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民陪审制是国家赋予国民的司法民主保障机制,而非可供法院选择的审判方式。陪审适用应当由法院职权本位向当事人权利本位转型。陪审请求权是当事人享有的关于案件第一审是否适用陪审及陪审程序如何具体建构的诉讼权利,具有程序性、自愿性和约束性。陪审请求权包括积极的陪审请求权与消极的陪审请求权、任意的陪审请求权与限制的陪审请求权、狭义的陪审请求权与广义的陪审请求权。应区分陪审制在不同性质案件中的具体功能定位,对当事人的陪审请求权及其行为要件予以差别化配置。着力提升人民陪审制的公信力,为陪审请求权提供充分的规范依据、程序保障和制度激励。  相似文献   

2.
完善中国刑事陪审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少林 《法学评论》2005,23(4):78-83
刑事陪审制既是司法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同时,还能增强司法独立。在由陪审法庭尤其是陪审团法庭审理刑事案件时,较之单纯由职业法官组成的审判组织审理刑事案件更能凸显审判职能的独立、中性与权威性,也更能充分发挥辩护职能。由此刑事被告人的诉讼主体地位得以强化,控、辩两大职能也能在中立而权威的审判职能面前实现平衡,刑事诉讼的结构得以合理构建,国家展开刑事诉讼的目的能够得到协调实现,刑事程序的内在独立价值也能得到彰显。本文在借鉴西方各主要国家尤其是俄罗斯刑事陪审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陪审制进行法哲学思考,针对我国现行陪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和完善我国刑事陪审制的设想,该设想的核心内容是:在保留我国现行的混合式陪审制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审案陪审团。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背景下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永安 《中国法学》2012,(3):147-159
以陪审员与法官"同职同权同责"为基轴设计的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脱离了传统城乡二元社会正在转型的现实背景,不可避免地将改革导向"精英化",并难以避免各种异化现象发生。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必须与二元转型社会结构相适应,以陪审员与法官分职分权为基础,构造参审制与陪审制结合、平民陪审与专家陪审共存、常识判断与专业判断并行的陪审制度二元结构体系。在以平民陪审践行司法大众化的同时,也可以以专家陪审补足法官职业化不足的缺失,以有效提升司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陪审制的理性与理性的陪审制——为人民陪审制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人民陪审制具有强大的民主功能,但是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人民陪审制遭遇了极大困境,因而我们必须在制度上完善它。  相似文献   

5.
论“混合制”陪审模式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信会 《政法论丛》2005,27(6):78-84
人民陪审制在我国是舶来品,其建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司法民主;一是通过人民陪审员的参与,实现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目的。我国目前人民陪审制的实际运行与以上两个理念冲突,无法实现人民陪审制的功能。在审判方式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时代,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对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我国的人民陪审制改革应在立足人民陪审员对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基础上,借鉴英美陪审制的合理因素,建立我国混合式的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6.
人民陪审制在我国是舶来品,其建立的基本理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人民参与国家政权的管理和司法民主;一是通过人民陪审员的参与,实现准确认定案件事实、适用法律的目的。我国目前人民陪审制的实际运行与以上两个理念存在一定的冲突,无法实现人民陪审制的功能。在审判方式改革日益深入的当今时代,英美国家的陪审制对人民陪审制的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为此,我主张我国人民陪审制的改革在立足人民陪审员对法律适用具有一定的发言权的基础上,借鉴英美陪审制的合理因素,建立混合式的人民陪审制。  相似文献   

7.
对人民陪审制运行过程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四川某市所属的多个基层法院的陪审情况为调研对象,就人民陪审制的运行实践和实际效果进行了初步调查,也以这些调查为基础初步分析了人民陪审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国陪审制度改革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调查发现,人民陪审实践中“陪审虚化”依然严重,制度认同效果低下,基本理念错位,陪审员阅卷、意见表达难的问题未实质改观.造成这一困境的原因具多面性,包括规范设置、司法目的、司法任务、陪审文化和合议结构等因素:单一的制度完善或改革难以突破既有问题.因此,应在司法改革总体目标映射下应重新审视制度目的,强化陪审和诉讼的衔接,推动诉讼制度、陪审制度和社会互动三大主题的一体性、本真性改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村法庭陪审制实际考察可以发现:陪审制在部分中部农村司法实践中已然变形、虚化。结合陪审制度的历史时陪审制的现状进行细致地解读,可以发现在中西部地区陪审实践中的一些为人所忽略的因素,主要有基层法院的实际需要和农村区别于城市的特殊情况。由于法院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层法院的实际需要难以在短期内消除,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特殊情况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因此,陪审制实际运作的困境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要求进一步完善人民陪审制度,各地也掀起对人民陪审制探索的新高潮。然而,各地探索仍存在改革方向不明确等不足。在此,通过对各地探索的评述,提出人民陪审制的现代转型可以借鉴移植西方陪审制度,化解当前体制缺陷,整体框架上则可考虑充分借鉴国外参审制的成功经验,最终形成以参审制为基础、以陪审团的有限适用为补充的二元陪审模式。  相似文献   

