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豫灵镇的回民一条街地处灵宝市西边的豫灵镇居住回族1!6户、947人。镇党委、政府把提高本镇回族群众的经济收入,帮助回族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九五年初,镇政府投资120万元,在豫灵镇繁华地段建起了一条长100米,宽40米的回民一条街,并将...  相似文献   

2.
青白江区是成都市最大的回民聚居地,现有回族群众2118人。一直以来,特别是2008年3·14拉萨事件发生后,区委统战部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把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宗教和谐稳定摆在统战工作的突出位置,采取多种措施抓好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南顿“回民秧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顿“回民秧歌”是河南省惟一的回族民间舞蹈,它流传于项城市南顿镇(旧时称南顿集)。至今,南顿还流传着这样两句歌谣:“南顿集靠沙河,男女老少跳秧歌。”“回民秧歌”是一种带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讲,“回民秧歌”的产生及流传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不仅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而且还受到清真寺教规的制约。南顿清真寺大阿訇褚奉一说,清真寺教规不允许回族群众搞此类文艺活动,后来由于回族群众的迫切要求,就背地里搞了起来,逐渐由不公开到公开地跳起来了。秧歌艺人马仁杰说,“回民秧歌”流传到他这一代已经很长时间了,仅…  相似文献   

4.
糜镇是山东省陵县的第一回民大镇,全镇有回族群众7600人,回族聚居村、回汉杂居村9个。近几年,该镇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坚持不懈抓好  相似文献   

5.
乐为穆斯林办好事沁阳市委统战部、市民委,乐为广大穆斯林群众排忧解愁办好事办实事.被人们传为佳话。地处豫西北牛角川腹地的沁阳市,全市9个少数民族9000多人,其中回族人口占99%。─—为清真寺走“以寺养寺”之路开放绿灯。清真寺是回族群众聚礼的地所,回民...  相似文献   

6.
阳信县河流镇刘庙村,是滨州市最大的回民聚居地.共有回族群众5500余人,北临205国道、东临省道大济路、西临239省道:交通便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事业繁荣。特有的民族优势.传统的伊斯兰文化,让这里的回民群众大兴牛羊之道、大做牛羊文章、大发牛羊之财,更是出了个“牛”代表——杨广富。  相似文献   

7.
民权县城关镇是一个回汉杂居、城乡合一的大镇 ,共有31个行政村 ,其中回民自治村2个、人口1800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稳定大局 ,携手发展 ,一直是该镇的重要工作之一。镇党委书记常孝坤自上任以来 ,用实际行动致力于民族团结和民族经济的发展 ,为回民群众办实事 ,被人们誉为“回族兄弟的贴心人”。深入基层 ,积极支持民族事业每逢星期天 ,常孝坤都要骑自行车下乡 ,到全镇各村走一走 ,看一看。老城和睢南回民自治村他更是常去。他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 ,与回族兄弟促膝谈心 ,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况。每逢斋日 ,他都自己掏腰包买…  相似文献   

8.
在山东省济宁市,每一个回民聚居村都留下了各级党政领导的脚印;在每年的穆斯林群众的重要节日里,市委、市政府领导都要亲自看望;在少数民族群众出现困难的时候,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古老的孔孟之乡处处传诵着民族团结的佳话。济宁市共有38个少数民族成份,5.8万多人,回族人口5.5万人,聚居在54个村庄,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如何让回族群众尽快富起来?带着这个问题,市委书记贾万志在1999年春节第一次来到王回庄村。来不及喝上一口水,他就深入到农户家中问寒问暖,了解回民的收入情况。当来到村民王守福的百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回民群众集居村水南关村与14个汉族邻村干部互访、村民互助、经济互帮、发展互享,开创了民族团结进步繁荣新局面。水南关村3100口人全部是回族,650亩土地横跨沁阳、博爱两县市4个乡镇9个自然村,犬牙交错  相似文献   

10.
作为枣庄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他把自己深深地融于人民群众之中。 作为回民,他曾在当地的清真寺当了27年阿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民族团结的重任。 他,就是枣庄市山亭区城头镇西城头村回族农民杨瑞祥。  相似文献   

11.
巴庄村是禹州市褚河乡的一个回汉杂居大村,全村总人口 1550人,其中回民居多数。如何加强民族团结一直是该乡的一个工作重点。张国定自担任褚河乡党委书记以来,处处用实际行动致力于该村的民族团结工作,被回族群众誉为“回民兄弟的贴心人”。 1998年 8月的一天,巴庄村村民马某喝醉酒后在街上与本村清真寺阿訇发生口角,次日又到清真寺殴打寺管会人员,阿訇愤而离寺。这件事引起了该村回族群众的强烈不满。刚刚调任褚河乡党委书记的张国定听说后,立即赶到巴庄村。在弄清事情原委后,他找到 马某,晓以利害,对其行为给予了严厉批评,责…  相似文献   

