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邓选》第三卷的结束篇里,小平同志意味深长地说到:“我二十几岁就做大官了……”——小平同志绝不仅仅是说他23岁时就担任了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历史事实,而是从如何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得到始终如一的贯彻执行、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行到底这个大局出发,号召我们解放思想,树立“破格”的观念,要让二三十岁的人当上教授、部长不成为新闻,让中国出现一批又一批三四十岁的政治家、经济管理家、科学家、文学家,创造出有利于小小年纪就“出人头地”、年  相似文献   

2.
明 朝的郑王宣在其《昨非庵日纂》中 ,记下了这样一个故事。北宋时 ,王旦(溢文正)家里雇了一个养马、牵马的人。此人每天控制马让王旦骑 ,王旦只见他的背面 ,没看过他的脸面。当他干满年限临行前 ,去向王旦告别。王旦问 :“你养马、牵马有几年了?”回答说 :“五年了。”王旦又问 :“我怎么不认识你?”这个控马卒没做任何解释 ,转身就离开了王旦。当他离开时 ,王旦看到了背面 ,立刻认准了这个人。王旦赶紧叫住他 ,说 :“你就是我的控马人!”于是 ,赠给他很多东西。事过境迁 ,道理并没完全有过时。一般地说 ,现在的一些领导对身边的人比…  相似文献   

3.
在辽宁省辽阳一中的小会议厅里,一位藏族少年站在巨幅布达拉宫油画挂屏前,正对着录相机,异常兴奋地说着:“阿爸、阿妈,你们好!我在这里生活、学习得很好,老师和同学待我如亲人……” 她的名字叫强巴央宗,今年十五岁,远离父母约4000公里。录相将使她的父母第一次看到女儿离开西藏后在内地城市学习的实况。 辽阳一中的校长姜齐涛对记者说:“为了让西藏班同学的家长了  相似文献   

4.
“韩美林哪里去了?”熟人、朋友们互相打听着。有的摇头说:“不知道”;有的开玩笑说:“他失踪了”。 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韩美林画展》在合肥开幕的那天,他才突然地“冒”了出来。我见面就问:“这一年,你跑哪里去了?”他避而不答,亲热地拉着我的手说:“走,请看画去!”  相似文献   

5.
今 年55岁的雷德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中国通”。正如雷德今年6月27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上发言所说的那样 :“我全部的成年生活 ,都是在为出任驻华大使这项重任而做准备的。”雷德与中国的渊源 ,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1964年 ,雷德离开老家康涅狄格州上大学的时候 ,他的父亲就劝他选修中文 ,因为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国家。但年轻的雷德没有听进父亲的话 ,而是选择了英国文学专业。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 ,雷德与美国现任总统布什是同窗好友 ,并且曾在一个宿舍住过。1968年至1972年 ,雷德在美国空军安…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1期上于光远同志的文章《从世界和中国历史来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改革》,我感到颇受启发。但文中说,“斯大林有一个重大的错误”,就是“他要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推行他建立起来的模式,……否则就不是社会主义”。又说,“把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宣布铁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叛徒,是由此而产生的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我认为,这个说法同史实是有出入的。  相似文献   

7.
“出版家的精神堕落,这趋势比纯以赚钱为目的更可怕,更值得忧虑!”这是已故著名出版家张静庐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张静庐先生是原上海现代书局、联合书店、光华书局、上海杂志公司的创办人。从他的话里,可看出一个老出版工作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 1930年的一天,一位进了国民党上海市教育局担任书籍审查工作的“文友”来告诉他,“《我的幼年》要查禁了!”《我的幼年》是联合书店刚出的郭沫若的著作。张静庐说:“别说笑话,这本书有什么可禁呢?在你贤明的审查之下。”那人笑笑走了。第二天,那人又来了,说他有一部新稿子,请予照顾出版。张静庐略略翻动了一下,就回绝了。因为张静庐对言情作品一类低级货色不感兴趣,在他手中,不曾出  相似文献   

8.
曾子易箦     
《礼记·檀弓》里记了这么一段故事:曾子弥留之际,他的学生乐正子春和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在床边侍候着,一个童子掌灯坐在屋角。童子看到曾子身下的席子,说:“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子春赶紧示意他住口,可是曾子已经听见了,“哦”了一声,意思是问童子说什么。童子就重复了一遍:“这么漂亮的席子,不是大夫的吗?”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氏赠给我的。我自己不能动了,曾元你来帮助我把这席子换下去。”曾元说:“您病重了,不能动,等天亮了,再帮您换吧。”曾子说:“你对我的爱,还不如那个童子。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小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我能够按照礼数寿终正寝也就行了,还图个什么呢!”曾元扶他起来,换了席子。还没有躺安稳,曾子就故去了。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坛上,许杰先生应该说是一位“耆宿”了。 今年八十二岁的许杰是硕果仅存的“文学研究会”会员之一,也是当年与鲁迅先生交往较多的一位前辈文学家。早在一九二四年,他就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茅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曾称道许杰的《惨雾》,说它是“那时候一篇杰出的作品”。近几年来,他创作是不弄了,主要写点理论研究文章。他的散文选集、小说选集已经出版,今年陕西人民出版社还将出版《许杰文艺论文集》。他说得很风趣:“大概人老了,朋友们就要考虑帮他办后  相似文献   

