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2月13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讲述了黑龙江省通河县红林善德老年公寓院长汪晓影,投资百万义务赡养百位孤寡老人的故事,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被她的善心义举感动得热泪盈眶。  相似文献   

2.
3月18日,滨州市滨城区堡集镇敬老院王振兴老人过78岁大寿。中午。敬老院院长冯学忠与妻子、女儿买来蛋糕,到食堂打上饭菜,来到王振兴老人屋里过生日,其乐融融的样子就像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3.
2013年12月4日上午10时,灯塔市西马镇敬老院来了10位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在敬老院的安排下,他们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状况,为老人作了血压、心肺等常规检查,并耐心讲解了老年疾病防治知识和老人饮食起居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听了这些讲解,老人们高兴地说:“你们检查完,我们就放心了。”  相似文献   

4.
2013年8月的一天,渝北区回兴街道,陈泽懿老人家。一场家庭会议正在召开。“那个敬老院,远不说,还进不去!”陈泽懿一脸无奈。“条件也不好,我们也不放心。”作为女儿,周颐否决了父母去敬老院的想法。“要是有个近点的养老中心,白天去耍,晚上回家住,就好了。”陈泽懿说。  相似文献   

5.
何佳 《党的建设》2011,(6):53-53
“三月里来三月三,五保老人住新院,吃喝穿戴政府管,我们个个笑开颜。”70岁的孤寡老人罗世格用快板的形式表达着自己喜悦的心声。提及两种生活的差别,老人心酸地说:“我无儿无女,过去的生活无依无靠,感觉也没什么活头了。自从2007年政府把我接到敬老院以来,吃住都有了保证,免费为我看病就医,还按月发给我生活费,没想到现在还享起福来了!”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86岁,1949年进疆的老军垦胡德才住在农二师二十一团敬老院已有12个年头了,有一次,敬老院院长刘清为胡德才理发,老人端坐在凳子上说:"别看我有5个儿女,可是能来给我理发的还没有一个。"老人那茫然的目光,深深地刻在刘清的心里。从此,刘清成了敬老院的义务理发员,无论工作多忙她都要抽空为老人刮胡子理发,这时她经常看到老人眼里含着泪。建于2000年的二十一团敬老院,2002年5月从团招待所调任新院长刘清的时候,院里仅住有4位老人,团场离退休人员2000多人,如此低的入住率,与农二师第一团极不相称。而这位女院长时年35岁。二十一团是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的老  相似文献   

7.
万象百态     
《党的建设》2020,(1):56-56
诚实守信 “信义奶奶”窦兰英获殊荣今年70岁的窦兰英老人,是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红湾寺镇隆畅社区居民。1985年,窦兰英的丈夫因肝癌去世,36岁的她以一己之力承担起抚养两个女儿和照顾婆婆的重担。2006年,窦兰英的大女儿结婚了,但孩子出生28天后女婿就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8.
十几年前,王金风刚到山城市沈北区金祥乡敬老院当服务员时,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如今,她已入了党,担任了院长.并成为市、区“三八红旗手”、“青年标兵”王金凤对老人有一副火热的心肠,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照顾他们。杨大娘生病卧床,行动不便,王金凤每天为她梳头洗脸,把饭菜端到床边喂她。张大娘和刘大爷双目失明,每次吃饭她都把两位老人搀到餐桌旁,为他们添饭夹菜,一直坚持了5年。一年冬天,92岁的林大爷患病想吃葡萄罐头。王金凤顶着寒风,摸黑走了六七里路,跑了好几家小卖店才买到。老人临终时感慨地说:“好姑娘,没…  相似文献   

9.
“我没那么高的觉悟,也没干啥惊天动地的事。在敬老院干了这么多年,一是熟悉;二是舍不得;三是老人们得有人管。他们没儿没女,本来就够孤单、可怜的,所以我心里撂不下他们。既然自己能干就坚持,干不动了再说,就当他们是我自己家的老人吧。”这是静海县梁头镇敬老院护理员张永芳最常说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0.
《北京支部生活》2007,(4):14-15
创办单位:西城区月坛街道汽南社区党委 主要做法:2004年2月,汽南社区党委根据社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多,其中260刻空巢老人需要服务实际,率先建立了“无围墙敬老院”,把政府与社会的关怀,有偿服务和志愿者义务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老人们“三不脱离”(即不脱离熟悉的环境,不脱离左邻右舍的亲情慰藉,不脱离儿女的呵护)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1.
元家龙 《先锋队》2013,(12):11-11
在阳城县,有这样一位老人——她拖着残疾的右腿,背着理发工具箱,走遍了阳城县的山庄窝铺和全县的10个敬老院,为农村老人义务理发15年;她为来自己理发店的70岁以上老人义务理发19年……她叫栗红莲,今年62岁。  相似文献   

