整个杜会来“埋单”  相似文献   

7.
新闻回放:地方政府单纯以地区生产总值论英雄的历史走到尽头。5月24日,出席“中国区域经济合作高层论坛”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表示,中国将通过改变政绩考核指标,转变地方官员片面追求地区生产总值的观念。——在现行的政绩考核体系下,“唯地区生产总值论”弊病已逐渐显示出来。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诸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等数字,多年来都是地方政府津津乐道的“政绩”。地方政府官员通常会置本地经济资源特点于不顾,狂热投资那些资本集中、见效快的产业。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国家国土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也…  相似文献   

8.
岛内“大选”逐渐步入激战阶段。马英九连任形势依然严峻,其原因众多,但关键原因之一则是民进党与外界给马英九贴上的“执政无能”标签,让马英九昔日的政治魅力大降,民众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不断下滑。然而,马英九真的“执政无能”吗?显然不是,马英九上台后,严格依法施政,稳健执政,而且政绩突出,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时年54岁的刘奇葆从广西任上履新四川省委书记一职,至今主政四川已三年有余.汶川地震发生时.刘奇葆到四川上任不到半年。值得关注的是,四川在汶川地震之后的三年间,GDP增速名列前茅,2009年的GDP更是快速增长。四川为何能“浴火重生”,四川“雄起”背后,刘奇葆的施政方略又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政绩,在当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政绩工程”几乎可以和“面子工程”或“劳民伤财”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施政的成绩。对官员要求政绩,和对学生要求成绩、对员工要求业绩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考试制度不合理而导致学生把出成绩和考高分划等号就说学生不应该出成绩。同样地,不能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经念歪了就说不能讲政绩。  相似文献   

11.
受计划经济观念文化的支配,现在看一个地方领导干部有没有作为,只看施政成效,不计施政成本。只看架了多少桥,修了多少路,栽了多少花,种了多少树……至于成本,这么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什么渠道来的,以什么名目来的,老百姓是否能够承受,却从来没问过。  相似文献   

12.
公共事     
《民主与法制》2014,(7):4-4
各地经济目标“降速提质” 今年省级地方两会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各地不再以GDP论英雄,“降速提质”成为普遍共识。除广东省之外,其他30个省份的GDP目标均较去年调低或持平。除西藏、宁夏外,29个省份均提到了大气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13.
“政绩”与“污染”的不正常联姻,已是老生常谈。 长期以来,政绩考核指标和官员晋升机制依然在围绕GDP打转,一些所谓的“明星企业”虽然污染风险重重,却能为地方创造可观的利税,支撑起政绩的“颜面”,这就必然诱发以环境代价换取显性政绩、以牺牲公共利益换取个人仕途的本能冲劝。而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大开“绿色通道”,对公众举报充耳不闻,乃至以“企业宁静期”、“挂牌保护”之类“土政策”阻挠环保执法,也就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4.
政绩是领导干部运用权力、履行职责取得的工作业绩。“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为官施政,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庸碌无为,不是好干部。然而,什么是政绩,为谁出政绩,出什么政绩,怎样出政绩,却值得深思,不同的政  相似文献   

15.
万征 《时事报告》2010,(12):1-1
到浙江遂昌采访,县委书记葛学斌兴致勃勃地谈起他的“洁净乡村”行动。开始时,部分干部不理解——“洁净乡村”一点时尚气息、技术含量都没有,成不了品牌、产不出GDP、出不了政绩;有些群众不积极——平常懒散惯了,要我天天打扫院子、一尘不染?难!但县委领导班子不信邪,认准的事情就要干。  相似文献   

16.
政绩新指标:GNP+SC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政绩指标是考核政府工作绩效的依据。本文指出,以GDP作为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存在诸多弊端,治本的办法应该采用“经济增量(GNP)+社会资产存量(SCC)”的全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尚瑾 《世纪行》2014,(1):26-26
<正>在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观正在改变的今天,"差异性考评"逐渐得到广泛重视,为此,我们建议将"差异性考评"作为我省地方干部政绩考核的新模式,以推动地方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发展。一、现状及问题1.考评政策不完善。政府绩效评估是政府改革的一项系统工程,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不同地区除了公共功能上的共性之外,在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战略功能  相似文献   

18.
语丝     
1.“大学城没有围墙,但决不能没有文化氛围。不能让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现有的许多大学城办学模式必须改变。”——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院长邵国培2.“票子白花了,工程白搭了,领导高升了,百姓遭罪了。”——全国政协委员郭松海引用基层百姓的话来批评一些地方政府浪费资金、资源建设“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的行为。3.“宁愿呛死,也不饿死。”——全国政协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蔡玲认为政府政绩的考核标准仍然以GDP增长为核心,却忽视了单位GDP的增长所带来的高污染排放量。4.越没有文化的人得到的掌声越多。…  相似文献   

19.
语录     
《创造》2008,(10):32-32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没有安全保障的、盲目的、不科学的发展就没道理。如果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一基本要求都不能保证,发展得再快也失去了意义。” “我们要坚决纠正盲目的、粗放的、急功近利的、制造虚假政绩的发展,努力兴办人民希望办的实事好事,决不要污染的、带血的GDP。”  相似文献   

20.
统计工作是了解国情国力、指导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对于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和科学决策都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有些领导人却搞起了数字游戏。这种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一种不正确的政绩观。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希望这些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务实的姿态搞好工作,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抛弃“数字出政绩”的荒谬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