10.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新闻记者,他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尤其是关于中国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他的作品连续再版,被译成多种文字,有力地促进了世界人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了解,使中国人民为争取进步的斗争博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斯诺的记者生涯,是和中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九二八年,他刚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就来到中国。那时只有二十二岁,是个“充满好奇心和打算无成见地了解全世界的青年”。十三年后,当他离开中国时,已成了世界知名的记者;成了为反对世界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帝国主义而献身的战士。关于他的变化,斯诺自己这样说: ……我的一部分将永远留在中国的褐色群山  相似文献   

11.
徐敏 《民主》2005,(4):38-40
我父亲一生,归纳起来,做了两方面工作:一是出版工作,一是统战工作。他为新文化出版工作,做了二十多年;为党的统战工作和“民进”工作,做了近三十年。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韬奋先生说:“他忠于《生活》而生活(忠于《生活》周刊、忠于生活书店)。”赵朴老说:“他忠于人民大众生活,为忠于民族的生存而拼搏,……艰难险阻、百折于回,锻炼了他的斗志和胆略,……他是卓越的新文化出版家,他是民主的鼓手,时代的木铎,……”他认  相似文献   

12.
林宏 《瞭望》1993,(43)
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听爷爷说我的老家在台湾。他在给我香蕉、桔子吃的时候,我总听到他唠叨着一句话:“台湾的香蕉、桔子比这大多了甜多了。”爷爷还曾说,在台湾有我们许多的亲人,象爷爷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小弟小妹……,他们很早就生活在那里。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四年一月九日,在莫斯科高尔基大街奥斯特洛夫斯基博物馆一间宽敞的会客室里,年逾七旬的拉娅·奥斯特洛夫斯卡娅老人对来访的中国学者说:“感谢我的书的中译本译者郭锷权,他把我的《永恒的爱》一书介绍给中国读者……”。  相似文献   

14.
叶颖 《瞭望》1996,(50)
10月25日凌晨5时15分,荒煤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终于离开我们“远行”了,他是带着许多期盼,带着许多尚未完成的写作计划“远行”的……。 10月8日下午,青坡和我到医院看望他,他安静地侧身睡在床上,病房内“心脏测试器”显示的情况,还比较平稳,我们不忍心喊醒他,坐在沙发上等着……,写了一张祝他早日康复的便条。他的大女儿好望说:……国庆前四天昏睡,之后又醒来了,医生讲,这是“‘奇迹’”。过了一会,荒煤同志午睡醒来,我们走到床前,握住他的手说:“荒煤,我们来看你了……”他睁开眼睛,轻微地断  相似文献   

15.
1986年隆冬的一天,在骊山脚下车站食堂里,临潼火车站接车员权学力和火车站临时工王更地要了一桌酒菜。两人喝得醉醺醺,边喝边谈。 权学力说:“现在做什么生意都能成,但都不如贩古董赚钱。” 王更地说:“古董可不好搞呀!” “这就看你敢不敢了。” “这有啥不敢?只要能赚大钱,你说咋办?” 权学力眼珠一转,便凑到王更地耳朵边…… 于是,一个盗窃秦俑头的罪恶阴谋产生了。 22岁的王更地是临潼县康桥乡人,熟悉县城,也了解秦俑考古队的情况。要偷秦俑头,他估计能成。  相似文献   

16.
我请中年画家吴悦石鉴赏一幅山水画,画卷刚展开一半,他就说:“这好象是老画家颜地的作品。”我说:“你真有眼力,这幅画就是颜地的儿子颜士摹仿他父亲笔意画的。” 颜士原名阎吉才。他父亲颜地因受“四人帮”的迫害,身心遭到严重摧残,离开人世已经七年了。  相似文献   

17.
<正>不知不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剧组杀青至今已经快一年了,而我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接到剧组邀请,让我扮演邓小平的情景。2013年我回贵州老家探亲,接到一个摄影朋友的电话,他说现在有一部讲邓小平的戏,他觉得我能演邓小平。我当时对他的回答是:你别开玩笑了。因为我觉得我对邓小平是很敬佩的,但这种敬佩是有距离感的,让我不敢接近他,就更别说饰演他了。可是没  相似文献   

18.
看沈迈士     
看沈迈士黄永厚83年夏天在上海河南路上碰着了老柯(柯文辉,电视里《老科说国画》那大胡子变成老科了),我们怎样打发这暂短而又匆匆的相遇呢?他提议去看“五四”以后最后的一位北大元老。“你同行,不看就看不着了!”──他说。单凭这句“看不着”我就愿意奉陪。路...  相似文献   

19.
某大学一位副教授到河南信阳讲学。有人给他送来一篇论文,文中思想新颖,论证严密,他揣度作者该是个有一定阅历的中年人,特意约请作者前来一谈。门开了,一个军人探身而进。 “你是……”“我是杨运忠”。 一个才二十六岁的毛头小伙!副教授暗暗惊叹:后生可喜! 的确,后生是可喜的。然而,他所走过的道路却充满艰辛……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理论初探”  相似文献   

20.
前门大搬迁     
王军 《瞭望》2006,(19)
以开发方式施行的“休克式保护”, 能否让这片商业老区从手术台上活过来 68岁的王英宇在等待命运的安排。他不愿离开全家人已生活了61年的老宅。他眉头紧锁,在自家的小四合院里来回踱步,指着大门南侧的一间房,对《瞭望新闻周刊》说,“就差这一间了,‘文革’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