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政治萌化”是当代青年在新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的公开性表达方式之一。自兴起以来,“政治萌化”逐步得到了主流媒体的首肯。而饶有趣味的是,2020年初,作为发起人的青年主动扛起了“反政治萌化”的大旗。从“政治萌化”到“反政治萌化”,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身体在场、沉浸式狂欢、理性化批判的流变,反映出当代青年政治主体性建构、再构与重构的动态变化,揭示了以“萌”为核心的儿童文化的消减以及具有青年特征的成年文化的崛起。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价值观与乡村民主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治”是当前乡村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然而“村治”能否真正得到落实,一方面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结构,另一方面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政治价值观以及他们的政治需求和政治理性。当代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体现了他们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理性、魄力和勇气。由此,至少说明农民的素质不会阻碍乡村民主政治的实施。  相似文献   

3.
罗万里 《求索》2013,(7):196-198
行政道歉是当代行政文明的标志之一。行政道歉法权关系体现为法律上的权利与权力关系。人民当家做主和党的领导是行政道歉的政治基础,人民主权、责任行政和诚信行政是行政道歉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4.
政治媒体化: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媒体化是当代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的极端形态 ,是西方媒体与政治关系发展的历史结果 ,体现了媒体商业化和政治精英化的“合谋” ,走到了社会责任论的反面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地冲击着社会政治生活,对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产生了巨大影响.网络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是柄“双刃剑”,它不仅可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有效的政治训练、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也会因为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而影响到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建设.因此,党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等学校必须予以足够重视,因势利导,引导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加速其政治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政协天地》2010,(1):26-26
利用网络进行开放的、自由的政治参与;“自下而上”的“草根”式政治参与;理性、非理性交织并厚的政治参与正在成为当代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它增强了政治信息的传导和反馈系统,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高层恩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与政治稳定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理论月刊》2002,(4):38-40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呈多样化、复杂化的发展态势,主流政治文化和非主流政治文化同时并存,共同作用于政治系统。目前中国政治系统的稳定局面是建国以来最好的,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政治稳定的因素。本文认为,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稳定极其重要的因素。因此,为了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同时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不断推进政治文化内容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网路政治参与,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已经影响到中国社会政治的发展进程。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政治,表达诉求,以此来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网络政治参与既不同与传统的政治参与模式,又与其交织。它建构了当代中国政治参与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9.
广义政治理论认为,政治生活与人类社会同生共存。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所产生的特殊的政治形态。在未来无国家存在的社会里,人们将以“自由人联合体”的形式,对社会公共事务和共同利益实施调控与管理。这是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形式。中国正处于“走向社会政治”时期,因此决定了当代中国只能选择渐进的可持续的政治发展模式,现实路径就是大力培育公民社会,使人民群众通过公民社会组织直接参与管理公共事务。公民社会的成熟将为宪政民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大学生最需要两个政治观念:一是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正义的事业;二是确信以“共产党的领导”为基本原则的政治制度是正义的政治制度。确立了这样两个政治观念,他们就可以将自己的人生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恰当位置,获得自己的人生幸福。围绕这一目的展开“两课”教学,教学内容可以更好地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为此,有必要强化目前“两课”教学内容中的薄弱领域,加强有关现代民主和政治基本性质的政治学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