12.
《江淮》2009,(1)
李广英老人四年来,义务为马鞍山市敬老院、福利院的老人缝制了448双棉拖鞋。李广英说,只要她身体允许,她会一直做下去,争取让全马鞍山市敬老院的老人都能穿上她亲手缝制的棉拖鞋。  相似文献   

13.
《支部生活》2010,(12):53-53
王夫之“嫁书”。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王夫之,一生著书520卷。有一年,他的大女儿出嫁,人们都来看望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给女儿办什么嫁妆。王夫之高兴地拎来一只箱子,说嫁妆都备齐了。打开来一香,原来是满满两箱书。王夫之说:“这就是我多年来为女儿操办的嫁妆!”以书为嫁妆,是对知识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亲情似水流     
安葬女儿的第三天,70多岁的孙桂兰哆嗦着嘴唇走到女婿林青身边,泪眼盈盈地说:“立秋走了,我们也该走了。以后你还得成家,我们继续住在这里会拖累你的……”老人哽咽着,话没说完就已泣不成声。刚刚失去爱妻的林青拉过岳父、岳母的手,真诚地说:“爸爸、妈妈,你们不能走,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已经失去了女儿,不能再没有家了,以后我就是你们的亲生儿子,你们就是我的亲生父母……”林青说着,掏出了当月的工资交给孙桂兰,说:“妈,立秋再也不能回来了,以后咱家的钱还由您保管,买什么也由你们两位老人作主。”孙桂兰说什么也不…  相似文献   

15.
正7月15日下午,记者走进了彭阳县草庙中心敬老院。虽夕阳西下,但天气仍然有些燥热,敬老院的老人们有的坐在房前纳凉,有的在健身器具上锻炼身体,还有的在菜园子里侍弄蔬菜,老人们穿着整洁,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问及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由衷地表达着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草庙中心敬老院建于2010年,投资30多万元,占地面积10亩,建60余间房屋,是彭阳县第二大敬老院。敬老院现寄养72个老人,涉及全县11个乡镇的孤寡老人及残疾人,80岁以上的老人有5人,最大年龄84岁。在敬老院,所有生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干部,没有光的业绩,也说不出什么深奥的理论。我只是尽着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义务。”——朱远英朱远英是1988年出任内江市中区史家镇敬老院院长的。此前,她在村支书任上已经摸爬滚打了整整15个年头。组织上找到37岁的朱远英征求意见说,镇敬老院需要你这样一位里里外外都能操持的院长,那是个苦差事,与村支书相比不容易出成绩,可敬老、爱老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朱远英没等领导把话说完就插了句:“我去吧!”就这样,她就操持起这个老人之“家”。尽管职务是院长,可手下就管一名会计,另外30位老人都是朱远英需要精心服务…  相似文献   

17.
我叫王庭臣,今年五十六岁了,现任梅河口市红梅镇敬老院院长。在我五十一岁那年,镇领导找我谈话让我去敬老院当院长。当时的敬老院里庭院杂草丛生,门窗损坏严重,冬季取暖煤不足,室温很低,老人们饮食单调,不要说菜,就连大葱都没有。亲戚朋友都劝我不要接这个烂摊子,但看着院里那三十四位孤寡老人期待的目光,我下决心,用我辛勤的汗水,让这些老人安度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5)
正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这座敬老院,让112位老人安度晚年。他为老人们带来家的温暖,却太多地亏欠了自己的家人。他,就是宁城县汐子镇敬老院院长周绍堂。67岁的周绍堂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可他依旧每天奔波忙碌。早在1983年,周绍堂就跟着当年的老院长亲手盖起了汐子镇敬老院,1988年老院长退休后,憨厚肯干的周绍堂接过了院长的重担。敬老院先后接收的112位老人都是五保户,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滋润些,周绍堂费尽心思。他在院内建起酒窖,酿酒挣钱补贴敬老院开支;在  相似文献   

19.
“那年腊月要不是玉祥及时找到我,我坟前早就荒草丛生了!”说这话的是王文耀。今日的他正在辽宁省盖州市暖泉镇敬老院颐养天年,83岁高龄了,却耳聪目明,思路清晰,不是他本人讲,怕没人相信他是在鬼门关走过一遭的人。老人激动地讲起往事。2001年1月14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一。那天靠乞讨为生的我横躺在盖州市农电局附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8,(23):57-57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贺兰县中心敬老院院长王彦福同志五年如一日,用自己的真情关心、照料了100余位五保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昭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