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东欧国家由苏联"卫星国"向北约和欧盟成员的转变中,苏联、美国、北约、欧盟及俄罗斯对中东欧国家的政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起到了至关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正是在美苏对峙格局崩溃,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欧、俄的博弈渐次展开但远未构成三足鼎立的情况下,中东欧国家以加入北约与欧盟为主要内容的"回归欧洲"战略得以确立和实施。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和欧盟对美、欧、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与美、欧、俄之间现有的关系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新冷战"基本上属于地缘政治战略框架下的战术之一,俄罗斯也明白"新冷战"是美国需要俄罗斯随时配合随时转换的真假戏,重点是平衡欧洲的孤立主义、新欧洲主义与中国的崛起。俄美希望进行"新冷战"主要是舆论宣传范围,而两国持续走向正常化则是国际局势的需求。西方国家因为乌克兰问题对俄罗斯实行制裁,俄在叙利亚展开交军事出击扭转局面,美国领导北约国家在东欧与波罗的海集结重兵,不论是普京还是奥巴马都宣称美俄进入"新冷战"状态,但此时俄美"新  相似文献   

3.
读者与编者     
美欧的对俄战略冲突无论是北约还是欧盟对俄罗斯有相似的改造目标。例如,北约-俄罗斯委员会致力于促进俄罗斯军队改革;欧盟-俄罗斯“共同空间”则是为了促进俄罗斯经济和社会的欧洲化、加强俄罗斯与欧洲的政治交往;欧洲委员会则被用来提升俄罗斯的西方价值观和规范。在俄罗斯不再被视为最大的军事威胁后,美欧都在尝试着与这个昔日的敌人和平共处甚  相似文献   

4.
欧亚地区:俄美争夺愈演愈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上半年,由美国主导的北约和美国盟友欧盟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大,分别吸纳了中东欧7国和10国,此举从根本上改变了欧洲政治安全格局,极大地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与此同时,美继续向俄的"后院"独联体渗透,与俄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进行公开对决;继续向中亚地区渗透,对吉尔吉斯斯坦今年新一届议会,总统选举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北约东扩和美国鼓噪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俄美矛盾日益明显.前不久美国<商业周刊>文章的标题是<俄美又退回冷战状态了吗?>;俄罗斯两大国家通讯社之一俄新社的评论标题则是<西方用"铁幕"孤立俄罗斯>.俄美两国如此口诛笔伐,几近于七八十年代苏美争霸时期的唇枪舌剑,惟一的不同只是失去了当初浓重的意识形态色彩.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后,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明显改善,俄对美的反恐行动给予大力支持,在美派军进驻中亚、单方退出反导条约、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以及北约准备续扩等一系列事关俄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上灵活处理.与此同时,俄还主动提出一些与美合作的新建议.综合上述动向可以看出,俄对美政策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考虑,彰示出俄欲与美建立长期稳定、良性循环的新型关系的意图.  相似文献   

