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主流经济学把福利经济学纳入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集中于对少数社会现象的分析。森强调,经济学需要对人类福祉和社会价值判断作出回答,经济学只有与伦理学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住现实中的客观经济现象。森将伦理分析方法应用于社会制度安排而提出了评估平等或不平等的新思路,包括体现"生活内容"的福利平等和反映"生活内容束"的能力平等两方面。森把促进自由视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目的,并进一步分析了功能性的能力自由和权益性的生活自由。森不但关注物质财富的增长,更关注物质财富的分配,不仅关注人的物质福祉,更关注精神需求。森关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平等问题,"能力"与"生活内容"也是其理论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2.
教育平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为什么能够平等且必须是平等的?教育平等是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教育平等如何实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的理性平等和价值平等;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包括资格平等和资源平等的教育机会平等;第三个问题给出的一个可能答案是“参与平等”,即教育平等的实现,必须以正义社会为依据,以普遍的义务教育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平等自主参与社会,以公正的高等教育保证每个人群(如民族、性别、地域等)都有平等机会参与社会竞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数字不平等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该问题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梳理总结数字不平等的现实表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目前数字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和经济效应,梳理破解数字不平等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进一步推动数字不平等的深入研究,同时也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和扎实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平等与效率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但由于对平等范畴的不同理解,导致在如何认识和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问题上众说纷纭,使其成为社会科学的难点问题之一.全面、准确解读西方主流学者的观点,科学地界定平等范畴的内涵,可能是走出平等与效率关系困境的出路.在市场经济中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时,必须坚持社会第一平等——机会均等基础上的资源配置效率,效率基础上实现社会第二平等——收入差别平等.这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时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存在一些较突出的机会不平等现象,消灭或减小机会不平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机会平等,要大力促进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的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坚持有指导的“差别”对待,切实保证弱势群体的利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7.
城乡不平等是指我国农民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在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不对等的待遇和权益。这种城乡不平等的现状具体表现为: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迁徙和居庄的自由;农民承受着不该由他们承担的重负;长期存在的“剪刀差”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保障制度只面向城市居民,而农民则被长期排斥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在城市建设用地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城市剥夺农村的现象。这种城乡不平等的成因主要有社会历史根源、经济根源和具体制度的根源等。为此,要消除城乡的不平等就必须树立城乡平等理念,并对重城轻乡的政策走向予以调整;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权利;要从体制上解决农民负担沉重的问题;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构建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8.
机会平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和准则。当代中国社会机会平等的实现状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很多人的梦想。实现机会平等,给每一个社会成员提供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圆中国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未来社会的描述以及对平等问题的一般性论述中,都包含着他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在马克思看来,社会主义平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的,表现为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的法权观念;社会主义平等虽然消除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剥削,但按照原则却仍然具有资产阶级的性质,因而是形式平等而非实质平等;社会主义平等是无产阶级利益要求的体现,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且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在对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论述中,马克思不但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相区分,而且他对社会主义的说明也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只有回归马克思的文本,才能坚持马克思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本义,才能正确践行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就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其中最引人注意,尤其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就是将干部选拔任用的平等原则修订为民主原则。如何理解和认识从平等到民主的发展,本文着重从理论层面、实现途径、效果评价、机制保证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必须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权利平等是社会公平的核心,分配不公、机会不公和规则不公的背后都可以找到权利不平等的渊源。确立、巩固和实现每个人的权利平等需要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加强社会文化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2.
人类从原始社会步入阶级社会,意味着平等社会的完结和不平等状态的开始。不过,平等观念并没有随之被埋葬。它只是从对原始平等的理解转变为对历史原初的怀旧,对社会极度不平等的敌视、对新的平等的憧憬。平均主义的平等观——物的平均、等分西方社会基督教的产生,是基于社会下层对不平等的不满和无奈。因为在现实中既  相似文献   

13.
