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社会的整合与和谐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的整合是以社会的分化为前提的,社会的和谐是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一方面要有合理的国家政治制度,另一方面也要有充分发育的公民社会。公民社会、公民文化的状况以及公民的行为方式、价值态度,对于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是公民、社会和国家发展形成的动态系统。公民社会塑造着公民主体性,公民主体是构成公民社会的细胞单位;公民社会培育社会的自主性,社会自治是形成公民社会的存在基础;公民社会积累国家的有效性,国家主导是建构公民社会的基本条件。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域看,当代中国公民社会成长是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是社会治理的新领域;公民社会成长不仅需要公民、社会和国家的良性互动,而且必须在公民社会实践中进行三者逻辑关系的现代性重构。  相似文献   

3.
李海青 《岭南学刊》2009,(2):97-101
正义制度的有效实施保障所有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的权利意识被充分唤起、责任义务观念逐渐内化,公民必然形成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切实按规范行事的普遍的正义感。这样一种正义感的培育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公民德性基础,对于社会的稳定、有序与进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具有强烈政治意图的宗教极端思想在我国西北地区不断蔓延,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通过倡导"族教分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加强公民教育,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文化认同;深化区域反恐合作,打击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加强宗教教职人员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治西北地区的宗教极端思想,维护当地的社会稳定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网络信息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网络信息安全密切相关,从国家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个体层面来看,网络信息安全是保障公民网络信息权利的基本前提,有助于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空间。  相似文献   

6.
张艳萍  ;刘海兰 《求索》2008,(6):64-66
和谐社会指由人所组成的社会有机体系统内部各要素及结构功能的正常发挥与协调运作,表现为一种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的社会形态。公民情感是和谐社会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石和主观内化;公民情感的平衡发展必须以和谐社会的进步为物质前提,社会的和谐进步又必须以公民情感的和谐健康发展作为心理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注重加强公民情感教育和制度文化建设,以培育公民高尚社会情感。  相似文献   

7.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道路的选择必须以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为目的;在充分发展公民政治参与中促使社会不断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8.
公民社会、国家与善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湘莲 《湖湘论坛》2007,20(1):63-65
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公共事物的理想模式,是政府与公民社会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管理过程.公民社会是善治的基础,没有健全发达的公民社会,不可能有善治;反之,公民社会的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善治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中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并推动了善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钢 《岭南学刊》2014,(2):88-93
宪法是现代国家存在的法律基础,是政府行为的最高准则,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宪法所确认的公民平等自由权是和谐社会的起点;由此而来的选举权所展现的民主制度,是和谐社会的根基;随后出现的各种社会权利,是公民不断增长的合理需求在宪法上的延伸和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自我完善。宪法确立的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平衡制约的机制,可有效约束国家权力,确保其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会保险关系,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