11.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nullif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jury from two sources, judge's instructions and lawyers' arguments, on juries' verdict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three criminal cases.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 tested the impact of challenges to nullification information on trial outcomes. The results, gathered from 144 six-person juries, indicated that when juries are in receipt of nullification information from the judge or defense attorney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acquit a sympathetic defendant and judge a dangerous defendant more harshly than when such information is not present or when challenges are made to nllification arguments. Analysis of the juries'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suggested that nullification information may alter the way in which juries perceive and use the trial evidence. In those trials in which a nullification defense was successful, juries used the outcome of the case, as well as the intent of the defendant, to evaluate the worth and weight of the evidence. Pronullification conditions devalued the currency of the evidence and permitted juries to utilize nonevidentiary factors in deciding the cases used in this study.This research was supported by a grant from The University of Toledo Graduate School.  相似文献   

12.
13.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率兵登陆,统一了英吉利王国,而其另一历史功绩便是在用英国的法律统治英国的同时,也把诺曼人在审判中设立陪审团的古老习惯带到了英格兰。陪审制最早出现在兰尼米德地区,且只用于刑事案件,后来才广泛适用于民事案件。公元十二世纪,亨利二世以立法的形式将陪审制度确立下来。应该说,陪审制度在英国司法体制甚至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我国对此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拟就其基本情况概要介绍,以期抛砖引玉。一 概 述有关陪审制度的现行立法主要集中在《1974年陪审法案》中。陪…  相似文献   

14.
从程序正义的角度讲,陪审制度是在追求公正陪审团,而不是民主的陪审团,因为民主与正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价值追求,民主追求的人民当家作主,而司法追求的是公正。陪审团在遴选阶段中,预先审核、无理由剔除、有理由剔除等制度性规定,就违背了民主的平等性要求,是按照程序正义的要求来设计的,目的是追求公正的陪审团。在坚持民主的前提下,努力使陪审团成为协商民主的制度角色,最大限度地追求司法公正,是陪审团制度自我完善和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陪审制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陪审制度是国家司法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加审判活动的重要制度,是现代司法民主和公民权利的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古老的雏形最初是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经过2000年的生长,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法律传统、文化影响下,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17.
论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琦 《河北法学》2003,21(2):142-145
陪审制度是司法民主化的结果 ,尽管两大法系的陪审制度存在许多差异 ,但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作为实行陪审制度的最主要的理由却是共同的。陪审制度存在的基础是民主理念 ,即让公民直接参与司法。陪审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是实现司法民主 ,陪审制度的内容体现了民主的机理。我国陪审制度在实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质上是陪审制度的民主程度的问题 ,改革和完善我国陪审制度就是要强化陪审制度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test several procedures that could be adopted for reducing unwanted variability in civil damage awards. Four methods for providing guidance to jurors (and judges)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awards in comparable cases were compared to each other, to a no-guidance control, and to the capping of awards at a specified maximum, which has been the most commonly legislated soluti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suggest several alternative solutions that are better able than cap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nwanted variability in awards.  相似文献   

19.
现行的美国陪审制度由来已久,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如今,美国陪审团的主要任务是在刑事案件中确定被告是否有罪、在民事案件中确定过错责任及对损害的评估。由此,它被认为是美国民主法制的基础。 目前人们对陪审团的看法各有不同。有人认为,陪审团的存在是为了防止司法腐败,有利于审判的公正,因为陪审团成员是由电脑随机挑选产生的,其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是保证陪审团公正审理案件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Difficulties in securing convictions in nineteenth-century Ireland led the authorities to resort to various methods of ensuring that petty juries delivered guilty verdicts in cases where this was clearly warranted by the evidence. This article examines some of the ‘stratagems’ put forward by David Johnson and suggests a number of other practices which were used, arguing that many of these mechanisms centred around controlling the composition of trial juries. Examples included altering the property qualifications for jurors, the system of asking jurors to ‘stand by’, and the use of fines to compel attendance. While some of these were the legitimate exercise of established procedures, it will be seen that the Crown on occasion abused or over-used its pow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