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救灾物资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中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要求,推动实施全国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切实做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8月31日,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委(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未来一段时间内全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指导意见》围绕救灾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储备网络、主体责任、储备方式、调运时效、信息化管理、质量安全以及储备库管理等重要环节,指导各地推动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同时,从加强领导、相互协同和多元参与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明确9部门在体系建设中的具体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逐步建立,并出台了一系列储备库建设标准、救灾物资管理制度,初步形成实物储备和协议储备相结合的机制。但面对日益复杂的自然灾害形势,救灾物资储备体系还存在基层储备库偏少、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因此,需通过完善相关政策、科学规划储备网络、加强信息技术运用等,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4.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灾害应急救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为加快湖北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我们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我们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牧灾物资储备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2015年8月底,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9部委(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全国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相关工作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保障措施。《指导意见》围绕救灾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储备网络、主体责任、储备方式、调运时效、  相似文献   

6.
优化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1998年我国建立起国家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来,救灾过程中面临的救灾物资短缺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不断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我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面临新的考验,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表明救灾物资储备还是我国应急救灾体系中的薄弱一环,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7.
自2010年以来,重庆市长寿区积极开展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从1个区级中心储备库拓展到6个镇级储备室,基本形成了“一库六室”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探索出一条仓库储备与协议储备相结合的物资互补供给机制,提高了该区救灾物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灾害应急救助的重要内容,是救灾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救灾减灾工作中贯彻人本观念的重要举措,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救灾减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为加快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湖北省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一、湖北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正临沂市地处山东省东南部,境内山地、丘陵所占面积较大,是一个多灾易灾地区,洪涝、干旱、风雹、雪灾、低温冷冻、泥石流等灾害多发。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临沂市充分利用本市物流仓储发达的优势,积极探索救灾物资社会化储备方式,不断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临沂市是仓储物流大市,被誉为"中国物流之都",物资丰富,交通发达。规模性仓储库面积达220万平方米,新型仓储库房集机械  相似文献   

10.
<正>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灾害应急救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和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为加快湖北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我们对全省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今后将加速构建救灾物资储备机制,在完成储备库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物资储备规划,充实储备物资,丰富物资种类,进一步发挥好救灾储备制度的备灾功能。在灾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对灾民群众进行转移安置是救灾工作的重点,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的完备直接关系到灾害紧急救援能力的高低。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灾害发生的特点也各异,民政部要求各级政府出台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行之有效的物资仓储中心,确保受灾群众在24小时内得到基本的生活救助,并将重大灾情在24小时内上报。目前,民政部已在全国设立了8个中央级救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西省以贯彻落实民政部等九部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契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基础,积极协调、主动作为、高位推动,全力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全省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坚持"三个强化",高效推动定好位江西省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灾后救助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弥补近年来储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的不足,省委、省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15日,山东省减灾中心委托省标准化研究院组织相关专家,对"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项目进行论证评审。参审专家经过审查、质询和讨论,最终形成一致评审意见。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充分调研了山东省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现状,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为标准化体系建设提供了依据。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了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关于救灾物资储备管理的相关要求,符  相似文献   

14.
王晓峰 《中国减灾》2013,(11):28-29
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重要内容,是灾害救助应急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建立科学、完善、有效、可靠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是成功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前提和基础.以天津市近年来的储备工作实践为基础,全面深入地研究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探讨救灾物资储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对完善天津市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渝办发[2011]55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电煤、成品油、天然气和粮油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重要生产、生活物资,为建立适应我市经济运行和民生需求的重要物资储备保障,发挥政府调控作用,实现政府储备与企业储备有机结合,抵御市场波动、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市政府第9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就加强重要物资储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八月底,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确保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之内,第一批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因此,建立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种类齐全、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符合当地需要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十分必要,湖北省、甘肃省立足本地实际,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物资储备库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舒顶明 《中国减灾》2004,(11):49-49
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是一项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来服务于救灾工作的系统工程,在宏观上,国家应做出具体决策;在微观上,民政部门应制定具体政策。要建立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建立和规范备灾工作的行政职能。要建立和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首要的是规范和明确备灾工作的职能,今年初国家建立了专司救灾物资储备工作的“备灾处”,并明确了行政职能。但在省以下就不一样了。从实际工作情况看,备灾工作的职能不明确,具体工作做起来就缺乏力度。应解决救灾物资品种单一问题。救灾物资的储备,是实施紧急救助、安置灾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12,(21):58
2012年10月19日下午,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率领调研组一行,在福建省民政厅厅长黄序和、副厅长周瑛、罗万荷陪同下考察了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和省民政社会福利综合基地项目。窦玉沛副部长听取了福建省民政厅关于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运行情况以及福建省民政社会福利综合基地项目筹备情况的汇报,查看了福建省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布局、库房、设备和仓储物资,以及福建省民政社会福利综合基地项目建设规划。  相似文献   

19.
正救灾物资协议储备是在政府救灾物资储备的基础上,走社会化的路子,遵循"化整为零、分级代储、保障供给"的原则,整合社会储备资源。目前,安徽、山东等地方民政部门探索开展了救灾物资协议储备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展望未来,我国的救灾物资协议储备工作还需进一步明确协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大灾害发生的几率逐年上升,积极有效地做好灾后保障工作,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加强新时期救灾物资储备能力、保障能力和配备能力建设是实现高效救灾的重要保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救灾物资储备的现实意义物资储备是物质资料储备的简称,它既包括对自然界直接提供的物资财富的储备,又包括经过人们的劳动所取得的劳动产品的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