7.
奥巴马政府对俄政策调整的影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布什政府对俄罗斯奉行的"挤压、遏制及削弱"的单边主义政策,致使美俄关系陷入日益"冰化"的状态.奥巴马上台后,呈现出谋求修复和改善与俄罗斯关系的政策调整趋势.美国的这一政策调整不仅有利于缓和美俄在诸如东欧导弹防御系统、北约东扩等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分歧与矛盾,促进美俄关系的改善,而且有利于提升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并将对世界的多极化进程以及中俄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华 《当代世界》2014,(12):40-43
<正>2014年3月,乌克兰危机急剧升温。俄罗斯出兵占领克里米亚,引发了冷战以来最严重的东西方危机,俄罗斯与北约关系骤然剑拔弩张。乌克兰危机起因诸多,内部纷争难以和解,外部势力插手不断,但本质上是地缘政治争斗,源于俄美因北约东扩引发的战略博弈。北约东扩的缘起北约东扩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北约战略转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冷战结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震动和争议的最重大事件之一。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亚太地区实施"再平衡"战略,这并不意味着它放弃了对欧洲安全的关注。美国督促欧洲国家加强军备、提高防务预算,鼓励其在国际安全事务特别是在维护欧洲周边地区安全稳定,并干预全球冲突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美国的目的是在北约框架下,让一个加大安全投入的欧洲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美欧的防务"再平衡",减轻美国的责任和负担。不过,欧洲各国仍未完全走出债务危机阴影,在各国政府预算安排中,军费开支被排在较后位置。同时,一些欧洲国家民众的和平主义意愿也阻碍了这些国家过多参与国际军事行动。2014年持续恶化的乌克兰危机,提升了部分欧洲国家增强本地区防务水平的意愿,但仍未从总体上改变美欧防务"失衡"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同美国的关系发展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从布什到克林顿推行“消化”和“转化”并尽可能削弱俄罗斯的政策,目的在于使它融入西方社会。俄罗斯领导人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摆脱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困境,谋求美国的全面支持。俄罗斯曾一度推行完全倒向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美俄关系出现短暂的和谐。 美国损人利己的政策引起了俄罗斯的警觉。俄罗斯逐渐认识到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必须制定和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不断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损害其国家与战略利益。俄罗斯对此进行了适度的抗争。美俄关系进入合作、竞争乃至僵冷状态。 “9.11”事件为美俄关系的调整与改善提供了机遇。反对恐怖主义的共同利益使美国和俄罗斯迅速接近。两国关系出现了积极发展的良好的势头。但是,反恐斗争中的合作并不能弥合两国在国家和战略利益上的分歧。美俄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张耀 《当代世界》2008,(10):4-6
2008年8月发生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围绕南奥塞梯地位问题的武装冲突,是冷战后俄罗斯第一次在境外直接采取军事行动以维护自己核心利益。俄格冲突虽然是因为南奥塞梯地位之争而发生的,但其大背景却是近年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龃龉不断,西方不断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挤压,逐渐复兴中的俄罗斯难以忍受西方的战略遏制,寻找机会进行反击。不仅是俄格双方,美国和欧洲国家事实上都成了俄格冲突的相关方。俄格冲突直接关系到美欧俄等大国的战略利益及其未来发展方向,对未来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07年后,美国为了继续保持核战略优势,遏制其他国家可能对其形成的挑战,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加速了在欧洲地区部署反导系统的步伐,导致与俄罗斯的矛盾加剧,双方展开了新一轮的反导博弈。俄利用总体国力回升之势,加大与美抗衡力度。美则无视俄方利益,坚持其反导计划不动摇。俄美新一轮反导博弈使国际军控裁军与防扩散形势变得更为复杂,对世界军事安全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14年初以来的乌克兰危机充分反映出美俄两大国的地缘战略优势与劣势。美国认为克里米亚入俄是俄罗斯对冷战结束的报复,但美国在诸多限制条件下不敢轻易对俄罗斯进行军事打击,暴露出其海权的有限性。俄罗斯虽然在冷战后国力下滑,但应对乌克兰危机这样的周边地缘政治博弈仍游刃有余,体现出其传统陆权的优势,并希望利用本次危机阻止甚或扭转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不断在东欧压缩其战略空间的态势。由于军事冲突得以控制,美俄围绕乌克兰危机的地缘战略博弈发展到地缘经济领域。俄罗斯利用乌克兰对其经济依赖的加强,对乌东部地区实施援助。美国则派出专家帮助乌克兰实施经济改革,促使其进一步倒向西方,同时与欧洲共同加强对俄罗斯的制裁。面对乌克兰危机中大国地缘战略博弈的新态势,中国应当积极谋划自身周边外交,落实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一系列周边外交和经济倡议,扩大经济影响,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学者B.Π.古林教授近日在俄http:// geopolitika.narod.ru网站发表了题为《新世界格局中俄罗斯的安全问题》的文章,对当代世界的地缘政治状况、俄罗斯在新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所处的位置、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现将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俄罗斯采取积极主动的外交姿态,促使俄美迅速接近.俄美两国的舆论都在宣传俄美"两国间真正结束了敌对关系,变成了可以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展开合作的伙伴".但是,由于俄美问的根本战略利益矛盾并未消弥,反而因美国介入中亚及独联体地区而有所增加.因此,俄美间新的"合作关系"还要经历新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从退让到抗争——试析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建设与合作",在与美国的利益博弈中基本呈现一种"步步退让、有限抗争"的外交姿态,极大地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但以美国2007年初执意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为转捩点,俄罗斯的对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和变化,从言词到行动,俄罗斯开始以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来切实维护其国家利益。俄罗斯对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既是美对俄长期"挤压"政策所造成的,也是俄罗斯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结果,并对俄美关系的下一步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刚刚落幕的北约峰会,以进一步加强集体防御和威慑能力为牵引,实际上强化了与俄罗斯的军事对峙。对欧洲地缘局势的未来而言,具有根本影响的将是美国、欧盟和俄罗斯之间形成的三角关系的演变。三方的利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将不断磨合,其中既会有碰撞也会有协调。北约与俄罗斯新一轮地缘博弈,将对中国国家安全带来间接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期以来,俄乌边境冲突不断升级。欧盟担心俄罗斯对乌克兰用兵,俄罗斯则明确反对北约东扩到乌克兰。在俄欧因乌克兰问题发生冲突的背景下,双方开始“斗气”,俄罗斯以停止向欧洲供应天然气相威胁,试图迫使德国加快批准“北溪-2”运行,但德国并无让步之意,欧盟民众只好忍受天然气供应不足和气价不断上涨之苦。无论是俄乌冲突还是俄欧争端,其背后都是大国的地缘政治博弈。  相似文献   

19.
风云     
雷墨 《南风窗》2014,(8):21-21
美欧与俄罗斯对抗的限度 4月1日,北约成员国外长在举行有关乌克兰危机的会议后发表声明,宣布中止与俄罗斯在民事和军事方面的合作。同一天.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决议,向乌克兰提供10亿美元贷款担保,并就俄吞并克里米亚实施制裁。也是在这一天,乌克兰议会通过决议,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队进入乌克兰,以便参加今年5月在乌境内举行的多国军事演习。几乎与此同时,俄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克里米亚列入俄南方军区管辖范围。俄外交部1日发表声明,公开警告乌克兰不要加入北约。  相似文献   

20.
欧亚大陆由于其地缘因素的重要性而在国际政治中居于重心地位。冷战时期美国与苏联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欧亚大陆的周边,而冷战后美国与俄罗斯的博弈则逐渐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中心地带。美国所谓的“邪恶的轴心”与俄罗斯“稳定的弧形”线竟然基本吻合,令人惊讶,耐人寻味。目前虽然总的态势是美强俄弱,美进俄退,但顽强而不甘平庸的俄罗斯依然是欧亚大陆上制衡美国单极独霸的一支重要的多边主义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