12.
回族男子多戴无檐小白帽,这种帽子亦称"顶帽"、"孝帽"、"回回帽"或"礼拜帽",意为回族的号头和标志。回民为什么喜欢戴白帽昵?一是白色象征清净和纯结,是回族长盛不衰的风习。二是与伊斯兰教有关。回民在做礼拜叩头时,前额和鼻尖必须着地,为了疗便,他们就戴上无檐小白帽。也有个别回民戴遮阳帽,遇到聚礼活动时,便把帽檐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05,(7):85-85
马本斋,一九零一年生.河北省献县人,回族。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马本斋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战线的号召,组织了“回民义勇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军。一九三八年率部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表示“我决心为回族解放奋斗到底、而回族的解放只有存中国共产觉帮助和领导下,才能实现。”一九三九年任冀中回民支队司令员.一九四二一年六月任儿路军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寺兼回民支队司令。  相似文献   

14.
在尉氏县,提起县政协委员、县伊斯兰教协会秘书长齐石头,群众都会竖起大拇指,称他是穆斯林的好儿子。 现已年过半百的齐石头,早在10多年前就担任着尉氏县张市镇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在此期间,他想回族同胞所想,急回族同胞所急,为他们办了许多实事。 20世纪90年代初,部分富裕起来的张市镇回民群众要求对已经柱歪墙裂的清真寺大殿进行修复。时任管委会主任的齐石头带领管委会一班人,深入走访、座谈,统一认识,调动了大多数回民的积极性。他带头捐款1万元。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踊跃捐款。资金到位后,他又忙着跑图纸设计、跑工料。经过15个月的紧张施工,一个投资18万多元、颇具民族特色、宏伟壮观的清真寺大殿落成了。紧接着,齐石头又经多方努力,聘请到一位颇有学识的阿訇,重新修建了沐浴室。回族群众由衷地称赞说:“像齐主任这样的人,十县八县也难找到第二个。”  相似文献   

15.
冉燃 《中州统战》2001,(1):23-23
商丘市睢阳区郭村镇是一个回民聚居镇。过去,该镇回汉族群众发生冲突多,一度引起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自 1996年至今,这里的回汉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没有发生过一起矛盾冲突,“齐心思团结,共同求发展”的观念已在两族群众中扎根。每当说起这方面的变化,这里的回汉族群众无不由衷地说:这都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书记——张守奎。 郭村镇有回族群众 290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 7.5%。 1992年底,该镇发生一起回汉民械斗事件,造成 1名回族群众死亡。此后,回汉群众老死不相往来,一旦遇到某种诱因,械斗现象可能再次发生。张守奎认为…  相似文献   

16.
晋江市陈埭镇位于福建省泉州湾南部的晋东平原,是福建回族最大的聚居地之一。该镇共有回民2万多人,分布在7个行政村中。由于当地回民都为丁姓,又有“陈埭万人丁”的美称。陈埭回民祖祖辈辈经营沿海滩涂,养殖海蛏,称为“管海”。在供奉祖先时,海蛏被列为不可或缺的祭品。改革开放以后,陈埭回民充分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元1781年,即乾隆四十三年,在当时属于甘肃省辖的循化地区,爆发丁一次由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族、撒拉族和东乡族哲赫林耶教派群众的反清起义。这次起义虽然规模不大,但事因复杂,影响深远。它是陕甘回民以有组织的暴力反对清政府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特别是反对民族压迫和宗教岐视的开始,是有清一代回民反清运动的重要起点。本文拟在历史纵横联系的基础上,从陕甘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伊  相似文献   

18.
一、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我国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从新疆到西藏,从黑龙江到海南岛,都有回民居住。周总理说:“回族散布到全国,没有一个省没有回族,凡乎没有一个县没有,可靠的是三分之二以上的县都有。”由于回族分布广泛,回族自治地方亦分布于全国许多地区,在新疆有昌吉回族自治  相似文献   

19.
六盘山下的单家集,是回族聚居地。1935年10月5日,长征途中的毛泽东曾率领中央红军主力部队路过这里并作短暂停留。从此,这里留下了红军与回民友好相处的佳话。来单家集之前,毛泽东就向身边的警卫人员吩咐:"回民有许多规矩,比如他们不吃猪肉,不说‘猪’字。我们到了回民  相似文献   

20.
1957年秋季的一天,我受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的推荐,去安定门内分司厅中国回民文化协进会参加一个编书的会,会议是为第二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准备,用一年的时间编写一本《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小册子。这是中央下达的任务,回协负责组织,由白寿彝先生牵头,成立一个由几位参加过回民支队的回族领导干部和几位回族学者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