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甬政办发[2014]1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及部省属驻甬各单位:《宁波市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实施细则》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2014年7月30日宁波市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实施细则为进一步提高全市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传播时效,扩大覆盖范围,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  相似文献   

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气象灾害是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近年来,我区灾害性天气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机制,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对及时有效地防御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各级人民政府及  相似文献   

3.
正GZ0320190097广州市气象局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穗气规字[2019]1号各区气象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广州市公众应对主要气象灾害指引》自2015年7月施行以来,在完善公众应对主要气象灾害的主动响应机制,促进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全社会应急响应机制建设,加强广州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升公众防灾抗灾、自救互救意识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82号《辽宁省气象灾害防御实施办法》业经2013年5月2日辽宁省第十二届人民政府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省长陈政高2013年5月13日第一条为了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避免、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预防、应急和监督管理等气象灾害防御活动。  相似文献   

5.
《吉林政报》2012,(4):7-9
吉林省人民政府令第230号《吉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管理若干规定》已经2011年12月22日省政府第1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省长王儒林二○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第一条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发布与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应当遵守本规定。  相似文献   

6.
张磊 《中国减灾》2006,(1):46-47
2005年汛期,安徽省利用手机短信全面开展灾害预警服务工作,及时、准确地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防汛重点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据统计,2005年手机短信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共发布灾害预警信息41次,发送用户162万人(次),在防范突发性自然危害、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13年10月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台风“菲特”“橙色预警”,5日又将其提升为最高等级的“红色预警”。但是,直到7日台风登陆,并且已经形成严重内涝灾害,受灾地区许多员工依旧艰难涉水前往单位,许多家长还在发愁是否该送孩子上学。这说明,即便是“红色预警”,也没能全部发挥应有的作用。一场早已预警的台风,还是让浙江宁波、温州、杭州等地遭受重创。特别是县级市余姚,竟有70%城区被淹,83万人受灾。面对灾害,人们不禁要问:发布“X色预警”的意义到底在哪里?预警的目的是防灾减灾,防患于未然。能否真正达到目的,关键在预警之后的工作。[1]因此,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能只停留在监测预警工作层面上,还必须进一步解决气象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济政办字[2015]6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济南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15年12月8日济南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适用范围1.4工作原则2应急指挥体系2.1市级应急指挥机制2.2县级应急指挥机制2.3气象灾害应急专家组3监测预警3.1监测预报3.2预警信息发布3.3预警准备4应急处置  相似文献   

9.
二○一三年六月四日宁政办发[2013]6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南京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南京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实施细则为进一步加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有效发挥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全市防灾减灾、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  相似文献   

10.
国办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发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不够强、信息快速发布传播机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1.
3月14日,山东省莱西市民政局、气象局联合下发《关于建立自然灾害信息与气象预警信息共享工作机制的通知》,这标志着莱西市民政、气象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92号《河南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省长李成玉二○○五年七月四日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活动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以下简称预警信号),是指由有发布权的气象台站为有效防御和减轻突发气象灾害而向社会公…  相似文献   

13.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宁政办发[2011]13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切实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信息发布工作,有效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作用,全面提升防灾避险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3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08,(13):51-51
据新华网报道,经湖北省政府审议通过的《湖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管理办法》于7月1日施行。此办法规定,广播、电视媒体收到气象台站提供的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后,必须在15分钟内向社会公众播发。  相似文献   

15.
<正>2月15日,应急管理部党组书记黄明一行前往中国气象局调研,并与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等就深化双方合作进行深入交流。调研期间,黄明一行考察了中国气象频道演播厅、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和气象综合业务运行监控平台,详细了解公共气象服务、预警机制建设、气象灾害统计等情况。在听取中国气象局  相似文献   

16.
各区县(自治县、市)气象局,市局有关直属单位:为规范重庆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使用效率,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订了《重庆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播发暂行办法》,现通知如下:(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组织好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及时、准确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管理,提高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做好此项工作。(二)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本"办法"内容和实质。对于有条件的地方应先行抓紧推进实施此项工作开展;对于条件不太成熟的地方,要积极把握和创造条件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政报》2009,(11):31-32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工作,有效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并印发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可见气象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已引起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对于突发性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气象部门应该做到:一要科学预警;二要及早防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站向社会公众发布的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由名称、图标、标准和防御指南组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4月17日)沪府规[2019]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为规范本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工作,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使用效率,有效应对灾害性  相似文献   

20.
农村,历来是气象灾害高敏感区域,是气象灾害防御第一现场。但是,由于气象灾害多发、重发,预警信息接收不畅,气象信息利用水平不高等因素,农村也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地区。近年来,浙江省气象局积极探索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机制,初步建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