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目前学界并无定论.大致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忠君",一种认为是"逆君"."忠君说"认为"清官政治诉求"虽然是一个"孝亲一忠君一爱民"三位一体的结构,但其核心仍然是"忠君";"逆君说"则认为"清官政治诉求"的核心是在君之上安置一个"理",这个"理"是逆君的,而不是顺君的.牺牲一切现实利益,以致以牺牲生命来捍卫此"理",捍卫此"道统",正是"清官"的本义所在,正是"清官政治诉求"之根本落脚点.在此意义上说,"清官"在中国政治"天-君-民"的三极循环中,正是"天"一极的代表与象征.本文认同"逆君说",并扼要分析了"清官政治诉求"在中国长盛不衰的原因及其现实基础与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学术界有各种观点.有的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辩证法思维,有的说是"总体性哲学",有的说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矛盾观,是与"斗争哲学"不同的"和谐哲学",有的说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3.
张迁 《学理论》2013,(17):26-27
先秦儒家文化代表孔子、孟子和荀子,其义利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构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坐标和基石。三者"义以为上"、"义然后取""以义生利"的思想对中国传统"重义轻利"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孔孟荀并非如人们所认识的那样只言"义"不言"利",而是认为在人们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时应该以追求更高的道义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苏维埃俄国决定运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时候,俄共党内、苏维埃政权内部以及在工农群众中有不少人大惑不解.有的人说,"我们刚把本国的资本家赶走,现在又要把外国资本家请进来了",这是在"出卖我们的俄罗斯母亲",让工人"退回去受资本家的奴役";有的人认为,这是"对自己事业的背叛";也有人担心,利用资本主义会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建立资本主义",等等.对此,列宁说对这些反对意见要非常认真地倾听,因为它提醒我们要特别注意实行租让可能带来的危险.同时他认为一些群众的意见和担心是出于一种革命本能,而我们决不能受这种革命本能的支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清初学人的科学思维方式,极大拓宽了他们的科学视野,从而推进了中国传统科学向西方近代科学的历史性转变.但在"天朝情结"和"以夏变夷"观念误导下,清初学者由"会通"滑入"索源",提出了"西学中源"说,把"中西会通"转向乾嘉时期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盲目推崇,从而延缓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农村、农民、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是宏大而艰巨的历史课题.中国人民对解决这一课题的探索,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四个时期.回顾历史、研究现实,人们不能不缅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作出的骄人的贡献;面对未来,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的远景已清晰展现.  相似文献   

7.
张献生 《民主》2008,(2):6-8
民主是否具有普世性或普适性?多年来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一直未能形成共同认识。有的认为,民主是普世的,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是各个国家不同人们的共同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有的认为,民主是具体的。与国情紧密相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主,不存在世界通用的民主模式。如何认识这个问题?塞缪尔.亨廷顿对美国民主和西方普世主义的分析。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个体系的核心点是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说是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地所发生的高利贷现象相当普遍.据调查表明,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民间,而且也涉及到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甚至某些国家行政机关.放贷的利息很高,普遍高达三、五分到八、九分,少数还有二十或三十分的.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这种高利贷现象,人们认识差异甚殊.有的认为属民间借贷,现行政策允许,并可缓解资金短缺,扶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与旧社会高利贷有质的不同(即没有剥削);有的认为它有两面性,即既有调剂资金余缺、互助支援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国有企业党组织和公司治理结构"双向进入"是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概括.但是,目前实现"双向进入"的基础并不牢固.如果要稳定"双向进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基本规则,党组织应为国有资本的代表,至少为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现在要破除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小政府大社会"。这个观念从根本上是错的,走遍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这个样子的。西方也不是"小政府",比如美国,已经被世界上公认为是"小政府",  相似文献   

12.
"理一而分殊"是中国传统哲学重要命题,本文首先论述了此一命题作为一个阐明儒家仁义说反对墨家兼爱说的伦理命题的原始境遇,此一命题所经历的最先的富有生命气息的历史搅动;其次论述了此一命题从伦理命题发展成为一个形而上学哲学命题的思路历程,异质文化(佛教)的吸收所起的重大的推进作用;再次论述了此一普遍哲学命题在具体应用中所出现的方法论争论;最后论述了此一命题的意义扩充和历史发展所展示的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者指出中国传统哲学的本质不同于西方哲学重认识求知识,它着重于讲德行重实践,因而中国传统哲学命题的原始意蕴往往肇始于伦理实践领域,正因为此,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往往因缺乏纯理性化和形而上学化的内在张力而需要外来哲学的冲击.按照作者的观点,中西文化交流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同时"理一而分殊"的理论模式对未来世界哲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异化"范畴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从哲学的方法论角度而不是从本体论角度来认识"异化"范畴的价值是十分有意义的.在马克思的著述中,不但继承了前人在"异化"范畴使用中的"批判"含义,而且还赋予了它反映"历史发展"的崭新内涵.也正是始于对劳动异化的研究,马克思才站到了历史唯物主义门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些用千百万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认识早已为中国人民所熟知。但是,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认识过程不能说就已经完成了,相反,我们还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加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在  相似文献   

15.
缓说"盛世"     
中国人爱说"盛世",这多半是为了恭维皇帝。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盛世"往往经不住检验。那些臣子们方才唱罢"盛世"便蘧然覆灭的王朝不去说它,就是文景、贞观、开元、康乾,到底"盛"得如何,也经不住认真的追问。  相似文献   

16.
前些时,电视广播报纸不断报道人代会新闻,有些同志就评论起来了.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的人代会缺少民主,代表发言都是拥护赞成,没有什么反对意见,不象资本主义国家,可以组织反对派,可以辩论,表决结果可以一半对一半.由此,一些人特别是青年认为,人代会不民主.有的还说:资本主义的假民主是假戏  相似文献   

17.
万光 《瞭望》2005,(Z1)
一些美学者和战略家认为布什第二任期伊始已推出"新布什主义",并分析这种"新布什主义"的真正用意。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约瑟夫·奇林乔内说:"布什似乎是在给美国的扩张和政权更迭政策披上一件反暴政的外衣。"  相似文献   

18.
丑闻,英语译成"Scandal",堪称是21世纪最值得关注的现象之一.新世纪伊始(可能更早些)."丑闻"这一原本略带贬义色彩的字眼,却开始日益成为媒体及社会生活诸多领域中的主题词汇:从美军"虐俘"丑闻、白宫性丑闻,到沙龙政府贿选丑闻、美国"特工门"和"情报门"丑闻等等不一而足.而今.人们对"丑闻"所承载实质内容的热心,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其抽象涵义的关注,它正在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把日本视为"天然盟友",甚至某些西方国家自以为对日本抱有"天然好感"的原因,除了战略利益的考量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自以为日本与自己"价值观相同",认为日本"最像西方",日本最愿意向西方学习。但是,日本的历史观存在着重大问题,这不仅是对日本自己的历史认识有问题,日本对于世界历史的认识,问题则  相似文献   

20.
所谓"人权外交",确切地说是指某些西方国家把人权的基本原则运用到外交领域当中,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一种准则,这种外交政策往往以捍卫人权为幌子,达到干涉和侵略别国的目的.1977年卡特政府开始在全世界奉行"人权外交"政策,揭开了美国外交史上新的一页.但是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政策在美国的外交传统中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的.本文将着重从美国"人权外交"的发展轨迹入手来讨论其演变历程及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