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统筹城乡发展这一宏观背景下,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各个地方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农民集中居住对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基层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等多方面具有诸多的好处,但同时,农民集中居住也带来了社会管理新的风险与难题。本文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大面街道龙华二期为分析样本,以居民需求调查为依据,在此基础上给出加强农民集中居住区社会管理具体可操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成华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探讨如何通过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实力,发挥其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服务功能,为解决农民集中居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如何大力推进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构建和谐社会"?大调解"工作体系的构建成为必然选择。青白江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基础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进一步夯实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中的基础地位,文章提出了以下思考:一是深化认识,畅通完善各项机制;二是加强协调,推进组织网络建设;三是多措并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四是夯实基础,加强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一些地方政府在以行政力量强势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单方面推进,农民没有知情权,集中居住的相关信息不够公开,甚至有些地方的农民无法获得应有的通知公告、书面协议。地方政府公开农民集中居住决策相关信息的法治价值在于保障农民的知情权,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防止地方政府行政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深化集中居住决策的信息公开,要求地方政府既要公开并提供全面准确的集中居住决策信息,又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广大农民及时获知集中居住决策信息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新时期,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建设和改造的又一尝试。但是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与矛盾,正确处理农民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农民自愿与政策引导、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政策与法律等关系,是保证农民集中居住这一尝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中居住区的建造使农民由原来的散居状态进入到聚居状态,居住方式的转变使得邻里关系、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建立在原先生活基础上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文化建设来重塑"共同意识"。本文以雅安市天全县境内的始阳社区为例,探讨社会组织在介入农村集中居住区的文化建设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公民的居住自由权与迁徙自由权关系密切而又是不同的概念。由于居住自由权在我国当前宪法中缺位,一些地方政府在城乡一体化改革的进程中强迫农民集中居住无所顾忌,这种行为忽视了"自由"信念而来源于家长主义式干预的思想。居住自由权入宪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地方政府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的行为将受到宪法上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农民集中居住的良性推进。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但对西部来说现代农业有其特殊内涵和发展路径.居住分散、观念落后、缺乏发展经济的内在驱动力等是影响西部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所以,改变传统扶贫方式,培养新型农民,从政府主导式的人口有效集中入手进行小城镇建设,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等是西部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要避免五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在新市民集中居住区的民主治理和社会重建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实践和探索,反映了其新市民集中居住区民主治理和社会重建的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社区建设的建议,从城乡统筹视角对进一步做好新市民工作进行了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两型校园"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院校的简称。建设"两型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能力的需要。"两型校园"建设应该从机制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生态校园建设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要求,双流县自去年以来,推行"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业主集中)的发展思路,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集中"的核心是农民向城镇集中,就是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产业互动,实现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最近,我们走访了县计经局、县委政研室、县委农工办等部门和文星、白家、九江、彭镇等镇,就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深入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促进农民市民化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历史阶段,"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问题.农民增收缓慢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们应从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既是建设"两型"社会的目的,又是建设"两型"社会的方法和途径。在建设"两型"社会的进程中,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了职业道德新的重要职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成为了职业道德新的基本准则,尊重自然、善待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了职业道德新的基本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信息获取能力高低是影响我国现阶段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力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既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解决"三农"问题的保障,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提升农民信息获取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大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不断加快农业信息资源的网络化、正规化建设;继续发挥传统信息服务的作用;努力推动农业信息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成都市青羊区社区建设围绕"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设目标,以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基础,以强化社区组织与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为目的,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创建活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成为人民群众共享和谐社会成果的重要载体。全区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实现了新突破。与此同时,社区建设工作也存在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课题组对这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研,并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是农民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民是推进农业发展改变农村面貌的主要力量。 农业要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农民居住的环境要改变,首先是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科学素质要提高。要解放思想,改变传统的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村城镇化,农民小康化,使农民逐步走向富裕,这样“三农”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使农村真正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任何城市化的发展取向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城市发展的意义";两化"过程中的利益博弈若不在国家整体利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下加以规范和制衡,两化进程将可能演化为新的城乡社会及生态系统的失衡:我们在发展理念上必须实现从狭隘的城市中心观向城乡平等的社会本位观的深刻转型;科学的城市发展,应该是健康、生态、便利、适度的发展:城乡融合,是在政治公平正义原则下,两者在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中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利益一体,共荣共生。  相似文献   

18.
成都中心城区的农民集中居住后,必须科学选择和实施推进农民市民化的路径和措施,这对于提高失地农民素质、转变观念、就业与创业、生存与发展、后续管理与建设的跟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为此,文章提出了社区文化建设系统化、就业形态多元化、生活居住社区化、基本生存社保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城乡规划一体化和基层管理规范化,以这“七化”来有效推进成都中心城区涉农社区农民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关注民生、关注"三农"和推动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决策。上隆茶果场"产业式"移民模式从改变农民的生存环境、产业化建设、农村城镇化及农民培训等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旨在对解决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切实提高湘西地区农民科技素质,推进湘西地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应构建一个湘西地区农民科技素质教育新模式: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教育主体和学习主体两类主体齐头并进;施以感性认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新旧结合,因地制宜实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