理性在知识领域中以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形式存在,其目的是在人本身找到可以平等生存的依据。正因为理性的这一属性,使自由平等成为近代哲学主要关注的对象。哲学的内在本性把具有现实意义的自由和平等问题向外推,使平等在外在化的路途中得到发展。对物品的分配和对其它"基本品"的分配成为了解决平等问题的关键,也成为政治哲学发展的一个结点。各种理论主张都表明了其合理的根据。其中的矛盾和冲突是尖锐的,但不论怎么维护或批判,它们都在实现着平等的应有价值。这种价值不在平等本身,而是要到自由这个哲学的基本概念中去寻找,把正义作为核心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4.
冉丹 《世纪桥》2010,(9):14-16
本文从平等与效率的角度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分析,认为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更好的促进平等与效率并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通过对平等与效率之间关系的分析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两个层次,一要消除资源配置的既无效率又不平等,使社会达到效率-平等可能性边界位置上,二要在可能性边界上选择适合社会民众偏好与利益的和谐点,而这两个层次的实现都依赖于权利、机会、形式上的平等。最后,通过分析我国现实,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广泛存在效率与平等的同时不足,从这个视角看待和谐社会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导致出生性别比例失衡的原因是复杂的,单纯地归结为生育政策、医学手段或传统性别观念并不能合理地解释这一现象,而仅从思想方式和观念形态出发改变人们的性别偏好也是不现实的。马克思早就指出,是物质生产、社会生活决定人们的意识而不是相反。从中国的情况看,目前女性的社会地位总体偏低,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塑造了而且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育偏好,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促进性别平等、切实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是其中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性别不平等的现状与社会根源及其对性别比例失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平等和效率的矛盾问题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关键性难题,也是当今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社会哲学研究的世界性核心难题之一。由于人权的实质性核心内容就是平等,因而对于当今探讨和研究人权可持续发展问题来说,这个难题也同样是首当其冲的。平等和效率真的如此截然对立吗?实际上,只要不拘泥于西方学术传统所特有的"观念的王国",而是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来研究相关的历史和现实,研究者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同样作为社会维度而存在的这两者和其他社会维度一样有矛盾,但只要对它们进行清晰的学术界定和理论定位,它们那势同水火的矛盾就不是根本无法解决的:所谓平等只能是现实社会个体基于具体社会分层的社会地位的平等,而效率也不应当单纯是一个作为衡量经济——社会效益的指标而存在的经济学概念,毋宁说同时也是一个标志着处于某一个特定社会层次上的现实社会个体,为了更好的发展而进行垂直流动的成效的关键性概念;从这种角度出发来看,平等和效率之间的现实中介便是现实社会个体进行垂直流动的途径和通道。因此,对现实社会个体的垂直流动所使用的通道进行自觉地探讨和研究、进而进行卓有成效的建构,不仅有助于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问题,而且有助于研究和逐步解决处于这种现实背景之中的人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主流化,也称把性别平等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1997年6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给社会性别主流化下了定义:“所谓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指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上评估所有有计划的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对男女双方的不同含义。作为一种策略方法,它使男女双方的关注和经验成为设计、实施、监督和评判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男女双方受益均等,不再有不平等发生。纳入主流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18.
走向城乡平等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钦太 《学习论坛》2003,(12):32-34
消除城乡不平等现象 ,走向城乡平等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政府应对城乡不平等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树立城乡平等理念 ,对重城轻乡的政策予以调整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保障农民迁徙流动和选择住所的公民权利 ;从体制层面入手解决农民负担沉重问题 ;把农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切实加大国家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9.
平等原则是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律意义上的平等选举是一种完全的平等,而完全意义上的平等最终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国选举制度关于平等选举的规定及贯彻实施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第一编第十章《道德和法。平等》中详细深刻地批判了欧根·杜林使用先验主义方法论论述的抽象平等观,揭露了其为资产阶级辩护的本质,同时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平等思想。恩格斯指出,平等是历史的产物,具有历史性、阶级性,是建立在生产力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而非永恒的真理。研究恩格斯所阐述的平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虚伪的平等思想,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