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法实践中关于贩卖毒品罪的未遂标准问题值得反思。贩卖毒品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应以行为人是否实际交付毒品为标准。行为人已经实际交付毒品的是贩卖毒品罪的既遂;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尚未实际交付毒品的是贩卖毒品罪的未遂。以是否实际完成毒品交付作为判断贩卖毒品罪既遂和未遂的标准,既是基于既遂形态对行为犯量的规定性,也是由既遂形态对行为犯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这一标准符合犯罪未得逞的事实和本质特征。对于实践中常见的因价格谈不拢或因交易对象变更而未完成毒品交易的情形,应当按照贩卖毒品罪的未遂来处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涉毒犯罪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贩卖毒品罪在涉毒犯罪中占绝对比重。然而,理论和实践中在对贩卖毒品既未遂的界定、介绍毒品买卖如何定性、以运输方式参与贩卖毒品与运输毒品罪如何区分等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从而影响了刑法的正确、统一适用,也不利于有效打击贩毒犯罪。本文对上述三个问题予以探讨分析,以期能有利于司法实务。  相似文献   

3.
林华  王巍 《法制与社会》2010,(36):84-85
对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犯罪未遂形态的存在,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但经研究分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从罪名结构、立法、社会危害性、司法实践等角度,可论证其未遂形态的正当性。该罪名中,销售金额的认定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掌握。本文指出为准确把握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打击伪劣产品领域经济犯罪,对于销售金额的认定,应依托司法实践,在立法领域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只规定了犯罪未遂的概念及处罚原则,对哪些罪存在未遂并未明确列举。关于贪污罪是否存在未遂问题,法学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存有不同看法。我们认为,贪污罪也有未遂。理由如下:一、贪污罪是结果犯从刑法学理论来看,犯罪既送的形态包括行为犯(或称举动犯)、危险犯、结果加重犯、状态犯和结果犯。行为犯是指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种危害行为,不论犯罪结果是否发生,都构成犯罪既遵。例如,诬告陷害罪、侮辱罪、诽谤罪等。危险犯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法分则规定的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的危险状态的行为,即使尚未造成严…  相似文献   

5.
司法实践中,对于贩卖毒品罪既未遂的区分,司法机关掌握的标准不一,这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也有损法制的权威性。理论和实务上对贩卖毒品罪既未遂标准认识上的分歧,根本在于对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行为构造认识上的分歧。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购毒品与有偿转让毒品并非是两种独立的贩卖毒品行为类型,而是一个完整的贩卖毒品行为前后相继的两个密切关联的行为阶段,据此,以贩卖为目的非法收购毒品,因行为人意志以外原因使得毒品未实际售出时,由于贩卖毒品实行行为未完成,宜认定为未遂。  相似文献   

6.
反革命罪是否存在未遂,这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但也是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刑法学界鲜人问津.由于在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因而在刑法理论上确有必要予以探讨.一犯罪的未遂是与该种犯罪的具体特征密切相关的,我们只有从反革命罪的犯罪构成入手,才能确切地说明反革命罪的未遂问题.  相似文献   

7.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理论界争议颇大。本文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认为"销售数额"是犯罪既遂标准而非成罪标准,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8.
诬告陷害罪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诬告陷害罪,作为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直接干扰司法或党政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的犯罪,已引起了社会的重视.但在实践中,对该罪的构成以及既遂与未遂等问题,认识不一.为了正确地运用刑罚,做到不枉不纵,更好地同诬告陷害行为作斗争,本文就诬告陷害罪的有关问题,谈一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9.
犯罪未遂是近代世界刑事立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和刑法学犯罪阶段论中最重要的问题。犯罪未遂制度在我国刑法中有明确规定。犯罪未遂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并且在司法实践中和刑法理论上都存在着若干需要着重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未遂的研究过去比较薄弱,近一两年来正在逐渐重视和加强。从理论研究状况看,侧重点是在犯罪未遂的特征的认定上,对犯罪未遂处罚原则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相似文献   

10.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形态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学界对此分歧颇大,实务部门做法不一。本文认为,该罪存在犯罪未遂。首先,应当明确对此问题的分歧在很大程度上与作为该罪客观要件之一的“销售金额”的理解有关。销售金额应当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其次,从该罪的法条罪状模式、罪名结构、罚金刑适用、犯罪预防、证据调查等角度考察,本罪也应当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本文作者承办的一审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上诉的案件66起,二审及复核程序辩护后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35起,发回重审的4起,毒品案件未遂的辩护在毒品类案件中,尤其是针对贩卖毒品罪是否存在未遂的问题,司法实践中态度尚不明确。在实践中有的法院明确对未遂作出认定并在量刑时予以体现,有的法院则认为贩卖毒品罪应参照行为犯处理,甚至在一些省份的法院与检察院明确形成了参照行为犯处理不适用未遂的书面意见,认为只要是以贩卖为目的实施了准备毒  相似文献   

12.
挪用资金罪作为侵犯财产罪中的一种挪用型犯罪,其中有诸多疑难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如有关本罪的犯罪对象“资金”一词,应严格解释为货币而不应扩大解释为包括股票、国库券等有价证券在内.同时,对于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挪而未用”的情形,应认定为挪用资金罪的既遂形态而不是未遂或不构成犯罪.  相似文献   

13.
侵犯商业秘密罪未遂形态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存在未遂形态,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都存在一定争议。这一争议在本质上反映了对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以成立为模式还是以既遂为模式的理论分歧。从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看,应当认为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以既遂为模式。原则上讲,侵犯商业秘密罪未遂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实质上都存在可罚性。对于确实没有处罚必要的未遂行为,应当进行个别化判断,予以出罪。在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罪的未遂形态时,应当注意其作为数额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对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中销售金额的计算、犯罪未遂、特殊销售方式下犯罪停止形态的认定等问题作简要的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中关于本罪的认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5.
商业秘密是一种无形财产,侵犯商业秘密的犯罪就是对这种无形财产权的侵害。由于无形财产数额的难以确定,在司法实践中,侵犯商业秘密罪是否存在"未遂",如何认定侵害人的行为"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这些问题都存在分歧,亟待解决。本刊结合典型案例,特邀专家、学者及实务界的人士就侵犯商业秘密中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于贪污罪,长期以来,在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认为贪污罪是一种结果犯,该罪的成立除应具备我国刑法规定的有关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外,仍需以财物到手为必要条件,由此认为贪污罪无未遂可言。对此,本文持不同看法并作如下阐述。(一)不存在未遂的情况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这说明犯罪分子对其所犯罪行不仅具备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实施的是犯罪行为,而且具备意志因素,即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由此可见,犯罪的未遂状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且仅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  相似文献   

17.
于绪芬  左杰 《天津检察》2008,(5):35-35,42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在理论上称为“赃物犯罪”。赃物犯罪作为妨害司法罪的一种犯罪形态,它的社会危害性表现为“妨害司法机关顺利追缴赃物与从事刑事侦查、起诉、审判的正常活动秩序”。但是司法实践中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即行为人对赃物的掩饰、隐瞒行为没有妨害到或足以妨害到司法机关正常的活动秩序,那么,这种情形应否认定为未遂呢?  相似文献   

18.
转化型抢劫的犯罪形态是个较为特殊的问题,导致司法实践中在认定犯罪形态时出现了较多的疑难问题,在理论上厘清这些疑难问题,无疑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着手、犯罪未遂、既遂与未遂的标准三个方面对转化型抢劫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希望能为该些问题的合理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高婕 《天津检察》2008,(1):54-55
在日常审查起诉的过程中,聚众斗殴罪是多发的一种犯罪,由于《刑法》第292条对该罪罪状未作具体描述,目前就该罪名亦无相关司法解释,故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名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笔者在承办该类案件的过程中也时常产生一些困惑,是不是只要是一方纠集三人以上对他人进行殴打的都认定为聚众斗殴罪;是不是该类犯罪的发生场所可以是任何场所;是不是只要用了任何器物对他人进行殴打,就足以被认定为“持械”。实践和立法原意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运用法学理论对司法实务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贩卖毒品罪中的“居间介绍”行为应如何定性,在个案审判中仍存在争议。如何诠释贩卖毒品罪中“居间介绍”行为的定罪?笔者将通过以下一个真实的案例窥之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